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今天咱们随便打开一个社交媒体或者信息流产品,都能感觉到5G带来的灼热气氛。
随着运营商开始加快5G组网,手机品牌纷纷亮出带有5G字样的新品预告,那句当初听起来很远的“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似乎突然之间颜色鲜活了起来。
这时,吃瓜群众们暂时放下手中的瓜,表情逐渐微笑——好像5G真的要来了哎?传说中几秒一部的电影要来了?不用下载客户端的游戏要来了?在高铁上可以看VR大片了?
咳咳,让我们先冷静一下。这些该有的确实都会有,但肯定也不是一两天的事。
这个时候,大家肯定还有另外一些疑惑:我到底什么时候能连上5G网络?5G手机出来了该怎么选?各家做5G有什么不同?
而懂行或者记忆力好一点的朋友,或许会问一个更有排面的问题:3G和4G时代,手机市场都经历过大洗牌,5G时代来了,新的终端市场洗牌是否又要开始?
在MWC 2019的5G盛宴前夜,这些问题似乎已经能够描摹出答案的轮廓。
如果我们来梳理一下技术细节,可能会有点惊讶于今天5G处在这样一个状态:假如5G是一片陌生海域,那么在这片海域的深海探索中,今天其实只有一艘名叫“华为”的航海船——听起来好像有点夸张?
先别急,让我们整理一下,今天的5G产业究竟处在什么阶段。
狂风巨浪肆虐:
5G悄然步入远洋区
大家都在说5G改变社会,确实从技术能力上看,这种改变是可能发生的,然而这种改变不会自然而然到来。不明真相的群众也许会以为,4G之后若干年,5G自己就蹦跶出来了。然后再过几年6G也是如此。
事实上,所谓的5G是指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换言之,它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为了给全球移动网络进行更新换代,从学界到产业界,共同研发出的大量技术所达成的最终成果。
在4G网络定格于时代的时候,5G网络还连影子都没有呢。此后要经历漫长的技术研究与协议协定,最终才能将网络和终端更新换代提上日程。
而在今天这个时间节点,5G的协议层准备已经收束。移动联通这些运营商要开始准备5G组网和频谱分配,手机厂商与芯片厂商则要开始忙着研制能接纳5G的手机。
也就是说,5G注定要来,但是到底怎么来,运营商和终端厂商还在努力琢磨,并且抓紧采买设备……
让我们再把逻辑前推一层,今天的局面意味着5G产业已经产生了大量商业需求与商业行为。而作为5G支柱的供应商,却不一定已经为这些商业需求做好了准备——或许我们可以称今天的局面为,5G产业面临的第一个供应链深水区。
虽然各家通信设备提供商、芯片制造商,已经陆续在今天推出了5G相关的产品,至少是计划。但是大家对5G产业节奏的理解不同,以及技术成熟度差异,却让各自在步入5G远洋区时产生了速度上的不同。
整体来看,无论是运营商设备还是终端供应链,能够在今天进入5G远洋,至少要具备这样几个特征:
1、产品能够支持即时商用,不仅具备成熟的5G通信技术,还要承担工程化能力的考验。
2、支持快速准确投入建网联网,实现端到端能打通的5G能力。
3、适应从4G到5G的成本考验。在运营商市场,考虑运营商从4G基站升级到5G的实际困难。在终端领域,考虑消费者升级5G的成本负荷。
如果我们将这三个标准作为标尺,来横向对比一下从云到网络,再到终端的5G市场玩家。或许会惊讶的发现:能够称之为已经进入5G远洋的,居然只有华为一家而已。
能听懂波涛的航海家:
云、网、端一体化带来的5G变局
让我们先说一下5G的网络能力。
不久之前,华为发布了全球首款5G 基站芯片天罡;首个加入AI能力的5G网络运维体系;只有20公斤重,分钟级安装的5G基站。这意味着从基站核心技术,到网络维护技术迭代,再到5G基站的产品化,华为已经实现了5G运营商设备的全流程技术差异化。
如果这么说不够直观,销售数字是最简单证明华为5G网络能力的。截至去年年底,华为已经发货了26000台5G基站。这个数字意味着,今天世界上99%的5G基站都是华为卖出去的。换句话说,其他老牌电信设备厂商,还基本没有开张。
这并不是说华为已经把5G垄断了,而是华为通过一系列技术优势的叠加,最终实现了5G网络设备在同行业间18个月的代差领先。其他厂商想要做到今天华为的5G基站,掐指一算就是后年的事情了。
而领先意味着市场机遇,也意味着改变的开始。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可能会觉得基站这些运营商设备跟我也没啥关系。谁领先谁也没多大差别。
过去可能确实如此,然而在5G时代,云、网、端一体化的技术趋势将史无前例地突显出来。终端产品的技术创新与体验迭代,将很大程度建立在对网络环境的适应与把握上。
