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代医学标准评价中医,中医可能永远也科学不了!



随着人口增长和老龄化程度加剧,我国肿瘤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走高。作为目前尚未攻克的疑难杂症,中医在肿瘤治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等西医治疗手段不断发展,中西医结合逐渐成为攻克肿瘤的探索方向。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林丽珠便是其中的先行者。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与研究工作30多年,林丽珠与肿瘤的斗争成果颇丰,并仍在继续。
“不管中医还是西医,都各有长短,应根据病人病情具体情况辨证选择,在合适的时间提供最合适的治疗。”近期,林丽珠接受健康界专访,讲述到底何为中西医结合,又如何利用这一“利剑”与肿瘤斗争。

中医肿瘤科临床科研同步发展
依托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下称一附院)早在1987年底就开设了肿瘤科。毕业后的林丽珠,经过层层选拨留院成为其中一员,亲眼见证了肿瘤科从零发展为中医肿瘤治疗的领先者。
目前,一附院肿瘤科不仅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肿瘤重点专科组长、肝癌协作分组组长单位,还是华南地区中医(专科)肿瘤诊疗中心建设单位之一。
用现代医学标准评价中医,中医可能永远也科学不了!_第1张图片 (肿瘤科病区一览)
“当时肿瘤行业相关的从业人员并不多,病区也不大。”初入行时,林丽珠发现肿瘤治疗是一个相对新兴的领域,与之相应的是肿瘤治疗手段的缺乏,尤其西医。“当时西医治疗肿瘤的方式很有限,只有寥寥无几的几个化疗药。”也正因为此,“中西医结合”成为林丽珠的治疗思路,也成为一附院的治疗特色。
在这一治疗思路的指导下,林丽珠带领团队逐个攻克肺癌、肝癌、肠癌等重点病种。尤其是肺癌,研究的时间最久,成果最多,包括中医药应对靶向药物副反应、中医药与化疗的联合治疗等内容。对于新生的免疫疗法,林丽珠密切关注,“我们也在探索中医药与免疫疗法的协同作用”。
“围绕肺癌,我们承担了许多国家重大项目,像“十五”攻关项目、“十一五”支撑项目、三部委中西医协同重点攻关项目、国家循证医学项目等,关于中医药抗肿瘤的机理我们还承担了超10项的国自然项目。”
辛勤工作与过硬的业务能力为林丽珠赢得了诸多荣誉,她不仅获得了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年度又获得了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我们一点儿也不缺科研经费,缺的是时间和精力。”林丽珠开玩笑的话语背后是手握过千万科研基金的底气。

中西医结合关键在“辨病”
近年来,以靶向药和免疫治疗为代表的现代医学肿瘤治疗技术迅速发展,使患者获得了长期生存的可能。但以化疗为主的治疗方式,由于药物疗效的局限性及耐药性的产生等,晚期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机会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中医药的介入,能大大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目前,林丽珠针对中医药与靶向药的联合的研究已获得初步成果。“中医药在处理靶向药物副反应方面以及延缓耐药性方面效果明显。”林丽珠说。
她举例说,病人服用EGFR-TKIs药物后,身体会出现皮疹,是靶向药物最常发生的不良反应,使用西医的消炎药和抗生素都收效甚微,但使用中药外敷的效果非常好。目前,林丽珠正进行相关临床试验,相关研究获得了来自中西医同行们的认可。
用现代医学标准评价中医,中医可能永远也科学不了!_第2张图片 (林丽珠主导中医药治疗靶向药物副反应研究)
此外,中医药与一代EGFR-TKIs药物联合使用,能够很好地延缓耐药性。“联合中医药,我们有些病人用了近十年一代药物,效果还是很好,从临床到基础研究均证明了这一点。”林丽珠说。
“治疗肿瘤的过程中,中医有长处也有不足,西医亦如此,两者应取长补短,结合治疗。”具体如何结合?林丽珠认为其中的关键在辨证、辨病,即根据患者病情实际情况,决定中西、西医的配合。
例如,中国的肝癌患者一般都是从乙型肝炎发展到肝硬化再到肝癌,80%的病人都具有肝病基础,且由于症状不明显,大多数病人肝癌发现时已到中晚期。“对于中晚期肝癌,如果病人肝功能不太好,我会考虑以中医药为主,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对于早期肝癌,就必须尽可能的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用中药治疗可以防止复发与转移。”林丽珠说。
无论西医还是中西,最终目的都是给病人提供最合适的治疗,保证病人生命质量。“只有非常了解中西医各自的长处与不足,才能给病人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林丽珠说。

中医治癌用的是综合思维
目前,西医被视为现代医学、主流医学,而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医,并非主流。
与西医相比,中医思维含有哲学的思想。“你看到我屋子里这些锦旗,上面写着‘仁术济困、仁心暖人’,医术与仁术密切相关,这就体现着中医的智慧。”林丽珠说。
用现代医学标准评价中医,中医可能永远也科学不了!_第3张图片 (林丽珠办公室锦旗随处可见)
人体是复杂的系统,同样的病人,不同的医生,哪怕使用一样的药方,病人感觉是不同的,疗效就不同;而病人由于生活环境、经济状况、家庭关系等种种因素不同,即便使用相同的药方,效果也存在差异。
“例如,两个病情一样的患者,姑且不说基因差异,一个病人如果经济条件好、家庭合睦、心情愉悦;另一个经济条件差、钻牛角尖、心情焦虑,两人采用同样的治疗,前一个的疗效一定比后面的好。”林丽珠补充道,疾病治疗不仅针对这个病,而是人体与环境互动的整个过程,毕竟人是一个社会的人。
而中医更关注这些“非疾病本身”的因素,采用的是综合思维,辨证论治。“作为医生,除了有医术,还必须有仁术,两方面结合起来,治疗的效果才会更好。”林丽珠说,关注了“非疾病因素”,治疗起来往往事半功倍,而这有时候很难用所谓科学思维来解释。
“在中国,中医的宣传并不多,部分国人对中医仍存偏见。”林丽珠说,实际上那些反对中医的人,并不真正了解中医,而由于门槛较低,社会上存在一些“伪”中医,更加剧了公众的偏见。
例如,公众认为中医药对肝功能有损害。但事实是,中医药包括许许多多中药,涵盖范围很广。《神农本草经》中将中药分为上品、中品、下品,补益类的属于上品,下品就是一些有毒的药物。“在我这里,很多肝功能有损害的病人都是通过中医药治好的。”林丽珠指出,中医药讲究配伍、辨证,用法精巧,公众应辩证看待。

