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巨资治理污水却越治越污!哪里出了问题?

安肇新河流经黑龙江的西南部,周围有大量耕地,主要种植水稻。其中有几万亩稻田依靠安肇新河流出的河水来灌溉。由于这条河的水质一直不好,流域各地采取了严格的排污措施,并投入巨资进行污水处理,希望能够改善水质。但奇怪的是,这几年安肇新河河水水质改善并不明显,几万亩稻田还是只能使用污水灌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农民反映,上游仍然有一些地方将各种污水未经处理,直接偷排进了安肇新河。

八家河位于大庆市肇源县,全长62公里,河面宽广,是一条具有湿地特征的浅水河流。不仅河面上有两万多亩的淡水养殖,而且八家河河水还灌溉了5万多亩水稻,但是八家河的河水长年被污染让农民们深受其害。记者来到了一个农业提灌站,这里还有一些积存的河水,河水已经成黑色的了,八家河两岸5万多亩稻田,多年来必须用这河里的水浇灌,导致稻田和稻子也和以前不一样了。

  2017年,当地村民将八家河稻田里的土壤送到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稻田土壤中重金属镉和汞超标。同时,八家河里两万多亩的渔场也经常有死鱼的现象。

  除了经常死鱼、鱼的产量下降之外,存活的鱼品质也变差了。

  渔民们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河水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河水中BOD、氟化物、重金属镉等指标超标。这八家河的河水为什么污染得这么严重呢?

八家河唯一的水源来自八家河抽水站,抽水站的水源又来自松花江的一个小支流。从抽水站溯江而上不到两三公里就有一条安肇新河汇入,村民们所说的库里泡就属于安肇新河。记者了解到,每年开春、河水解冻时,安肇新河开闸放水,成为下游八家河抽水站的主要水源。村民们反映,八家河被污染是因为安肇新河的水质太差导致的,那么,是不是这样呢?安肇新河的水质到底怎么样呢?

  安肇新河是大庆地区20世纪80年代开挖的一条人工河,全长108公里,当时主要是为了排泄大庆和周边部分市县大部分地区的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洪水。随着我国对水污染治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污水、工业废水需要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才能排入这条河流,最终在八家河抽水站上游两三公里处汇入松花江支流。为什么到现在安肇新河全流域水质还是劣五类,还是达不到国家标准呢?

  大庆环保部门说,安肇新河全流域不达标有特殊的历史和客观原因。据介绍,近几年大庆市政府投入了近20亿元对安肇新河进行治理,检测数据显示,虽然仍然是劣五类水,但主要污染物浓度已有所下降。而要根本解决安肇新河的污染问题,还需要投入巨资进行综合治理。

  记者发现,安肇新河的污染问题确实有其特殊性,但是它长年不达标仅仅是因为投入不够吗?一些居民向记者反映,在河两岸经常有污水直接被排入安肇新河,而监察支队副支队长孙阳却说近几年没有发现大庆存在偷排的现象。

真的是这样吗?大庆石化物业公司第四雨水站的雨水排放口,车间运行记录上显示,最近一个月,他们都没有进行过雨水排放。然而到了晚上,记者在排放口发现了令人吃惊的一幕:晚上6点的时候,污水从排放口流出来,取样水有一股刺鼻的气味,排放的水最终流入东干渠,东干渠属于安肇新河的一部分。第二天,这个雨水站的运行记录显示,前一天还是没有任何排放的记录,那么雨水排放口怎么会排出污水呢?

  雨水站左边是污水管网,右边是雨水管网,每年通过污水管网要处理100万吨左右的污水,大约需要100万元的处理费。污水管网、雨水管网本来是两个系统,但在它们中间记者发现一条可疑的管道。

  然而管道阀门一打开,一股刺鼻的污水流了出来,流进了雨水池,和雨水管网联通起来。我国《城镇污水排入排水官网许可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在雨水、污水分流排放的地区,不得将污水排入雨水管网。相关的主管部门知道这条管道的存在吗?

  记者在采访期间,还发现了一些企业光天化日之下竟然直接向安肇新河排放污水。这些污水直接流入了黑龙江省级自然保护区大庆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内有大量的候鸟。污水流入湿地后与清水有明显的分界线,这些污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龙凤湿地的水流入了安肇新河,离龙凤湿地不远是大庆市兴化园区,这里有一条排水沟。然而今年4月份,相关部门在这个排水干渠现场取样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该水体主要污染物指标都严重超标。这些污水最终都流入了安肇新河,每年四五月份开春的时候,又流入了八家河上游的松花江支流。

  而这时也正是水稻灌溉需求的高峰期,同时也是松花江支流的枯水期。就这样,污水被抽入了八家河,长期污染着这里的两万亩渔场和五万多亩稻田。

  而农民称,几万亩的稻田不得不用上面放下来的水。安肇新河的污水进入八家河流域造成污染的问题已经存在很多年了,但直到现在,八家河流域被污染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安肇新河流域的水质问题由来已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年来大庆市投入了二十多亿元资金对污水进行专项治理。决心很大,投入也不少,但在一些地方,还是出现了边治污边偷排的现象,发人深省。治理水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治污的基础设施建设只是一方面,有了硬件不一定就有成效,还需要排污企业要依规排放,不动歪念;监管部门则要执法严格,监管到位。同时,河流污染往往还涉及地方利益,当污染源和受损方分属不同地方管理时,往往会出现谁是受损方谁去管的现象。如何树立起全局意识,上下游齐抓共管,一起治理,这也是对有关部门管理能力的考验。

你可能感兴趣的:(斥巨资治理污水却越治越污!哪里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