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群诗阅读

司艳平青春语文之同质同人群文研究(14)——刘禹锡群诗阅读

写在前面:

人心不如水,平地起波澜。才高质洁的刘禹锡自永贞改革失败后,二十三年,数度浮沉。和州,朗州,连州,江州,夔州,苏州……一路辛苦,一路豪歌:吟孤臣之哀曲,擂斗士之鼓点。述纯志,写精魂。他的傲视忧患,他的独立不移,引得无数后人为之倾倒,折腰。我与学生一起教读刘禹锡的群诗《秋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竹枝词》,孩子们对刘郎兴味盎然,读他,论他,写他。

群诗再现

1.秋词(其一)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赏析:自古以来,秋是悲怀角色。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2.竹枝词(其一)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句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

3.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显示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一来一往,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诗人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诗人也没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

教师下水:

以潜心向学抵挡人生风霜

——再解刘禹锡

文/司艳平

提到刘禹锡,我们总会被他的豪放乐观,大气卓然深深吸引,他的《秋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再游玄都观》《陋室铭》等诗文作品无一不体现出他的不折不挠,豁达洒脱。可是,如果我们对刘梦得的了解仅仅止于斯的话,那未免有些偏颇,因为刘梦得还有许多侧面足以让我们对他刮目相看,顶礼膜拜。他的诗风既豪气傲岸,又清丽绵绵,这些清丽绵绵的诗歌展现着刘郎的另一个侧面,温婉新雅,缱绻宛转,而他清丽脱俗的诗风,全是向民间,向老百姓学习的结果。

刘梦得的一生有二十三年是在贬谪当中度过,其间的坎坷艰辛可见一斑。他历经唐代八个皇帝,一个刚愎自用,一个中风,两个被刺杀,一个喝长生不老药毒死。这么多的皇帝更替,一个皇帝对他的观察结束,也预示着这个皇帝对他的赏识告终。因此,刘禹锡的流放生涯竟成为不幸中的大幸,他可以远离朝廷的政治漩涡,安然若素地守自己的心,做自己的事。我们来看看,这个可爱的刘郎是如何做的吧?

先把目光投放在他被贬的遥远的朗州,朗州(现在的湖南常德)在唐代地处蛮荒之地,虽然有屈子吟诵的如练沅江,也不过是一条淫江而已。刘梦得心里对这个地方产生了诸多排斥,可是,当他真正地融入并悦纳朗州时,他打从心里爱上了这个山青水丽的湘江小城,尤其是这里的风土人情,民歌俗语,让他产生出浓厚的兴趣。

他初到朗州,也曾试用过多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来调适自己的心灵,参禅礼佛、访僧问道,寄情山水、追寻古迹,折节读本、红袖添香,但是这都不是他安放心灵的最佳路径。《旧唐书·刘禹锡传》记载:“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他很犀锐地发现,朗州的民歌俚语甚是动听,老百姓在生产生活中表现的质朴纯粹的情感让他倾倒,底层百姓通过歌声传递的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吸引着他,让他萌生了向民歌学习诗歌创作的想法。

少女们采菱的美好画面,让他浮想联翩,青春明丽、健康蓬勃的生命气息扑面而来。他在《采菱行》中写道:“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鸳翔。荡舟游女满中央,采菱不顾马上郎。争多逐胜纷相向,时转兰桡破轻浪。长鬟弱袂动参差,钗影钏文浮荡漾。”在天朗气清的秋日,扎着蓝花布帕的少女们白马湖采菱嬉戏,驾着轻舟,伴着欢快的歌谣和会心的笑声,这是多么活泼欢快的场景啊!我们的刘郎不自觉地被吸引,甚至置身其中,感受着轻松快乐的采菱生活。他的这首诗,明媚清爽,画面感强烈,动感十足!

朗州乃屈子生活流放之地,这里的人们每到五月,便会赛龙舟,千帆竞渡,籍此来纪念歌赋《离骚》的屈子。“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刘禹锡这首《竞渡曲》记叙的是沅江一次赛龙舟的活动。在州刺史的主持下,各队龙舟决一胜负。胜者欢欣,败者沮丧。赛后女子在水中嬉戏,与岸边彩旗相映生辉,为节日增添了无限的生趣。值得称道的是,刘郎不但以生动的笔触写出了龙舟竞发的场面,还写了赛后女子在水中欢欣嬉戏的场面,这个落点让整首诗更平添出许多生命的亲切感与活力感。

