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大概在去年的这个时候,我收到了好几条消息,长长的倾诉挤满了屏幕,低落的情绪呼之欲出。
故事的主人公暂且叫她KK吧。
寝室里的四个女生刚开始很要好,一同吃饭上课乃至在睡前谈天说地聊八卦,有过一段不亦乐乎的日子。
只是好景不长,KK渐渐觉得这样下课后就回宿舍煲剧刷淘宝的生活有点… 颓废。 几番思索过后,她开始慢慢和往日形影不离的舍友分道扬镳,走上泡图书馆的日子。
这样的亦趋亦远的大概维持了一个多月。
当她一回到宿舍后,舍友们就戛然而止的话题,当她问出的问题遭到她们的漠视,无人应答,当她们撇开KK出去嗨玩,将 KK划出自己的朋友圈。
KK开始察觉出了一些端倪,却并未点破。
她陷入了纠结和矛盾的状态。那段时间过的很难受,一方面不想把关系弄的太僵,毕竟大学四年是要在同一个寝室的。另一方面她也确实有自己的规划想要完成,不愿自己在这四年得过且过、随波逐流。
如此进退维谷的境地,生生勒住她的步伐。
朋友劝说KK找个时间和舍友们好好敞开聊一聊,对于朋友的嘱咐和交代,KK都一一照做了。可是,期望关系破冰的KK,却没有得到如愿以偿的的结果。
这层微妙的关系,到最后也没有得到一个合理的解决,在日复一日的繁忙中,她们也已无暇去顾及这中间的隔阂和疏离是如何演变成今时今日的鸿沟。
或许,这本就无对错之分,只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双方都选择在这层关系下背光而站,接收到的自然是生活投来的暗影,不妨转换一下自己的朝向,阳光明媚的正面轮廓…其实不难窥见。
坦诚面对,不用犹豫。不能相融,就轻轻过滤掉。
朋友,刚刚好就行。与其选择在一段早已脱离相似频率的关系里“藕断丝连”,不如趁早寻找合适的圈子。
❤
一年前,在半开解半安慰的聊天中,我和KK结束了这个话题。本以为随着聊天页面的退出,类似“合群” 这样的问题也会淡出我的生活。
不如人愿的是,时至今日,在我的大学生活已然接近毕业尾声的时刻,仍有不少人重复向我询问——“觉得自己很不合群但又不知如何是好”?
其中一个询问者XD是我的一个读者,今年大二,最近他也在这个问题上左右为难。
XD在离家很远的地方上大学,虽然舍友都来自天南海北,但从入学到现在,大家的相处还算融洽。
大一恍恍惚惚就过去了,大二的XD想准备考研,而宿舍的其他人大多是想毕业后就参加工作的。这也直接导致了XD和舍友之间的学习频率开始不一致。
XD的舍友们晚上的时候会聚在宿舍一起打游戏,以往XD也是二话不说就参与的。但现在确定考研的他决心戒掉这个习惯,用打游戏的时间多去查阅一些资料做好准备。
某天舍友又开始说:“一起打游戏”?除了XD其他人都高兴地应和。
“ 我想利用这点时间查资料,今天我就不玩了吧….” 当XD一次又一次迟疑拒绝时,舍友也由一开始的不在意,到后来开始用不那么舒服的语气说: “我们还是不要影响学霸学习了”。
XD向我倾诉到这里的时候,我透过屏幕就感受到了他的焦灼。
我感受得到他的苦恼。害怕因为一次次的拒绝舍友破坏了和舍友之间的和谐,更担忧因为缺席集体活动而被孤立、排斥。
❤
我们很想做到面面俱到,想兼顾学业的同时也不冷落自己的朋友。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将这件事处理周全的。
当你觉得这两件事无法两全时,你不妨自己想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你没办法和“某些人”在同一条路走太远,但你会在你想走的那条路上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你在志同道合的人群,不合群的边界,自然就淡化了。
我们在进入大学前,曾被父母和一些长辈耳提面命,一定要和同学好好相处,大学的社交和人脉很重要。
我也相信,大家在真正进入大学后,是真的有想要好好经营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的。也真心想结交一些朋友。
只是,当我们忙着经营所谓的 “人脉”时,却一次次被这种“朋友关系”所绑架,做着自己不是很乐意去做的事情时,这样的关系维系真的有意义?
为了不显得自己特立独行,而尽量选择顺从的我,最终却也没有因为一时的合群高兴多少。
好像真的说不上有多大的收获,有的只是一次次压缩自己的个人时间去迁就集体的时间罢了。
维系这样的“合群”关系,顺从多于愉悦,疲惫稍显收获。
❤
三观不同,何必强融。
每个人的独一无二,也就决定了大家性格的迥然不同和三观的差异。
虽说刚柔并济,却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幸运匹配成功。
人最重要的还是要了解和顺从自己。不必为了顾忌她人的眼光而去经营本就支离破碎的关系,不必为了显示自己所谓的“人脉”和“受欢迎程度”,而去广交“好友”。
如果没有对应契口的磨合,终究只是无意义的关系错位。
现在,我也算是到了比较懂得掌握关系分寸的年纪了。对于一些东西的丢失和朋友的渐行渐远,我会做的不是强求维系,而是选择释怀。
就当他们是一晌贪欢的过客,不悔也不怨,就从从容容的说一句,山高水长,祝好。
❤
我所向往的朋友关系,应该是各自拥有自己踽踽独行的时刻,也能共享觥筹交错筹的热闹。
这样的“我们”不再是 “不合群”的,而是美好而鲜活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