十点读书原创
在一个很穷很穷很穷的地方,有一个男孩叫杨兴旺。
第一次高考失败,他在放弃的边缘徘徊,在要逃离的那一刻,黑暗中有一双光明的手拉住了他。
杨兴旺的原生家庭是这样的:排行老五。
母亲已病逝,父亲没稳定工作,弟弟在外务工。
哥哥想支撑起他的音乐梦,但哥哥很穷,还有孩子要养。
复读的学费、艺考培训费,是他最大的阻碍,他不知道复读加上四年大学能不能带来光明的未来,所以开始逃离。
他要去打工,至少,自己不会成为家里的负担。
但是那双光明的手紧紧拉住他,为他找资助、捐款,执意让他返回学校。
“我这边联系了一个上海的老板,他愿意资助你。”
听到这个消息的杨兴旺突然有了动力,看到了希望,对未来,也不再惧怕。
他坚持了一年,终于又参加了高考。
成绩放榜的时候,杨兴旺查了197次,终于看到“考生录取信息栏”状态发生了变化。
录取专业类别:音乐类,录取院校:贵州民族大学。
他兴奋的跑去找那双拯救过他的“手”,双喜临门的是,这双“手”在2020年又一次被人民日报表扬,当选”最美教师“。
这双手,就是曾经“背着疯娘求学”的刘秀祥。
12年前他曾住在猪圈里,也曾活在黑暗中,世界未赠与他一丝光明,12年后他冲破阻碍,带着一束光,照亮了别人的生命。
绝望的味道,尝的太早
1988年,刘秀祥在贵州省望谟县一个异常贫困的小山村里出生了。
有人出生含着金汤勺,有人出生就是面临风雨,但贫穷,并不是他人生最大的苦难。
他的童年并不是无忧无虑,4岁时,父亲病逝。
母亲伤心过度,患上了间歇性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情绪不能自控,发起疯来让人惧怕。
幸好,年幼的刘秀祥还有哥哥姐姐们的帮助,但好景不长,哥哥姐姐因为负担太过沉重,相继离家出走,杳无音讯。
三年级的孩子,竟成了家里唯一的依靠,为了活着,他只能扛。
绝望的味道,他尝得太早。
生活一片狼藉,刘秀祥只能在书本中寻找慰藉。
他看到了那个自己不曾了解的,山外面的世界。
梦想从这一刻生根发芽,他想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人生。
他以全县第三的成绩考上了最好的中学,但是他没有办法承担学费,放弃入学后,他选择了县里的民办初中,因为这所学校,成绩好的学生,免学费。
从山村到县城,陌生的环境,百倍的窘迫,没收入、没住所、没帮衬。
为了坚持下去,他在学校附近的山坡上搭了草棚,是家,也是废品站。
每天放学,捡垃圾卖钱,周末,四处求人寻找打零工的机会,每周20元,是母子两人的生活费。
这种暂时安稳的生活,没有持续很久,因为读书换了城市,草棚不能再搭建,但是租房,真的太贵。
只是刘秀祥倔强着不肯认输,知识成为他人生唯一的希望,也是最后的寄托。
如果不是因为人生至暗,谁会寻找遥不可及的光亮。
刘秀祥咬紧牙关,用200块钱租下了别人不用的猪圈,搭上塑料,能遮雨、有妈妈的地方就能生活。
2007年,刘秀祥参加了第一次高考。
可是长期营养不良、压力过大,在最后关头他病倒了,高考,落榜。
他打败了无数困苦艰难地走到了今天,可梦想的窗瞬间被封死,崩溃和绝望让他一蹶不振,厌恶世界上的一切,甚至想要放弃生命。
直到他翻看日记本,本子上的话触动了他:
“当你在抱怨没鞋穿的时候,回过头发现,别人竟然没有脚。”
还活着,还有妈妈,不就是最幸福的事么。
此后,刘秀祥变了,曾经心有多软,现在壳就有多硬,否则漫漫人生路,如何走得下去。
他跪下求校长收留他复读,这一跪,跪出了他和母亲全新的未来。
第二年,成功考入现在的山东临沂大学。
成功了的刘秀祥,吃了太多苦。
可实现梦想的道路就是在一滩碎玻璃渣中,找糖吃。
有些苦,只能自渡
即将脱离大山的刘秀祥,并没有一帆风顺,因为不管走到哪里,妈妈都是无法割舍的存在。
2008年,他如愿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但是几千块的学费成了新的阻碍。
他利用假期打零工赚学费,并决定带母亲踏上去山东的车。
不管学校开出怎样的条件,只要能收留他和妈妈,他就别无所求了。
之后“背着疯母上大学”的故事被媒体发现,随之而来的是疯狂的报道和方方面面的帮助。
但是强烈的自尊心让他只接受了学校提供的住宿问题以及勤工俭学的机会。