学习民歌的创作体例与手法,不得不仔细地描摹那些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女子形象。而且,民歌里,有许多歌咏爱情的作品,在民间广为传唱。如何将女子的情感幻化在民歌里,如何借助民歌传递出刘郎想要表达的意蕴,这于刘郎来说,又是一次崭新的突破。而最能体现他的这种突破的,便是清新秀丽的《竹枝词》。

“竹枝词”原是巴楚一带音乐舞蹈结合的民歌,普遍用于祭祀、庆典,虽是民间传唱、未经加工润色的俚歌野唱,但在民间生命力非常强盛。在刘禹锡之前,也曾有过诗人写过竹枝词,但他们都是一时兴至,偶尔为之,真正让“竹枝词”发扬光大,成为诗歌体例的是刘禹锡。可见,刘禹锡一旦认定某个目标,便矢志不移地恒久坚持,孜孜不倦搜集“竹枝词”的各种资料,潜心研究。这份笃定的努力让他在竹枝词的创作上独树一帜。《新唐书·刘禹锡传》载:“宪宗立,叔文等败,禹锡贬连州刺史,未至,斥朗州司马,州接夜郎诸夷,风俗陋甚,家喜巫鬼。每祀歌《竹枝》,鼓吹裴回,其声伧佇。禹锡谓屈原居沅湘作《九歌》,使楚人送神,仍倚其声作《竹枝词》十余篇。于是武陵夷俚悉歌之。”刘禹锡也想向屈原作《九歌》那样,完成《竹枝词》的创作,他的坚持与悟性最终让他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竹枝词》描写民俗风情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体裁上与七绝一样,但是多用白描,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晓白流畅,民歌气息浓郁。刘郎,刘郎,刘禹锡自称刘郎,大概亦是从“竹枝词”中得来的灵感吧?他或许会把自己当作诗歌中的女子的情郎,入情入境,因此写起来,读起来,才那般真诚动人,刘郎的柔婉细腻跃然诗上。

且看他的《竹枝词》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首竹枝词是描写男女爱情的情歌,它描写了一个初恋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春江杨柳,撩人情思,少女听到了情郎传来的歌声,心潮起伏,难以平静。最后两句谐音双关,被人们广为传唱,“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以“晴”写“情”,写天气晴日的无与有,实际上流露出情思的无与有,特别巧妙地将少女内心的那份忐忑与希望,迷惑与眷恋表达出来,情思宛转,动人心扉。

再看他的另一首《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这首诗依然运用比兴的手法,含思宛转,语语可歌。山桃遍布山头,放眼望去,像一团火焰在燃烧,像极了热恋中少女炽热的情思。但是,少女心中的他是否听到了她的呼唤,是否会给她想要的回应呢?少女拿不准,所以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用“花红易衰”写出少女隐隐的担忧,既热恋于他,又疑惑着他予自己的情感,少女的复杂心思。淡淡清愁就像蜀江水一样,无尽无休。

刘郎在学习《竹枝词》的创作时,不但从形上学习它的创作方法,更为主要的是,他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少女的角度,揣摩少女的心思,这样的倾情用心让他的竹枝词蘸满了浓浓的情味。当然,我们从这首《竹枝词》不难看出,他是在流放夔州(现重庆奉节)时所作。可以说,当刘禹锡在朗州立志要发扬光大《竹枝词》等民歌体例的创作时,他就坚定了这样的志向,并且让其伴随一生。在夔州,在和州,他将清丽的诗风延伸拓展,他的《浪淘沙》,他的怀古诗,他的写景诗,都明丽晓畅,真切悠远,韵味无穷。

他对人生定位明确,潜心向学,亦让他抵挡了冷峻现实的风刀霜剑,始终以一颗明媚的心对待宦海沉浮。将自己放置在自得其乐的情境之中,坚决朝向,永不放弃。走着走着,柳暗花明;走着走着,独占鳌头,风景别样。我们的刘郎以“笃志”寿终正寝,给他的人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令人赞叹。

学生佳作:

闻一曲笛赋,读一宿刘郎

浙江省永康外国语学校九(四)班  徐慧欣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少女情思,在柳林荫绿中缱倦穿梭。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在潺潺的流水声中,落花流水,却带来一份茶似的淡淡清愁。

亦或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后的“今日听君歌一曲”,笛声伴歌声,酒肠入梦,竟能把郁郁难忘的愁思百结化作劝励慰勉的乐观信念。