用西医的标准评价中医不公平
虽然更偏向于一种哲学和思维,但中医完全可以利用科学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统计学等科学方法是一种研究工具,不是西医专属,中医也可以使用。”林丽珠指出,但是促进中医“科学化”的难点在于设置标准存在问题。
例如,在肿瘤治疗过程中,肿瘤缩小甚至完全消失,是西医主要的评价标准。“在这方面,化疗的局部杀伤力强,可以快速缩小瘤体。”林丽珠说,化疗对部分肿瘤瘤体的缩小和控制切实有效。与之相比,中医的局部杀伤力确实弱很多。如果以“瘤体”缩小这一标准来评价中医,那么中医肯定没有西医有效。
但疾病治疗要看全程,要看整体。随着耐受性差或耐药性的产生,化疗的远期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经过一、两个流程的化疗,瘤体缩小到一定程度,如果再进行化疗的话,对瘤体的杀伤力不仅减弱,副作用也会愈发明显。“有些病人化疗5-6个疗程之后,整个身体都不行了。”林丽珠说,但同样的病人,如果使用中医药,整体的生理机能和生存质量会高很多。
所以,使用西医那套标准来评价中医,对中医并不“公平”。但遗憾的是,目前中医界尚没有找到自己的疗效评价体系。“早在十几年前,我们就一直致力于构建中医药的评价体系,制定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肝癌等的指南和共识。”林丽珠说,但这些指南目前只局限于中医肿瘤的圈子里,影响有限。“依靠某些个人力量,对整个行业的影响还是十分有限。”
中医自己的疗效评价体系为何迟迟无法建立,林丽珠认为,背后的关键在于西医、西药体系后面有强大的支撑力量,推广宣传,而中医和中药并没有。“所以西医、西药只要有疗效,哪怕只是一点点,也会被不断宣传、无限放大。”林丽珠说,但中医药的推广由于主客观原因,仍然很少,很难。
“没有外来力量帮你,单靠某些个体去构建中医药的疗效、评价体系、推广中医药是非常困难的。”林丽珠感慨道。

中医生培养“道阻且长”
目前中医的培养与西医一样,包括本科与职业教育。广州中医药大学早在2005年便在本科开设了肿瘤方向班课程,林丽珠也承担着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等的任务。
医学是一门实践的学科,学习需长期的经验积累。与西医不同,中医人才培养更注重师承。“如果没有跟师,中医师是很难成才的。比如我们肿瘤科会使用很多虫类药物,有些存在毒性,只有经过长期实践,跟师过程中看到疗效且安全,学生才敢跟着用。”林丽珠说,中医药的使用讲究君臣佐使,必须考虑病人的寒热虚实,读完书学完理论,离真正会看病还有一段距离。
用现代医学标准评价中医,中医可能永远也科学不了!_第4张图片 (林丽珠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同时,与西医相比,中医的科研也更难。西医科研已形成规范模式,学生按部就班就可以林,但中医科研都是原创性的,需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尤其是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肿瘤医生,要求更高。“首先是成为一名医生,然后成为一名肿瘤科的专科医生,在西医的治疗基础上再加入中医的辨证思维,成为一名中医肿瘤医生,只有这样才能知己知彼。”林丽珠坦言,能掌握中西医两套方法的医生少之又少。
“不管怎样的教育,医生都需终身学习。”林丽珠说,现在很多中医生能力有限,一大原因就是缺乏终身学习能力,跟不上西医的发展,无法做到知己知彼。
这一切都决定了,想要成为一个好的中医生,需要积累的过程更长,付出更多。而受到行业等客观环境影响,学成后的中医生,收入或许也并不乐观。
也正因为如此,目前培养体系下的中医学生,西化趋势非常明显。“与中医相比,西医操作相对简单,按指南进行即可,有章可循,现有的考核机制也是按照西医的方式,学生的思维很容易西化。”林丽珠说。
这也使林丽珠对中医的未来发展有些担忧。“中医的传承正变得越来越难,比我们那个时代还难。”
好在从国家最高领导人到整个政府,都对中医非常重视,并且出台相关政策,许多中小学的课文中都开始讲述中医。林丽珠也期待,在政策的鼓励下,中医生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随着中华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国人的中医自信也能越来越强。
来源:健康界 作者:谷会会
好想法、好创意、好线索,
请添加微信(ID:lubinxun2727)交流 一经采用 即奉酬劳50-5000元


小健说:

如果不想错过我们的推送,可以进入公众号,查看以往的文章列表; 如果有一天没有收到我们的推送,那可能因为微信改变了推荐方式,不是我们没有更新哟; 你可以在搜索框搜索“健康界”,进入公众号,阅读往期文章。

今天的文章对你有帮助吗?

欢迎点个“在看”或者看完点个“

你的鼓励是我们坚持每天更新的动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现代医学标准评价中医,中医可能永远也科学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