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映的两部电影,我觉得多多少少有在探讨“自我”,还有人性与动物性的话题。
在《找到你》影片的开头,一位身着职业装,脸色惨白,口红斑驳的女性,瞪圆了眼睛在地下通道的垃圾堆里疯狂地扒拉着,声嘶力竭地喊着:“多多!”昏暗压抑的光线,呼啸而过的汽车,疯狂而绝望的女人……处处都是悬疑。
原来是孩子多多的意外失踪让事业型的母亲李捷陷入了极度的恐慌,她常态不再,放下工作,倾其所有,疯狂挖掘有关孩子的线索,影片层层递进,线索越来越多,在找孩子多多这条明线进行时,暗线——保姆孙芳的故事也逐渐浮出水面。
最后一刻,甲板上的相遇,李捷跪着抽泣:“对不起孙芳,是我没有好好了解你,你是一位好母亲。”
人性的善恶在交织,孙芳作了怎样的选择?
母性的光辉还是战胜了人性的阴暗面。
知乎上有人写道:“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最永恒的本质是自私,这是动物趋利避害的本能所决定的。这世间,只有母亲和孩子的关系,才可以跨越这道人性的天堑。”
在大一的写作课上,老师曾给出一个惊人的结论——母爱是自私的,并非无私。
当时无论如何也想不通也无法赞同。现在好像明白了:母爱的自私与无私,同时体现在与孩子的关系中。
自私,是用别人的生命完整自己的时候。
无私,是生命中再无他人,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能让自己倾其所有,心甘情愿,赴汤蹈火,无条件地爱。弗洛姆说过,母爱,是无条件的爱。所以我们感到母爱通常是温暖的,因为它无条件的包容我们,我们优秀与否不是母爱给予的标准,只因为我们是她们的孩子,就值得被爱。
关于自我,找到你,也就是找到我自己,孩子也能教会父母成长。
关于人性与动物性,前面提到过,不再赘述。
《李茶的姑妈》的一开头,是一个浓妆艳抹的穿着婚纱的女人(?)坠入海中,双眼无神,内心独白是不着边际的话——又是悬疑。时间倒回前一天,看到这里,我发现这两部影片的开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叙事手法上应该都算插叙吧,设置悬疑的感觉也是一样的,好嘞,这是题外话。
小富豪李茶的订婚典礼即将迎来一位神秘贵宾,拥有着亿万家产的超级富豪莫妮卡,她同时也是李茶的姑妈。之所以神秘,那当然是因为大家都没见过她的真人。
典礼上的各色人等都心怀鬼胎,莫妮卡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是一堆闪闪发光的钞票,是一根可以救命的稻草。
黄沧海,这场典礼上唯一的普通人,勤勤恳恳在公司干了四年,还没有升职加薪。唯一的愿望就是变得有钱,让家人开心,让前女友回心转意。
莫妮卡的低调行事,让原本可以“顺利”举行的典礼进入了停滞的状态,因为莫妮卡像是太阳,典礼上的所有人都是围绕她转的行星。在各种利益的纠葛和驱使下,普通人黄沧海“挺身而出”——开始假扮姑妈。
于是围绕这个假姑妈的一场场闹剧就开始上演了,你方唱罢我登场。
所有人都紧盯着——莫妮卡(钱),玩起了追逐竞争的游戏。游戏的结局是什么呢?喜剧这个讽刺,太强烈了。一开始就是个假的姑妈,大家追逐的都是一场空罢了,假姑妈坠入海中,官方宣布莫妮卡意外亡故。
所有追逐竞争的意义都被消解了——假扮姑妈,丧失自我,鞍前马后,没有意义,最后并没有等到升职加薪;假装癫狂,献媚讨好,以死相逼,没有意义,最后并没有娶到莫妮卡。
关于自我,每个人都在这场疯狂的游戏里丧失了自我,尊严,底线,通通都可以不要。“自尊没了,整个人就破产了。”直到最后一刻,黄沧海才明白,他是谁,他想要的是什么。
想起去年的当代文学课,杨老师提到“得其自”。我理解的是,当你在面临人生的重大选择时,静下心来想一想,做了哪一个选择,你最终还能是你自己,能做自己,不违本心,就是“得其自”。
关于人性与动物性,影片里刻画得很明显,在追名逐利时,人的动物性就凸显出来了,贪得无厌,生吞活剥,自私残暴。
在向内审视,自我意识开始苏醒时,动物性隐退,人性才开始显现。
“我们在岸上听到的看到的东西太多,有时候不得不伪装自己,但是在大海里,我们就能听见自己的心跳,放下自己的伪装,你才会发现你真正珍重的东西。”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