正是这位诗人,能以歌声笛声传递出欢愉惬意,能在自然美景之中自得其乐,真切悠远。

他就是刘禹锡。因为他的豁观畅达、才思敏捷,人们都用他的昵称——刘郎来称呼他。他的官宦生涯并不算得上是一路无阻,顺畅通达,可他的诗里,却往往溢满了欢喜进取之意。无论境遇如何,他却总表现出盈盈的乐观态度。他的一生有二十三年在贬谪中度过。甚至是在皇帝刚召他回京城之时,他也不知谨小慎微,又吟诗作赋,不料却被好事者向朝廷上书,于是屡遭贬谪,怀才不遇。826年,刘禹锡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余载,从此陷入了人生的低谷。

换做是别的诗人,现在怕是夙夜忧叹、痛恨惋惜之时了吧?可他没有。在酒宴上面对白居易对他寄予的深切同情,他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一句互相劝勉,学会振作。如果非要把刘禹锡划分为诸子百家中的一类,我想,那必定是道家了吧。他总是可以跳出自己所处的遭遇,换一种眼光看待事物。由此,再是“祸”的事情也变成了“福”。他便由此排郁遣怀,用新的精神状态与盈盈笑脸去面对现实。他的心里充满了希望,充满了光明。纵使人们都说“自古逢秋悲寂寥”,他却能打破常规,即使在再萧瑟的秋日,他也能引诗情到碧霄。正因为如此,他的诗中常常出现“日”的意象。而他本人,就像是那光芒四射的一轮圆日,不仅能照亮自己的人生路,还能温暖他人的心境。

而我认为刘郎最可贵的,不是他能以乐观豁达之心面对一切。他不同于李白、陶渊明,为了寻找自己的快乐,就沉迷于酒醉,脱离于尘世,甚至是想把酒追月于仙境。相比之下,刘郎似乎更像是我们的挚友,他是一位沾染了人间烟火的诗人。他身上,既有如圣灵般,抵御残酷现实,置宦海浮沉于度外的豁达心境,更有具有人间冷暖、生活气息的质朴之美。如《竹枝词》中:“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但是无晴却有晴。”语言朴素平实,却有一股明丽晓畅的民风扑面而来。本只是杨柳青青,一番晴雨交替,却使男女对话的情景跃然纸上,更是把少女猜忌不定、似娇似俏的心思表达的淋漓尽致。这就是刘郎的独特魅力。他的诗作如江南小调,吴侬软语中有一种生活之美,在辞藻中升华到精神的高度。

于我,刘郎像是一株玉兰。玉兰常在春寒料峭之时开放,它的香气虽不及芳香馥郁,却有一种清新恬淡的美好。它总是白悄悄地开,从不应无叶衬托而感伤,也不为“沉舟”“病树”而失落。它总能驱走初春的冷,唤来春的暖。他的乐观坚强,他的诗情画意,在刹那间化为隽永。

玉兰花香中,听一曲笛赋,可爱的刘郎,缓步而来……

师评:慧欣的这篇文章当真是慧眼慧心,一篇小文尽显刘郎可爱本色。刘郎有他豁达豪迈的一面,更有他柔情婉转的一面,能如此多角度、多层次地去走近一个人、解读一个人,便拥有了读书识文之大境。更可贵的是,慧欣能充分调动想象力,将刘郎置身于玉兰花香的情境里,着笔高妙,让人赞叹!慧心女孩,加油!

快活不羁刘禹锡

浙江省永康外国语学校九(四)班    应瀚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用它来形容刘禹锡真是再适合不过了。他有着独树一帜的性情。他豪爽,他恬淡,却也命运坎坷。

刘禹锡的一生快活。不像唐代的其他文人,结局凄凄惨惨戚戚,他的心总有一股神秘的力量支撑着他。或许是那颗豁达的心罢,《秋词》中开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以议论起笔,另辟蹊径,一反常调,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越是在秋日却又是奋发,迎难而上,也使自古无人不佩服。这是怎样的一个人,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怀?难道他仕途顺畅,春风得意吗?

