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简评

一个好的翻译很多时候能逆天改命,比如《三体》的英文翻译,比如莫言文本的翻译,都有着作者的莫大功劳。本来这本书《the crowd》直接翻译不过是《人群》、《群体》一流,但是翻译者却翻译成了《乌合之众》,整本书的逼格一下子就高了起来。

整本书一直在讨论“群体”延伸出的各种概念,包括群体的一些基本概念在内:盲从、拒绝理性、狂热、容易接受暗示,善变……用各种方式在论证着“人群是人的坟墓”,到这儿你不难发现,之前在《丑陋的中国人》上提出的“一群中国人是一条虫”是多么片面的判断:这分明人类的通病嘛。但如果你抛开这些表面上容易读出来的,你会发现,作者的写作脉络中,虽然“乌合之众”的概念被反复的强调的,但仅仅是枝桠而并非是主线。

主线是什么呢?是“群体意见和信念的间接因素”:种族(决定群体禀赋)、传统(过去群体意见信念的综合)、时间(群体意见观念的兴衰)、政治和社会制度(群体观念信念的产物)、指导与教育(群体观念信念的土壤)。与其说是间接因素,倒不如说是根本因素。在此基础上还涉及到群体领袖的概念,包括其基本特征,手段,以及威望——先天人格魅力与后天的名气财富荣誉,以及保持威望的关键——成功/不败。这样的大框架下,又涉及到当下国家概念在这样的群体意见与信念下表现出的虚弱。并简单对异质群体进行了分类。

下面让我们重新梳理一遍整本书的写作思路:

在作者序中,作者描述了本书的写作目的:描述群体典型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没有因果关系的随意阐发,总之核心思路就是吐槽现在的社会研究不切实际。

在导言:群氓的时代中,这里又得夸夸翻译了,群氓,这逼格真滴高得雅痞。作者直接点明这是一个思想转型的决定时期之一,同时也伴随着变迁和混乱。并简单讲述了表现与原因:包括政治社会宗教三大体系信仰的破灭,科学的发展大幅度改边思想与生存条件。接下来便又是杂乱无序的随感,总之就是通过阐述强调群体地位的上升的时代特征来论证群体心理学的重要性——也就是说,自卖自夸:我这本书写出来是很有意义的。值得一看的。

接下来,全文分三卷讲了群体心理、群体意见信念、群体分类。

群体心理中,主要讲述了群体心理的一般特征:包括孤立人格的消失和意识形态趋同,品质的平庸,智力的地下,集体无意识。紧接着描述了群体的情绪道德:简单概括便是极度情绪化同时在道德层面上呈现两极化趋向。在此基础上又描述了群体的观念、推理与想象,简单概括便是鼠目寸光,缺乏理性。在此我们可以发现,作者的本质是个复读机,把前文中的内容换了几个字眼甚至原封不动重新安置了一遍,甚至在同一块分支下都能互相重叠,可见作者写作的严谨度之低下。在最后还简单提及了群体宗教形式,不过是老生常谈的陈词滥调。

在群体意见信念中,作者谈论了群体意见和信念的间接因素,包括种族传统时间制度教育五大方面的内容。同时又提及了直接影响因素,包括语言艺术文化艺术社会经验理性逻辑四大方面。并着重讨论了群体领袖的定义、手段、威望。在此基础上又提及了群体意见信念的可变性与局限性。包括信念的牢固性和意见的多变性两方面。

在群体分类中提到了同质群体和异质群体两个大方向的基本定义,并主要讨论了异质群体下的四大分类:犯罪群体,陪审团,选民/竞选者,议会。

在最后,作者提出了他理想中的民族生命周期论:起初,异质个体组合到一起,接着群体信念意见五大间接元素之一的时间催生了统一的环境、民族的融合和生活的客观需要,并衍生出另一大元素:种族。并赋予这个民族特有的禀赋,形成了第三大元素:传统,并催生出第四大元素:特有的政治社会制度。在这之后,时间开始发挥破坏作用,理想开始衰败,国家政体出现,延缓群体的衰亡。在这之后,理想彻底消失,禀赋也随之消失,失去禀赋的群体变成了作者定义中的“乌合之众”,即一群孤立的个体,回到了最初的开始,将会迎来激烈的变革。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周期。

总评:历史意义远大于文本价值,适合供起来烧香的开山怪手记。看似清晰的关联词和大框架下面是杂乱无章互相迭代的分支。流传到现在也没人重新去梳理并且翻新真的非常可惜。作者看似低调的态度下面还是忍不住踩别人捧自己,可是写作的时候却没有什么严谨性可言。只是一次实验性质的写作尝试,适合拿来入门,可千万千万,别当真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乌合之众》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