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培养奴性?我们都误解《弟子规》了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弟子规》被一代代传承下来,可惜近代被视为糟粕,原因无他,只因很多人认为弟子规是封建余毒,在培养人的奴性。

      最容易被误解的语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先看看字面意思:对于父母的呼唤,做孩子的,应该立刻回应,不要让父母等待。父母的命令,要立即执行,不能偷懒。如果这样理解,那么这两句确实是培养没有个性,只知道执行命令的孩子。

      我们先举个例子:有这样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听到父母喊,马上就回应。而另一个孩子,父母喊了半天才答应,或者装作没听到。哪个孩子受欢迎?很显然,积极回应的孩子更讨人喜欢。积极回答,不仅仅是因为听话,主要是因为他积极响应别人。

      我们都知道,家庭是未来社会的演练场,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来自家庭,在家里养成的习惯和法则,将在我们的身上体现出来。日后走入社会,为人处世的方式,来自于家庭。中国有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长大后的行为模式,很多在小时候已经形成了。长大后,想改变性格是很难的。

      “父母呼,应勿缓”培养的是积极互动的品性。我们的世界是一个整体,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你。你发出什么,世界就回应你什么。你积极呼应,别人也会积极呼应你,你怠慢别人,别人也会怠慢你。一个团队里。每个人都积极呼应,那么工作展开就越顺利。比如工作中,你向别人发出请求配合的工作的信息后,别人会前来配合吗?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平时别人需要你配合工作的时候,你的反应。如果平时与同事就有非常好的互动,大家感觉彼此和谐顺畅,那么,你发出请求信息的时候,别人当然也欣然而至。

      “父母呼,应勿缓”就是培养孩子养成一种习惯,别人有求你要迅速回应的习惯。这是与别人良性互动的开始。如果你与自己亲近的家人有如此的良性互动,那么,这会是一个演习。当它成为一个习惯,你在成年后的工作中,就会帮你的大忙,会令你更好进入与周围人的良性互动中。 积极呼应,反应的是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尊重的人生态度。因此,在这样的圈子里,要想生活幸福,就必须和大家建立一个良性互动的关系。

      “父母命,行勿懒。”对于父母的要求,孩子要认真去做,不要因为自己的懒惰而延迟或者不做。大多数人对这句话有抵触情绪:父母的命令未必都对。这就对父母有要求了。父母首先应该提升自己的修养水平,多多学习,这样才能给孩子更多合理的、有帮助的建议或者要求。

    “勿懒”,就是不偷懒,“勤”的意思。勤勉、勤劳,这是每个青少年都需要培养的品格。一个能把父母交代的事情做好的孩子,到了学校、单位、社会,也能吧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所以,父母从小要培养孩子“勤”的习惯。

    父母“命”,即指令,做父母的下什么样的指令,也要有学问。例如,叫孩子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父母。按时完成作业,父母要孩子掌握某项技能等等。

    父母命,行勿懒。父母要求你做的,你不要偷懒,要勤勉去做,这会提升你自己,因为这些都不是为父母而做,是为你自己的成长而做的。

    儿童时期能够培养这样的习惯,则在成年走向社会后,会轻松、幸福很多。

    再来看“父母责,需顺承。”表面上看,就是父母责备你的时候,要顺着他们的意思,不要顶撞。难道这是要培养孩子唯唯诺诺,毫无主见?

    NO,父母责备的时候,如果父母说得对,则答应立即改正。如果父母责备得不对,也不要当场顶撞。先恭敬地接受,过后找合适机会,再与父母沟通。“顺承”讲的不是对与错,而是感恩与爱护。一方面我们要顾及父母的感受,另外父母如果在气头上,顶撞导致父母生气,影响身体,所以不能顶撞。《弟子规》后面还有“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可见《弟子规》并没有要求孩子要一枚眛地听从父母。

      李筱懿的《情商是什么》一书里面提到的“不与领导争对错”是一个道理。书中还提到《射雕英雄传》中,郭靖有很多师傅,每个师傅都对他倾囊相授。正是因为这么多师傅的辅助,才成就了盖世武功的郭靖。能与强者同行的人,多半也有过人之处,郭靖的过人之处在于,他从不与师傅争对错。这是一种高情商的表现,也是一个难得的品质。

    “父母责,需顺承”传达了三个教育理念:对父母的敬爱;虚心对待批评;美化人生修养的沉淀。

        罗大伦博士《弟子规说什么》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弟子规》,将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现代文明,告诉我们什么该传承,什么该舍弃,而不是生搬硬套。此书有很智慧值得我们学习并实践。

    同时,作者对《道德经》的理解也是非常深入,讲解《弟子规》时,会提到“天之道”的内容,两者结合,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弟子规》,而且能使《道德经》具体化,过去很难理解的“天之道”也就迎刃而解了。

《弟子规》培养奴性?我们都误解《弟子规》了_第1张图片
《弟子规》培养奴性?我们都误解《弟子规》了_第2张图片
罗大伦博士的原话,请耐心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弟子规》培养奴性?我们都误解《弟子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