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研发与中国创造

印象中从很早之前,国内就一直在倡导要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但路漫漫其修远兮。精益研发会不会是帮助实现这一转变的新希望呢?


《精益研发2.0》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精益研发VS 精益生产


“精益研发”的“精益”借鉴于“精益生产”,但两者的理念却有着巨大的差别。


书中将“精益研发”和 “精益生产”做了对比,指出研发过程与生产过程因为各自目的不同,决定了精益研发与精益生产不同。


生产过程追求的是稳定和低成本,是一种不断重复的活动,任何多余环节都意味着巨大浪费。而研发过程恰好相反,追求创新和增值,追求变化,追求产品质量的稳定。因此,对于生产,“精益”代表精炼、无浪费,通过降低成本来提高效益,是一种“lean”;对于研发,“精益”代表精良、高品质,通过提高附加值来提高效益,恰恰是一种“rich”。


总之,精益研发为了提升企业竞争力,使用的方法是形成创新优势,提高产品技术、商业和品牌附加值,这样的策略从理念指导的角度,无疑是可以帮助实现“中国创造”的。


□精益研发总体系


问题


首先作者对国内目前工业研发体系的现状做了分析,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研发过程缺乏固化;企业仿真体系不完整;知识与资源缺乏共享;质量与研发两张皮;集成、协同与并行能力不够等等。


体系蓝图


针对以上问题,得出企业越来越需要一个高度整合的研发体系,可以把研发中的各种手段与要素管理和驱动起来,持续保证研发的高附加值。在这样的需求下,先提出了精益研发体系概览,从宏观上描绘出一张体系蓝图:基于系统工程研发体系,综合设计、知识工程和过程质量为核心子系统。


框架


接着,基于系统工程三维框架理论基础,作者分析了精益研发的三维框架。在这三个维度中,时间维是质量视角,逻辑维是设计视角,知识维是知识视角。这也是精益研发为什么把设计、知识和质量作为核心子体系的原因。


骨架


精益研发的三维框架又为研发流程的梳理提供了方法论,基于这样的方法论,作者又分析提出了精益研发的骨架——五层精益流程模型,由上至下分别是价值流、任务流、工作流、工具流、技术流。其中,前两个流程属于管理层,其他则属于技术层。


灵魂


在常规研发体系下,工作对象为工作包。精益研发的灵魂就是精益工作包。精益工作包与传统工作包的不同在于:增加伴随知识要素、质量要素和工具要素。


理想模型


为了保证传统V模型的左边四个设计过程结果正确,引入了5个小V模型:指标分析、功能分析、系统分析、物理仿真和制造仿真——形成 “多V模型”。整体来看,多V模型的最左侧是设计过程,最右侧是试验与验证过程,最底层是试制过程,中间则是一系列仿真过程。这样一种理想模型是对一般产品研发过程的抽象,它基本适用于所有产品的研发过程。


信息化蓝图


理想业务模型中每个业务构件都至少需要一个信息化系统做支撑,一一对应地提出每个业务构件的信息化系统,填入信息化框架中,便形成了研发信息化蓝图。


集成平台


根据企业的精益研发目标,利用面向服务的柔性集成框架(SOA),将企业所有与研发有关的专业系统协同整合,形成为精益研发服务的集成化平台。

精益研发与中国创造_第1张图片
精益研发集成平台



这样的体系从方法论的角度,无疑也是可以帮助实现“中国创造”的。


另外,对于研发管理有一点个人想法。“精益研发”既是借鉴“精益生产”,那么对研发的管理是否也可以借鉴生产管理的一些方法和理念。就制造生产而言,国际上很早已经提出了一套公认的生产效率的衡量指标——设备综合效率(OEE, 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包括了三个性能指标:时间开动率、性能开动率、质量合格率。当然,企业使用这套指标并不是为了计算指标数值的高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样一套指标同时还是一个效率损失分析的工具,将OEE三大指标分解细化,分析找出末梢因素,便能得出影响设备效率的六大损失。将损失降低,便能提升生产效率。


如果把研发体系中的工作包比拟成生产系统中的一个设备,是否也可以对每个工作包提出一种衡量效率的指标,形成“工作效率”或“研发效率”。这样一方面通过量化的手段对研发过程进行管理,能够帮助发现研发效率损失所在,针对问题及时改进,最终持续帮助提升研发效率;另一方面在衡量一个企业的研发能力时,效率指标也可以成为其中一项具有说服力的标准了。


但精益研发所要追求的似乎并不是减少损失,所以要实现这两种理念之间的借鉴和融合,在某些方面一定存在着矛盾和冲突,还需要再进一步思考。


《精益研发2.0》整本书看下来,感觉是,我们已经正在为实现转型而努力,我们已经提出了一套相对完整且颇具价值的针对产品研发的理念、体系、方法,但中国制造企业能否将这样的理念深化并真正融入到研发过程中去,向着“中国创造”的目标迈进就是关键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精益研发与中国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