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85·如果每个人都能知道自己能干些什么(2)

【《奇特的一生》·Day85·如果每个人都能知道自己能干些什么(2)】

这是“崔律精时力之100天挑战《奇特的一生》阅读”系列,今天是2019年4月27日。

一、原文:

P222

大多数人不想试着超越自己可能性的极限;他们一辈子也不想试着了解他们能干些什么,不能干些什么。他们不知道,什么是他们力所不能及的。这种审慎稳妥在科学界是最可悲的。一个科学家按照自己的能力挑选任务,结果获得了荣誉,声名大噪,他不会犯错误。他的著作清单挑不出毛病,没有人有过异议;他的工作始终是卓有成效的;他一旦着手一份工作,一定干到底。但就在这张长长的著作清单后面,就是那张未写的和未做的清单——就在这未写的和未做的清单里面,在未犯的错误中间,在回避了的冒险甚至羞辱中间,可能就隐藏着真正伟大的发现。在这里隐藏着自我发现,那是可以肯定的。活了一辈子,连自己——自己应当是你最亲近和最热爱的人——都不了解,真是遗憾……

在这个意义上,柳比歇夫检验了自己。他不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去衡量任务,而是根据任务去衡量能力。他认为,有一种精神上的义务,要比保持心灵上的安全感好。

二、我的阅读日志:

柳比歇夫今日语录:他不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去衡量任务,而是根据任务去衡量能力。

一般人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去衡量任务,比如一个律师,他逻辑力方面比较擅长,他就只专心于自己的领域,最后成为了一个著名的大律师。这好像并没有什么不好。因为他的目的是要完成任务,那么自己的能力能够胜任的,任务才有可能完成。——我称这种人为“任务思维”

而二班人中出来的律师,他也许会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已经衡量到了自己的能力,他会想自己其他的能力到底如何?于是选择了其他的职业,来看看自己是否具备其他方面的能力,或者说,是否能通过任务来学习到新的能力。这种人的目的是提升能力,任务只是提升和检验能力的途径。——我称这种人为“能力思维”。

也许你会问,那我们推崇的“工匠精神”,不就是要求在一个领域不断地深挖,做到极致吗?怎么现在又说要通过切换行业(任务)来提升能力呢?

工匠精神,远远不是一个律师,到成为一个著名大律师的过程这么简单。如果真正具备工匠精神的律师,他也是具备“能力思维”的。除了逻辑力,他还会通过各种方法锻炼自己的其他各种能力,比如沟通协作的能力,比如影响法律推动的相关能力。。。他不会局限于用律师的工作业务精通来满足自己,吃一餐饭,见一个人,甚至跟小孩的几句谈话,他都会想到法律方面的应用。寿司之神,我相信也不是通过天天做寿司来达到“神”的境界的,他肯定在食材、餐具、米饭、甚至客人到店的时间,用餐的心理学等都会涉猎且精通。

所以,不管这位二班的律师将来还会不会做律师,但是他都会有着这样一种“能力思维”——在未犯的错误中间,在回避了的冒险中间,在为遭遇的羞辱中间,可能就隐藏着真正伟大的发现,这个发现就是超越自己可能性的极限。


(本篇纯属臆想瞎掰,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师父不要打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85·如果每个人都能知道自己能干些什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