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医的处境越来“尴尬”? 十大关键原因告诉您真相

为什么中医的处境越来“尴尬”? 十大关键原因告诉您真相_第1张图片


前段时间,一个老中医的视频,震撼了全中国的医学界,而且广为流传:

老中医朱鹤亭大师,应邀到北京某医科大学讲课。朱大师一上台说:谢谢您们请我来,也谢谢您们出席听我的课。在座的都是医学界的精英,不是教授,就是博士。但我看,你们都是“饭桶。”为什么呢?因为你们根本不会看病,你们治病的本事,顶多也是三份之一。其它的就是科学家、工程师干的事。如果没有科学家发明的仪器、检测设备,你们什么都不行。

一个病人进来,他问你:医生,我得了什么病?医生也不知,反问病人:你得了什么病?大家都不知,请上医用机器查查……然后,你们就拿张纸,写上X光、CT、验血、验尿…等等,一大堆检验,全部是仪器和工程师在忙,忙完一轮,结果回来了。医生拿起报告来看,哦,你的肺如何如何了,你的心脏怎么怎么地,你的哪里又有什么什么问题啦……,然后按书上教的,哦,你要吃什么什么药,嗯,你要……,或对病人说:你要多注意,常到医院来检查哦!我说完了,你们说,你们是不是“饭桶”?

朱大师站起来,举起三只手指:我们中医看病,唯一的目的就是治病救人。让病人有病进来,花最少的钱治好病出去;我们中华医学,诊断、开方,只靠自己这三只手指。你们就没有这个本事!离开了科学家、工程师,你们什么本事都没有,都是“饭桶”!

朱大师说: 不信,现在就叫十个医生上来,不管是教授还是博士,和我比试比试,你们十个人一起,找十个病人来,到这台上。也给我找十个病人来,在这里我能把十个人用三只手指诊断出病症,而且我一个人把他们都治好。你们行吗?如果不同意我的看法,敢和我比试的,就请举手上来。

结果,没有一个人敢举手。

朱大师讲的有一定道理,也很给中医争气。但如果我们反问一句:朱大师,像您一样的大师,有多少呢?答案不言而喻,很少很少很少……

不可否认,中医的处境越来“尴尬”!

下面,我们将着重分析中医处境越来“尴尬”的主客观原因,以及如何振兴中医的一些思索,希望大家能够认认真真的把文章看完,有什么意见都可以发表,我觉得不管是什么样的意见,正确的,偏激的,对我们中医的传承与发展都是伟大的贡献。

第一、体质改变的原因

大家知道,改革开放之前,我们是很少吃肉的。我的故乡在河北,记得那时候的冬天,爸爸妈妈把土豆放在地窖里,白菜放在堂屋里,白菜中间还要隔一些木板,保持通风。每天的菜就是土豆炖白菜,或者是白菜炖土豆,吃肉非常少。印象很深刻的是过年时,爸爸妈妈买的一些肥肉榨油,我和妹妹两人一起眼巴巴地等猪油渣。刚刚出来的猪油渣还很热,根本顾不上,蘸一点盐,往嘴里一放,啊!真香,啊!烫死我了。

讲了我小时候的故事,就想说明一件事:改革开放之后,物质生活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最明显的是肉多了、海鲜多了,由此引起我们的身体很多变化,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痛风、心脑血管疾病等,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吃出来的病。

中国,长期以来就是一个植物性饮食为主的国度。《孟子·梁惠王上》中《寡人之于国也》一章里,孟子讲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勿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意思是:五亩大的宅园,在里面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等家禽、家畜的饲养(豚:小猪。彘:大猪),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老人可以吃肉了。看看,一般的老百姓,七十岁才能有肉吃!

中医更多地是针对植物性饮食为主的体质,当人们的体质改变了,中医能不能迅速适应,迎头赶上,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举个例子,同样的中药方剂,同等剂量,对贫困山区的农村小朋友,可能非常有效。但是对于生活在一二线城市,每天吃汉堡包,而且吃两个汉堡包的小胖子来说,可能疗效就会差很多。


为什么中医的处境越来“尴尬”? 十大关键原因告诉您真相_第2张图片

第二、药材本身的原因

经常看到电视广告里推销中药。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药材好,才有好药。指的是中医的药材来源问题。

但是大家仔细考虑一下,真正野生的药材是不是越来越少、越来越贵?是不是很多的药材都改为人工种植?很多中药种植户,为了高产,都在施加农药。即使有一些不施加农药的土地,会不会有空气里飘散过来的农药?即使遥远一些的深山里,是不是也会有空气里飘散过去的农药?

如果药农到深山里采的药材,有100%的药效。那么现在由于空气污染,药效会不会只有90%?如果我们人工在没有农药的土地上种植,药效会不会只有80%?如果在有农药的土地上种植,那么药效是不是只有70%?