来自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款,他全都拒绝了。
有些苦,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因为新闻报道,刘秀祥成了学校里的“风云人物”,这样一个有孝心又勤奋的年轻人,出现就是焦点。
但是有些难,自己在抗争时一身勇气,但是面对别人的议论,不管是好是坏,都备受煎熬。
为了削减大家的关注,刘秀祥低调地生活,安分守己,默默努力,不上课的时候就去打工。
拒绝接受捐赠,是因为不想被可怜,他只想做一个可敬的人。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打工挣得的钱,减去与母亲的日常开销,剩下的,全部都捐回了那个生活过的小县城。
他的目的很简单,只是想让收废品时认识的弟弟妹妹们有钱上学。
一个极度缺钱的人,把用汗砸出来的金子送给别人,这不是善良,是大爱无疆。
刘秀祥很清楚地知道,在中国的很多偏远地方,教育极其落后,不知道什么是知识改变命运,不知道学习具有怎样强大的力量。
甚至,这些孩子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大山,更不知道大山之外的世界有多广阔。
但刘秀祥,走出来了。
他不仅走出来了,还走回去了。
拼尽全力逃出黑暗,却带着一束光亮缓缓归来。
很多人都说,苦尽甘来的人生才最珍贵,但我并不喜欢这样的说辞。
虽然克服重重困难拥抱生活的样子虽然值得表扬,但这一路荆棘一句痛苦,也只有自己才懂。
刘秀祥快毕业的时候,并没有确定未来的人生方向,但是他资助的妹妹,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妹妹打来电话:“哥哥,我不想读书了,家里人都让我结婚。”
走不出大山,这是无法摆脱的宿命,但刘秀祥知道,她们的一生不该如此。
他想了很久,终于做出了决定,回家乡当老师,拯救那些在穷苦中挣扎和妥协的孩子们:人,一定要有梦想。
放弃留在大学的机会,带着母亲回家乡,这一举动让很多人震惊。
你拼了命挣脱,为什么还要回来?
很多人离开曾经悲惨的生活,就会永远都不会再回去,是对自己的逼迫,也是带着恨意的逃离,但他不是,他是想把希望,告诉那些迷惘的人。
他有社会感知,轻视“向钱看”的时代因素,眼光毒辣,“固执己见”。
梦想的底色,苦比甜多
刘秀祥用特岗教师的身份回到课堂,除了每天的上课之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往返在工地、网吧、家里,去捉回那些因为想挣钱、沉迷游戏、家庭问题而放弃学习的孩子。
那段时间,忙成陀螺。
即使刘秀祥总给人精力充沛的感觉,但他终究会累,所以他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打开这些人内心渴望知识和梦想的大门。
他想到,自己的事迹曾经被人当作榜样,为何不利用起来,发挥它最后的余热。
用自己当火种,点亮别人的梦。
为了这些孩子,他一遍遍讲述自己曾经最难熬的日子,甚至开讲座、巡回演讲。
他说:“梦想太重要了。如果没有梦想,过去生活中那么多坎,遇到任何一个,我都会倒下。”
刘秀祥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
望谟县本地一位干部感慨,“他是大家身边的活生生的例子啊,你看得见,不是虚的。”
他知道,贫困地区教育难,是因为没人知道改变命运可以有途径。
比起拥有梦想,唤醒梦想更重要。
他在尽力,让孩子们少走弯路。
当生活想要给你一耳光时,最好的方式不是还击,而是躲过。
他愿意做那个教别人如何躲过耳光的人。
三年特岗教师服务期满,刘秀祥知道,走不了了。
在望谟县,他有责任,有感情,同样也有自己的梦想。
执教8年,用骑坏的8个摩托,拯救了50个孩子重返学校。
不仅如此,他还四处找资助人,天南海北带出跑,苦点算什么,能拿到钱就是够了。
就这样东拼西凑,他用这些钱对接资助了望谟县1900名学生。
他带的学生,也从平均分100,到最后大部分都考上了心仪的大学。
这些孩子,走出大山,再走回大山,脱贫已经慢慢开始。
离开大山的孩子,写信回来报平安,打电话问候,说的最多的就是:
