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向2021】自动驾驶以来,打车就快没司机车费还能再降降?

经济观察网 干群芳 郭有信   当你打出租车的时候,只闻车动不见人影,是不是有点瘆得慌?当然这要是在半夜可能是令人有点后背发凉,不过到现在,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有些潮流的出行方式——这就是无人驾驶出租车。尽管在一些地方早就划定了无人驾驶的测试区,但大都还是封闭式运营,普通人也只能远观而不可“亵玩”。直到在北京百度无人出租车开上街道,并对大家自由开放预约的时候,这才真正点燃了大家的好奇心。尽管不准拍照摄像,诸多尝鲜者还是蜂拥而至。

无人驾驶会带来刺激感和新鲜感,但目前还只能在固定的线索上“执行任务”。而当体验完这种刺激的出行方式之后,一些问题会接连地涌入脑中,比如自动驾驶如果出车祸怎么办,法律责任怎么界定?如果车辆失控了,乘客在里面不能逃生怎么办?一些俏皮的问题还有,因为出租车是人工运营的,在未来减少了人工成本之后,打车是不是会变得更便宜了,就像是我们坐地铁一样?无人驾驶目前还是个新生的事物,一切都还在摸索之中,这些问题暂时也没有答案。

与新能源一样,自动驾驶技术是目前最受资本关注的风口之一。当然,这不仅仅只是一个风投,它已经开始成为目前最热门的汽车配件选择,并且为汽车公司带来了可观的收益。特斯拉的自动驾驶软件售价高达8000美元,而截至2019年,特斯拉通过出售“全自动驾驶”套件获得的收入已经超过了十亿美元。 特斯拉还组建了一个无人出租车公司,有预测称这个名叫Robotaxi的自主乘车平台将在2030产生超过1万亿美元的年运营收入。由此可见,此行业“钱途”确实光明。

尽管如此,但目前的自动驾驶还处于低级阶段,基本处于L3阶段,距离真正的“无人”还有很长的距离。同样,无人驾驶出租车目前大多处于测试阶段,要先实现安全高效的大规模商业化,仍然需要企业和政府的协作,在无人驾驶市场准入、政策和法律监管等方面实现突破。相比之下,一些封闭园区用于商用的无人车更容易实现落地。不管如何,对于发展前景的乐观仍然占据了主流,进入智能驾驶行业的资本也越来越多。

在刚刚过去的1月份,就有多家相关企业受到了资本的热捧。在整个智能驾驶的链条上,从芯片公司到车联网公司,再到激光雷达、高精度地图等公司都坐到了风口之上。其实无人驾驶技术并不遥远,在私家车上也已经逐步运用在新车之上。目前中国大部分新一代产品都已经具备L2智能驾驶辅助功能,而豪华车和一些新兴的汽车品牌已经具备了L2.5级甚至是L3自动驾驶的功能。在一些车企的发展规划中,L4级自动驾驶的目标设定就在未来五年之内。

智能驾驶系统进入普及阶段给整个产业链带来了巨大的机会。汽车对智能化的要求使得软件和电子元器件的需求不断增加,一些包括车规级芯片、激光雷达、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需求不断上升,且成为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完成弯道超车的有利方式。特别是在软件系统方面,在数据处理和应用模式的探索上,中国车企和零部件企业已经走在了世界前端。当然,在另一方面这也会给汽车产业链带来挑战——原本的产业链将会被颠覆,新兴的互联网科技企业在不断进入。

从2020年来看,华为、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诸多互联网企业和科技公司都已经宣告了各自在汽车领域的布局,即便是华为这样的宣称“不造车”的企业,也带来了自己整套的系统解决方案。华为是否可能在其业务中创造出一个世界级的汽车零部件业务,这是华为在手机之后,最值得期待的一次新业务拓展。而这个过程对中国诸多投资者来说,将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智能驾驶领域投资热潮已经卷土重来。根据CVSource投中数据,2015年至2017年自动驾驶领域融资数量和金额呈现大幅上涨,但2018年和2019年出现回落。一位汽车行业资深师认为,2020年自动驾驶从“期望膨胀期”朝着“泡沫破裂低谷期”跌落,投融资将更加务实。而经历了2020年之后,自动驾驶一级供应商中已经跑出了一些头部公司,这也使得资本更加坚定和聚集,产业的投资正在从“泡沫破裂低谷期”走向“稳步爬升恢复期”。

资本的不断加持,意味着自动驾驶距离黎明更近了一步。当然,除了自动驾驶,未来的出行还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比如飞行汽车。当诸多科技公司和互联网企业开始在智能驾驶汽车上砸入重金的时候,汽车企业已经开始了新的一轮转型。转型中的新业务代表就是飞行汽车,目前中国吉利、通用汽车等都已经公布其了飞行汽车模型,这些飞行汽车最快会在未来五年内就实现量产。

当然,要实现汽车天上飞的愿望,还需要很长时间。毕竟,现在“飞一下”无人机都还挺危险的。随着新出行方式的到来,未来整个城市的道路设计和管理都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你可能感兴趣的:(【犇向2021】自动驾驶以来,打车就快没司机车费还能再降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