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好,农村才好,中国才更好关于农村教育的思考(二)

        "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改善民生优先发展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作为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校在今后无疑将得到党和国家更多政策上的关怀和人们感情上的眷顾而更有效、稳步地发展。

        教育发展的方向和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具体到广大农村地区的教育或者广大农村的学校该如何精准定位,该如何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从而无愧于伟大新时代的召唤呢?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何抓住影响农村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掌握新时代农村教育发展的规律,将考验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及决策者的智慧和胆略,甚至拷问着大家的良知。

        教育发展的规律有其普遍性,但不可否认亦有其行业的特殊性,当下农村教育更有其复杂多变的特殊性。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无法与所处的时代隔裂开来,教育工作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时至今日教育或优或劣,都是社会现实在教育领域的客观反映和折射。

        透过现象的迷雾,我们要固本溯源。时不我待,现在的农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当下农村教育的最佳办学模式应该是怎样?影响农村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到底是什么?如何在农村学校做到立德树人,真正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育工作的决策者深思,并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教育好,农村才好,中国才更好关于农村教育的思考(二)_第1张图片
教育.冬日暖阳


      一、农村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1.农村教育的现状

        现在农村教育无论软硬件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步,但为了更好地适应、服务、甚至引领瞬息万变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我们更要正视现实,没必要回避农村教育发展的矛盾。

        日臻完善的校园基础设施与日趋减少的学生形成强烈反差,管理难度日益加大的教师队伍与质量每况愈下的生源相辅相成,日新月异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与落后的教育氛围并存,一代最需家庭温暖、父母关爱的少年儿童不得不在寄宿生活中寻求幼小心灵的慰籍,广大农村青年教师干事创业的情怀与严酷现实的价值导向鲜明对立。

        形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农村人口的减少:农村青壮年人口流向城市加速,且这种流动是单向的!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而这一切都是在国家城镇化大背景下进行的,是不可、也没必要逆转的。广大人民都对美好的生活存在向往,既然“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那么乡村的学生、家长、老师们也就追求美好的生活了!

        “回不去的乡村,留不住的乡愁”是严酷的现实。

        据笔者调查的几个地方的农村学校,近年都不断有青年教师充实,以改变乡村教师年龄结构老化、活力不足的状况,但这些青年教师都是家在外地,打破了一直以来乡村教师本土化的格局。他们为乡村学校注入活力的同时也为学校教师队伍的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几乎都是一群不太情愿坚守农村学校的人被迫留守着另一群不得不被称为“留守儿童”的人,不得不承认,这就是当下的农村学校教育。

        农村教育处于劣势!

        农教村育体量虽小,但办好农村教育却意义重大!涉及千家万户,涉及我国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

        可以说我们正处于前无古人的中国农村大变革的阵痛期。

        2.农村教育的未来

        教育是有温度的,教育者是有情怀的。

        “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工作动力”。

        中国还有四分之三的农村户籍人口,哪怕城市化进程完成之后,未来也将有半数左右的人口长久地生活在农村。农民富,则中国富,农业兴,则中国兴,农村强,则中国强。富强的中国需要文化魂魄的充盈和内在动力的驱动,文化魂魄和内在动力的来源离不开教育的传承与创新。

        作为民生工程的农村基础教育一定要能够满足广大农民子弟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伟大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更是农村教育工作者的崇高使命。

        无可质疑: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农民满意的教育,“立德树人,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农村教育的未来。

教育好,农村才好,中国才更好关于农村教育的思考(二)_第2张图片
次第开放


        二、农村教育的最佳办学模式是什么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如何找到理想与现实的最佳契合点将拷量我们的教育智慧和策略。“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现实和理想之间的距离用“干”可以缩短。

        是集团化办学?或是结对帮扶?输血?还是造血?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不管学生多少,农村学校的功能绝不仅仅是看护,农村教师不应只成为“留守儿童”的留守者。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应肩负“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使命,胸怀以人为本、干事创业的情怀,通过教育这一本职工作疏浚农家子弟上升的渠道。教师是关键。若能如是,善莫大焉。

        顶层设计,政策引领,精准定位,走出迷茫。抓住关键、找准切合时代发展、满足农村需要的办学模式、教学模式乃至教育模式迫在眉睫而又任重道远。

教育好,农村才好,中国才更好关于农村教育的思考(二)_第3张图片
教育:静候花开


        三、影响农村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历史地看,现代学校是工业化的产物,办学模式亦强调流水线的生产,标准化的批量产出,处于农耕与工业并存的农村教育一直是、也只能是城市教育的低配版或跟跑者。而当今已步入了信息化、人工智能时代。

        勿庸置言,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滞后是不争的事实。原因固然很多,往大了说,工业化时代的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不是一日形成的,长期以来,都是在合理、公平的名义下进行的。突击性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的仅可能是有形的设施设备,而一所学校的内涵,文化是能够短期内均衡的吗?

        教育是做“人”的工作,而参与这项工作的教师和学生均处在“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不稳定状态,这项工作还能干好吗?在生产力的诸要素中,“人”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而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旁动者和劳动对象都是人,在古代和现代教育理论中都强调“教学相长”、“相互成就”即参与教育活动中的人互为劳动者和劳动对象。这大概也能反映出教育的特殊性,人的因素更为重要!要有人本思想。

        “以人为本”在学校里就是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

        四、农村教育如何做到立德树人,推进素质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今后教育发展的任务就是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享受更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实现“中国梦”的这个伟大的时代的伟大征程中,需要建造无数个文化高地。而与城市比较,产生了中华文明的广大农村地区今日无疑更需文化的浸润和滋养。农耕文明,绵延不绝。农村地区是不缺优秀文化基因的,缺乏的是挖掘、诱导、激发这种文化基因的方法和手段。农村学校应该是农村地区的文化据点

        农村地区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文化真空!空气中迷漫着文化干渴的气息,良莠不齐的此“书院”、彼“讲堂”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旗号,叫嚣着都在贩卖着所谓的“文化”。这是现代教育的悲哀!在广大农村地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农村学校责无旁贷,并应大有作为。

        人类的发展已步入信息化时代,对人才的定义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适应工业文明的现代学校必将进行颠覆性重构,人人质疑“唯分数论”而又人人不得不唯分数论的“知行不一”的模糊期即将终结。广大农村学校是继续抱残守缺的跟跑,还是勇于知行合一的实践,需要顶层设计的清晰的路线图。

        当下农村教育迫切需要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提高教师素质,稳定教师队伍,改革僵化的教师管理体制,打造专业化教师团队,建设一只来得了、守得住、出得去、有情怀的农村教师队伍。尊重农村学生的选择,接受学生的自然合理流动。开门办学,把办学行为融入到当地的乡村振兴战略中去,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形式,发挥学校对学生、对农村家长、对农民的教育、引领作用,发挥学校对农村地区的文化辐射作用。

        农村教育的良性、有序、和谐、主动发展有赖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城乡真正统筹协调发展时。到那时,绵延几千年的中国乡村教育或将迎来质的飞跃。

        乡村教育好了,农村就会好,中国将会更好!

教育好,农村才好,中国才更好关于农村教育的思考(二)_第4张图片
教育.生命怒放

                                                2017.10.23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好,农村才好,中国才更好关于农村教育的思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