很遗憾,唐王朝总容不下一位有用的仕人,也许也与他一生放荡不羁有关吧。初登仕途的他积极参加王叔文的革新运动,正值一个青春好时光,带着好友柳宗元一起被贬了。一个人啊,大好年龄被放逐是多么一种痛苦啊!多少人,隐居山林,又多少人选择逃避现实。可堂堂正貌刘禹锡哪肯罢休,这一次的经历也使他看透了朝廷,他心中怀着远大抱负,开始励精图治,真可谓少年意气风发。偶然间,在大批被贬的人中他与柳宗元有幸被召回朝廷,无一人不羡慕惊奇,当柳宗元刚开始打算人生的计划时,刘禹锡却说:“玄度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真是无人不服他的勇气,用妙语极度讽刺了当权者,这不,他又带着柳宗元被贬了。

在和州时,他尝尽了人间的苦毒,知州大人将它的住宿一再调换,大的变成小的,城南挪到城北,这哪移得了他那颗坚贞不屈的心,他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千古一铭吓退了那位自以为是的知州,也赢得了大家的赞赏。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二十三年的不平路,刘禹锡终于又如愿被召回朝廷,再强的王者也抵不住时间的冲击。白发苍颜的他又写下了“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久经朝廷生活的他也爱着民间生活,把自己融入在社会中,走街串巷,浸润于民间生活的他开始创作大量诗词,最浓缩的典例便是《竹枝词》罢。“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把自己化为一位民间女子,这是多么一种情趣啊。未经加工的哩歌野唱,在民间却也充满强盛的生命力。

挑衅当权者,寻觅知音人,他的一生就像一次次没有尽头的回环,但每一次都接近成功一次。也正如他的字吧,梦得,梦里都想得到,却怎样也得不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他也常常安慰自己,“哎呀,每个人都有失败的时候呀。”想想古人这样我们也常常扑哧一笑,原来刘禹锡这么可爱!

的确,这便是一个乐观向上的古代人的生活,化压力为动力,他们从不罢休,因为他们相信没有什么是不顺利的,没有刘禹锡,还有后来人,哪怕再怎么失败,再怎么压迫,我都会坚持自己的意见,咱充满电再来!

一位平常的人物,一次不寻常的人生旅途。

要问快活于哪得,请询大唐刘梦得!

师评:读完应瀚的这篇文字,我“扑哧”一乐,这个像个瓷娃娃一般的男孩,也有着怎样有趣的风貌与语言?“挑拨当权者,寻觅知音人。”“要问快活于哪得,请询大唐刘梦得!”如此妙语连珠,令人忍俊不禁。一个孩子的文字成熟度,源于思想与文字的高度契合,如果文字能精准地阐述思想,那便是写文之大幸了。从这点衡量,应瀚同学的文字似乎有那么点味道了。持之以恒哦!

百折不挠刘禹锡

浙江省永康外国语学校九(四)班    曹原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秋词》。                       

秋天,万物萧条,人人借此抒发悲戚之情时。刘郎偏偏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更是其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而这位可爱的刘郎,正是唐代的文学家——刘禹锡。

刘禹锡的人生实在是跌宕起伏,。因为才华志向受人器重,政治热情极为高涨,和柳宗元一道成为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二王刘柳”集团在短短的执政期间采取了不少具有进步意义的措施,但由于改革触犯了藩镇、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利益,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下,很快宣告失败。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王叔文赐死,王丕被贬后病亡,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先被贬为偏远地区的司马。

再之后,终于奉诏回京了,却偏写了一首《玄都观桃花》,得罪执政,被外放为连州刺史。第二次照样不屈服又写一首《再游玄都观》。屡屡讽刺、抨击政敌,由此导致一次次的政治压抑和打击,但这压抑打击却激起他更为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的诗人气质。

可刘禹锡却越挫越勇,百折不挠。不愿意为了眼前利益低头,哪怕只是演戏,他也不愿去演,被贬和州时,与太守不断冲突,房子从南到北,从宽敞到后来只能摆得下一张床。刘禹锡从未抱怨一句,怨骂一人,却将机遇中的不幸溶解于宽阔的心胸中。也许正因如此,诗人对秋的认可,是一种感性的冲动,更是一种理性的认识。诗人也把飞鹤看作不屈的象征,看作豪迈乐观的寄托,他自比为鹤,总能让人感受到一种他的高贵品格和高尚的气质。

他那不折不挠、乐观的心态大概就是他在如此不幸的遭遇中,仍然活到70岁的动力吧。一如秋词里那只一飞冲天的仙鹤,姿态昂扬,鸣声嘹亮,一生如此!

师评:曹原的这篇文字以《秋词》生发延伸,一点纵深,开掘合理。将刘禹锡比作飞鹤,这样的比拟符合诗人高贵的性情,可见对刘禹锡有了质感的认识。只是,在具体的行文里,语段之间的衔接还不够密切,表达角度单一,对重点内容的描述缺少情境感和表达的张力。希望曹原同学能在语言表达上着力,多角度、多侧面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悟。

你可能感兴趣的:(刘禹锡群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