比如我们熟悉的AI技术,将在5G时代迎来大带宽低时延的发展机遇,而只有终端计算能力与网络带宽完美耦合,消费者才能感知到跨时代的5G体验。
假如说5G是一场航海冒险,那么手机作为船只,是在5G网络的海洋中航行的。只有最懂得大海的舵手,才可能带来酣畅淋漓的波涛之旅——而在5G手机开始准确切入市场时,无论是华为、苹果还是其他安卓阵营手机,在世界主流市场都将面对华为设备提供的网络——当海洋与船只的制造者同出一源,故事的想象力或许将在这个时代截然不同。
大洋深处的战舰:
全面领先的巴龙之魅
假如说,华为的5G网络领先优势,带给华为手机的将是5G外部环境的一体化优势。那么在手机内部,则还需要能够直接刚正面,造成终端领先优势的5G时代内核。
这个内核正在浮出水面,不久前,华为在5G矩阵中,对外发布了5G终端芯片巴龙5000。作为手机直接面向5G时代的准备,巴龙5000在5G终端产业中的位置,也成为了决定5G手机接下来走向的重头戏。
巴龙5000的直接对手,是高通早在2017年年初就发布的骁龙 X50 5G外挂基带。两年前X50的发布曾经狠狠刷了一波眼球,然而时至如今,骁龙X50依旧在作为高通供应链中的5G基带解决方案,难免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我们知道,通信解决方案不是比谁发的早,而是拼谁发的巧。这个行业里,发晚了消费者买别家的了,发早了则可能最终大环境出来的东西与自己预料的不符。骁龙X50就在面对这个问题。
举个直观的差异来说明“巴龙VS骁龙”的状况。巴龙5000支持NSA与SA双组网,而骁龙仅仅支持NSA架构的5G组网。不久前的文章中,我们专门讨论过这两种组网的差异性,简单来说,SA组网对于运营商来说成本很高,但消费者体验更好,而NSA组网则反之。
目前的世界通信市场上来看,只有美国这样频谱混乱的市场,以及一些更换基站成本过大的人口小国,这两类国家可能采取NSA组网这个被称为“过渡性”的“4G寄生出5G”解决方案。
而无论是大部分欧洲国家,还是日韩东南亚这样的移动通信新兴市场,包括运营商完全不差钱的中国,显然都是会选择SA架构作为最终的5G承载形式的——那么问题来了,骁龙X50是根本不支持SA架构的。
除此之外,在实测的全频谱上行、下载速度等领域,骁龙X50都已经无法与巴龙5000相抗衡。然而有趣的是,骁龙X50今天依旧在高通系手机中被搭载,甚至被宣传为“5G手机”。
换句话说,外挂骁龙X50的手机,近乎于没有概率能在中国匹配到未来的5G网络。那么目前高通供应体系即将上市的“5G手机”,也就沦为了噱头与纯粹的溢价方案。
而苹果的5G方案,还在“据传说”字样的新闻标题里徘徊着,徘徊着。
在高通代表的安卓机阵营还停留在港口,苹果的5G方案可能还在船坞里争执不休。华为的5G终端芯片,乃至手机,已经全面驶入了大洋。
从云网一体化,到终端芯片的全面领先,华为在5G赛点迎来的局面,可能是中国ICT企业从来没有经历过的。
那么我们或许可以再追问一句,这样的优势局面,能为华为,甚至中国科技阵营激发下一个时代的质变吗?
航路上的优势乘法:
5G能否看作华为的战略转折点?
确实,从历史经验来看,移动网络的十年一迭代,往往也意味着终端市场的重新排座次,论高低。
而在5G时代已然不远的今天,华为的领先优势已经远远不是4G时期可以相提并论。这种局面来自于一个个技术能力和工程能力的累加。芯片、网络、基站,各比同行好一点,终有一天抬头一看,波澜深处只剩下了华为的旗帜。
在今年可察觉到的日子里,华为依旧是最能卖5G基站的企业,能最终连上真5G网络的手机,在2019也只属于华为。
回顾2018年的手机市场,我们会发现中国手机出货量不断下降,但以华为手机为代表的高端机、高技术净值产品却在逆势上涨。这意味着技术能力差异化,越发直接的体现在国内核心市场中,成为消费者的核心决策因素——那么华为的5G领先,确实可能激发一定程度的市场回响。
然而从更远处看,5G手机激活的市场想象力,或许并不仅仅在于一两年中哪些手机更好卖这个问题。
5G在车联网中的价值;5G远程医疗的可能性;5G家庭IoT终端的想象力,以及当AI遇见5G可能产生的化学反应,这些东西是“5G改变社会”的核心因素。而这些路径,在今天还模糊的处在大海更深处的黑暗当中。
如果真的想让5G优势变成战略性的转折点。那么华为需要做的可能不仅是把一个个技术领先优势加起来,而是让它们做乘法。如何激发行业想象力的5G生态;如何构建AI+5G+IoT的平台生态;滋养5G时代消费者对终端设备的心理预期迭代——这些节点能否达成,才是5G与华为,终极的相互交代。
5G才刚刚开始。
优势已经明显,但定论还早。如果说远洋海域只能看见一艘探险船,它的任务则是继续向前,去发现新大陆,去开启大航海的盛宴。华为带来的下一个惊喜,将会在不久后的2019MWC巴展上出现在人们眼前,华为首款5G折叠屏手机将在那里发布,过几天,脑极体会与大家一同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