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般自由是如何来的

现在好多企业机构开始开设线上心理培训课程,旨在辅助做团队建设,提升业务能力。重视之心可敬。但今天早上看到一篇微文 ,想浅谈下自己的粗见。

这个课程内容很大篇幅延用讲道理的模式,好比华丽丽的盖子,表面风和日丽。本以为几年前新时代的鸡血鸡汤学慢慢已经消退,现在看来是转战战场,慢慢灌向企业。岂不知 这样脱离人本感受的培训能加强核心力吗,或者只需要培养循规蹈矩的团队。而且用这样的方式显然也是不得人心的 结果也会是无结果,毕竟人不是动物园圈养的动物 可以拿来训化的。

比如文论点“幸福的家庭,从来不是三观不合,而是不争对错”,这观点很好,也是指引我们去生活中活出来的方向。关键是如何实践,基础比较好的人 能领悟落地,对于自己缠绕自己很紧的人在思想上是松绑还是又会添自责 不得而知。对于这些基础弱的人,他需要的实实在在引领的方法。

如果真正拥有“不争对错”这样的心态,它本身已经跳出了二元性,也就无三观合不合一说了。

文内容写到“子女应该明白,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即使他们的一些行为在你眼里,是不合时宜的,是有失体面的,但想想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想想他们固有的生活习惯,这些小事就不再是事。《礼记》中说到“孝子之养”,首先是“乐其心”,就是让父母心情快乐。”

这样的道理,路人兼知。如果是一位讲师搬到课堂上去讲,那真是浪费。有时语态的把握不当,会让学员有心塞 被评判之感。这岂不又落入二元对立的状况之中。

说教习惯,其实就是个对错观,不能允许对方有他目前的看法,不能允许以他自己的节奏从知道 往做到 行进,最深处依然是恐惧。亲子关系中也是,反之,爱的导向是允许孩子成为他自己。

有盆友分享了她小时候的经历,感觉她们家在这个观点上,气氛比较民主:

“关于那句没有不是的父母,我从小就听过,但是从来当玩笑听的。我爸说我爷爷说 老子天生就是对的,儿子天生就是错的。然后经常说完一家人大笑,都知道这句话是不对的。”

如果站在二元的层面,都是人 自然有善恶,用道理去盖起来,反而让心灵多了一把枷锁。但是如果跳出二元来看,自然没有“不是”一说。

如果可以趋向于无评判的沟通,也才能真正将爱流动起来,这样的员工状态,还怕企业团队没核心力没效能吗。

这也是《非暴力沟通》课程的核心,需要跳出二元面 带着没有对错的灵感 来看待二元里的对错,运用在“说“听”之中。如何把握这个的度,难,需要练, 需要在“做”中去感受。

那如何跳出二元,如何让看世界的眼光变得柔和,让自己的内在自由,幸福于家庭工作之中尼。似乎很难。习惯和瘾头双层阻拦。不管怎样,这路还是要去趟一下。

跳出来看的能力需要练习,而练习的过程是个循环互促攀升的过程。

1首先需要有愿心,愿意去检视自己。(例如:愿意对自己人生收回自主权吗)

2有了这样小小的愿心,每当负面情绪升起时,愿意跳出对错的二元对立面吗来看吗,现在我的选择和我的愿心一致吗。

跳出对错圈,站在圈外的位置去看,这时是不带评判的观察,等待~

以这样的目光去观察自己的行为,逐渐的能在负面情绪升起时保持觉知。

如此,自己培养自己 这样静定观的能力 跟负面情绪相处的能力。

慢慢地,你能开始看到引发负面情绪的这些观点,看到承认是自己的观点禁锢了自己,拿刀的人是我自己。 这是个很大的进步,需要很大的勇气。有好多时候 等自己真的看到了,原先的“以为 认为”, 以前牢不可破的信念就开始松动了。

延伸一场景:我认定“我不好”,带着这样的伤口躲在心底,并且给这个“我” 套上硬硬 铁盔外壳,目的为保护它不受伤害。反之 也失去了链接,看起来抗痛能力非常强,其实很怕受伤,用冷漠来武装自己,“你的事与我无关,你也不要来骚扰我”。可是,无常是定律。势必会遇到被评判攻击,因为每个人成长环境 教育背景不同 观点差别自然不小。这时候的那个认定“我不好”的我被压缩,早已存在的伤口被揭开,开始痛,本能的反应是烦躁 想逃。(有的会是反击,也有是压抑听从)。想逃是一种很好的自我保护方法。那个缩,也是一种自我压抑,自我攻击的呈现。这时候,都认为是外界害的。看不清,那个“我”趁着外界的互动,有时自己拿刀又往里按,这是自憎,深深的咎感的呈现。

反之,自己为自己松绑“我不好”的信念,外界的互动有可能会少,或者你会呵呵一笑置之,或者你会勇敢表达”我的感受是什么,我希望……”。

3是否愿意继续用这样的观点看自己还是更新观点?同时也可以反观自己的愿心。

看到握刀的人是我自己,放与不放也全在自己。是否决定放手。

愿意打开这扇门,和我们一起探索吗。成长之路漫长,我们一起相伴。

祝福,一念放下 万般自由。

你可能感兴趣的:(万般自由是如何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