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晓岩|李克富点评训练营9/90 也说读书这回事

李克富 | 说说读书这档子事儿 -

今天的作业相对轻松一些,因为要求是:谈谈对“读”“书”的理解。

依稀之间,感觉以前上高中的时候,似乎也写过这种类似题目的议论文。这么一想,写了几年的议论文,不就是在培养我们的独特视角吗?虽然语文老师总强调,只要立意新颖,能够自圆其说,不要太在意对不对,但在乎分数的我,怕自己写跑题,总是选择最保险最不能出错的题目来写。在此,也想深深致歉老师:我误解了你们二十多年,抱歉!

歪完楼还得再拉回来。

话说,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尽管教育专家们苦心造诣,设计了各种课程,让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各种能力,但架不住奖惩力度太大,歪嘴和尚太多,自己的悟性太低,导致最后跑偏,结果就是我读了十几年书,仍然不知道为什么读书!怎么读书!

一度因为老爸严厉禁止我买书,而在上大学后买了一大书橱的书(还是盗版的多!想起白扔的那些钱,都想抽自己),有了孩子以后更是刹不住手的买买买。

想一想,那个时间的乐趣在于“书”,而不在于“读”吧。

真正开始“读”书是在2017年参加了老师的初级研修班之后,上课的时候,这个严厉的老头总是挥舞着看不见的锤子敲打着我们:看书!看书!看书!书上~~页!找都找不到!念念!书上怎么说的!

随之而来的90天日记训练,更是直接改变了“读”书的目的。

三本基础教材,第一遍“读”是为了考试,考完了,证到手了,知识就还回去了。

第二遍“读”,是为了能听懂老师的课,不停地回答、答不出回去翻书、看完以后不理解、再琢磨,经过老师的强迫,终于能把一部分知识条件反射式的记住了。

第三遍“读”,就是自己在90天的日记训练中,尝试把生活现象与心理学理论结合,每次都是生拉硬扯,为了扯的自然点儿,只好一遍一遍回顾课本知识。

这个过程,目前还在纠结地进行中~~

治大国如烹小鲜,之前一直不理解这句话,“治国”与“烹饪”有什么联系?

同样的,读书“读”到极致的老师告诉你,“读”比“书”重要,没有尝到“读”滋味的人一样不理解。

没关系,只要你“信”,只要你“做”,早晚都会“读”出真滋味。

你可能感兴趣的:(曲晓岩|李克富点评训练营9/90 也说读书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