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 是由指定范围内的满足给定条件的所有对象聚集在一起构成,每一个对象称
为这个集合的元素。
外延公理 + 空集存在公理 + 无序对公理 + 并集公理 + 幂集公理 + 无穷公理 +
替换公理 + 正则公理 + 选择公理。 (ZFC 公理化集合论)
通常情况下
枚举法: 列出集合中的全部元素或者仅列出一部分元素,其余用省略号 (· · · ) 表示。
P = {x|P(x)}
e.g:
A = {x|x是英文字母中的元音字母}
**文氏图:**是利用平面上的点来做成对集合的图解方法。一般使用平面上的方形或圆形表示一个集合,而使用平面上的一个小圆点来表示集合的元素。
1.6.1 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empty set),记作 ∅.
空集可以符号化为 ∅ = {x|x ̸= x}
PS:空集是绝对唯一的
1.6.2 全集: 针对一个具体范围,我们考虑的所有对象的集合叫做全集(universal set),记作 U 或 E.
在文氏图一般使用方形表示全集。
PS:全集是相对唯一的。
1.6.3集合的相等关系:
元素的特性:
Theorem (外延性原理)
两个集合 A 和 B 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元素完全相同,记为 A = B, 否则 A 和 B 不相等,记为
A ̸= B.
1.6.4 子集和真子集
设 A = {BASIC; PASCAL; ADA}; B = {ADA; PASCAL},
此时 A 中含有 B 中所有的元素,这种情况称为A 包含 B.
设 A; B 是任意两个集合,
如果 B 的每个元素都是 A 中的元素,则称 B 是 A 的子集,也称做B 被 A 包含或A 包含
B,记作B ⊆ A,否则记作B ⊈ A.
如果 B ⊆ A 并且 A ̸= B,则称 B 是 A 的真子集,也称做B 被 A 真包含或A 真包含 B,记
作B ⊂ A,否则记作B ̸⊂ A
”⊆” 关系的数学语言描述为:B ⊆ A , 对 任意x, 如果 x ∈B, 则 x ∈A.
1.6.5 如何证明两个集合相等
设 A; B 为任意两个集合,则 A = B , A ⊆ B 并且 B ⊆ A
证明:
1 首先证明 A ⊆ B:∀x ∈A; · · · ; x ∈ B,A ⊆ B:
2 其次证明 B ⊆ A:∀x ∈ B; · · · ; x ∈A, B ⊆ A:
由以上两点,可知 A=B。
1.6.6 n 元集的子集
对于任意 n 元集合 A,它的 m 元 (0 ⩽ m ⩽ n) 子集个数为 Cm n 个,
所以不同的子集个数为:
C n 0 + C n 1 + … … + C n n = ( 1 + 1 ) n = 2 n C^{0}_{n}+C^{1}_{n}+……+C^{n}_{n}=(1+1)^n=2^n Cn0+Cn1+……+Cnn=(1+1)n=2n
1.6.7 幂集
设 A 为任意集合,把 A 的所有不同子集构成的集合叫做 A 的幂集(power set), 记作 P(A),即:P(A) = {x|x ⊆ A}
例如:
设 A = {a; b; c},B = {a; {b; c}},求他们的幂集 P(A) 和 P(B)。
解:P(A) = {∅,{a}, {b}, {c},{a, b}; {b, c}, {a, c},{a, b,c}}
P(B) = {∅, {a}, {
{b, c}}, {a;,{b, c}}}
设 A; B 是两个集合,则集合 A 与 B 的并
集定义为:
A∪B = {x|x∈A 或 x∈B}
设 A; B 是两个集合,则集合 A 与 B 的交
集定义为:
A ∩B ={x|x∈A 且 x∈B}
设 U 是全集,则集合 A 的补集定义为:
A = {x|x ∉A}
PS:A的上面应该带一横
设 A; B 是两个集合,则集合 A 与 B 的差
集定义为:
A − B = {x|x∈A 并且 x∉B}
设 A; B 是两个集合,则集合 A 与 B 的对称
差集定义为:
A ⊕ B = {x|(x∈A 并且 x ∉ B)或者(x ∉A 并且 x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