“刘老师,谢谢你让我走出来,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谢谢你保护了我的梦想,让我敢继续做梦,并最终实现。”
就像刘秀祥常说的,要相信梦想的力量,相信奋斗的力量。
虽然追梦想的底色,苦比甜多,但未来的征途,却是星辰大海。
2018年,朴素的刘秀祥第一次当选”中国好教师“,也成为了望谟县实验高级中学副校长。
他热爱岗位,也守护住了自己的母亲,用知识拯救知识,用梦想拯救未来的希望。
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这个低调的青年轻轻地说:
“我很庆幸自己没有成为社会的包袱,而且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通过自己的力量,让全县一步步拜托”教育贫困“,倾尽所有,建立的相对较好的教育资源。
与当地政府达成共识后,他们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现在,不比谁家有大房子,不比谁家有干部,比谁家有大学生。”
刘秀祥在向全世界讲述自己的故事。
但其实,他在毕业后决定回望谟县的时候,太多人发出了质疑的声音。
”留在大城市不好么?“
”国家培养出来的人才,还没回报社会就开始倒退,真的愧对这么多人的帮助。“
但,刘秀祥保持沉默。
人生就是一万米长跑,如果有人议论你,那就要跑快一点,把那些人和声音甩在身后。
屏蔽掉所有质疑,爱我所爱,千夫所指我不改。
刘秀祥努力的效果真的太明显。
2015年,望谟中考400分以上学生仅358人,2020年突破1000人;中考成绩平均分从2019年全州排名第六跃升2020年第三。
2018年,他班级的47名学生全部考上了大学,最高分586。
2019年,因为知识改变贫穷,望谟县贫困发生率也已经下降至3.61。
随后,刘秀祥成立了教育工作室,对老师进行德育培训。
“有更多优秀的教师,才会有更多优秀的学生。”
刘秀祥的格局从不是让学生走出大山这么简单,他的目标,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看到梦想,博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无论他出生在北京上海,还是贵州望谟。
用一句话概括他的人生:
“见他入谷底,见他起地基,见他前程好,见他转身归,见他高楼起。”
我们见过太多实现梦想的故事,但很多人,在见识了广阔的世界后,渐渐迷失了自己。
出身市民阶层的人通过掌握时机而一夜成名,也有人万贯家财一夜间悉数散尽,但,生命如何,未来又如何,一起拼搏不确定的未来,不如用自己的余生,照亮别人前进的道路。
张爱玲对未来的憧憬都曾是:“比林语堂风光、穿最别致的衣服、在上海有大房子。”
但刘秀祥放弃了红灯酒绿的生活,却攀比起了大学生数量。
他从苦难中走来,又向苦难走去,比起世界的冷漠,这样的善良太珍贵。
把希望传递给被人遗忘的偏远世界,留下爱的痕迹才是人生的真谛,没人记住的人生,注定是孤单的旅程。
刘秀祥让人看到了另一种活法,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只要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生活就能充满希望。
他的一生配得上那句:
“回首来路三千,一晃数载流年。才知我若是游子,你便是人间。”
刘秀祥,看似平淡,实则光芒万丈。
-图片来源-
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作者-
玊尔,化工理科女青年,想要成为一个柔情似水的温婉女子,还在努力转变中。本文首发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主播-
童童,一个声音温暖的知性女主播,播音主持教师,公众号:童童夜听,童童姐姐讲故事,微信号:urwarm008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们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