药材本身的问题,成为影响疗效的最主要问题之一。

第三、药材制备的原因

来到广东之后,才知道一种化痰止咳的神药,对,就是九制陈皮。顾名思义,九制陈皮要经过九次蒸九次晒才能完成。晒,要在太阳最烈的时候拿出去晒,根据中医天人合一的理论,太阳是自然中一切热量、阳气的最根本来源,是最强的阳,大补阳气。蒸,是用蒸笼蒸。九蒸九晒之后,药效更纯,副作用更少,服用更安全。

现在我们再去看一看,九制陈皮是不是还是在这样做,材料成本有多少、人工成本有多少?很可能就用烘箱来“晒”了。

大家想一想,这样制备后的中药,药效是不是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第四,诊疗范围的原因

传统中医的诊疗范围,非常集中,也非常有局限性。老子《道德经》第80章有这样的描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两个国家离得很近相互都可望见,连鸡鸣狗叫的声音都能听到,可是两国的人从来也不交往。中医的服务范围就如同以上表述,圈子很小。一般我们的中医都是在本村,本乡行医,彼此都比较熟悉,因此诊疗方式很简单,知道你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脾气秉性,自然就会开出针对性强、药到病除的药方。

第五、随病改方的问题

传统中医,只会给你开3天药,3天到了,再去把脉开药。根据你病情的变化,适当的增减药方。现在可能吗?医生愿意,病人肯定不愿意。一句话,没时间。一般一开药都是7天的剂量,甚至有很多人直接就说,医生给我开1个月的药。按照3天一变,药方在1个月里面会有10种调整,最少也有5种的调整,可以说是针对病情,对症下药。你开1个月的药,不管中间病情怎么变化,一味药管到底,你想效果会好吗?

第六、煎服方法的问题

现在家里有老人的,还会备上一个煎药药罐,但相对来说,很少用了。年轻夫妇的家里,很多没有煎药药罐。现在我们工作、生活节奏这么紧张,哪有时间用药罐子煎药?即使有,人数也不会很多。

煎药也很有讲究,什么药材先煎?什么药材后煎?什么药材要先浸泡30分钟再煎,很多讲究。这些讲究,其实正是中医的精华所在。让所有的药效完全发挥出来!

社会进步,煎药也随之进步,很多人都会选择让医院代煎,一袋袋的包装好,服用时拿热水热一热就行,真的方便很多。但大家有没有考虑一下,医生开的这些药方,选择家庭药罐子煎与选择医院机器煎,能不能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最起码,在剂量是不是应该有所增减?

第七、医患信任的问题

传统中医,医生对病人有一个长时间的接触,除了病患之间的关系,还有一种熟人的关系,甚至变成一种朋友的关系。因此,医生对患者很了解,开的药很有针对性。

核心问题是相互信任!

举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我女儿6岁的时候去看病,有轻度的肺炎,看病的杨医生,一位慈祥的奶奶,一直把我女儿当做自己的孙女来看待,经常走动,因此就讲,我自己的孙女,我知道她的体质。80万单位不行,打完针最少要1周才能好,孩子很受罪。她的体质打120万单位的没问题,结果打完之后,2、3天就好了。

如果没有这种信任关系,医生敢开吗?如果一旦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出现问题,那么就说不清楚、道不明白了。

第八、药典标准的问题

中西医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现在很多的病总是看不好,要拖很久时间才能好,核心问题就出在信任上!

医生不愿担责任,不敢担责任,不想担责任,完全按照药典来开,出现不良反应,最起码没有刑事责任。如果医生本着对患者负责任的精神,在某些剂量上多开一点,由于某些个体差异出现不良反应,或者重大事故,那么医生的责任就非常大。因此,医生最保险的方式,就是完完全全按照药典的相关规定来开,甚至减量来开,把个体差异性的保险系数提高到很高的地步。100个人99个人,都没有问题,甚至99.99个人都没有问题。

医生没有责任了,但患者的问题出来了。我在你这看病,就要立竿见影,3天不见效,那我对你还有信心吗?长此以往,是不是对中医都缺乏信心了呢?

药典标准,能否与时俱进,每隔一段时间,经过整体研究后进行调整呢?这个问题我不懂,但估计会牵涉到很多部门,感觉很难很难。

第九、检测治疗的问题

现在很多的中医院,基本跟西医院差不多。患者来看病,不是先号脉,望闻切问,而是开一长串检查项目,验血、验尿、做CT。由于中医院一般建立较晚,很多的检测项目还要委托其他医院来做,时间上就又多耽误了3、5天,这样给患者感觉非常不好。

而且,少数中医倒向了西医。看个感冒,不是区分风热感冒、风寒感冒,而是判定病毒性感冒、细菌性感冒,不用方剂来治疗,而是直接打针,输液。

中医不在号脉、望闻切问上下功夫,不在方剂上求实效,却在检测仪器上跟西医比拼,在打针,输液与西医抗衡,那不是以己之短,搏人之长。长此以往,中医何以为生?!

朱大师的话:我们中华医学,诊断、开方,只靠自己这三只手指。真的应该作为我们中医一生追求的终极目标!

第十、中医传承的问题

传统中医大行其道时,生活工作节奏都不紧张,我们去看中医,边聊天、边看病。老中医很可能会让他的徒弟先把把脉,开个药方。然后老中医再去把脉,开个药方。病人走了之后,老中医会告诉徒弟,哪里做对了,哪里做错了,为什么?这样很容易就把徒弟带出来。

现在生活工作节奏这么紧张,我们挂的是老中医的号,很贵很贵,怎么办?直奔主题啊!老先生赶紧给我看,我还要上班,或者是我还要赶飞机,怎么可能让老中医的徒弟有时间拿我做试验品呢?

没有这些锻炼的机会,年轻的中医医生怎么能迅速成长起来呢?

同时,学习中医,除了悟性、师傅的言传身教,最关键的,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摸索,10年、20年也未必能够功德圆满,工资等相关待遇也就不能立竿见影地体现,那么,还有多少年轻的中医医生,能够耐得住寂寞,继续中医的传承并将其发扬光大呢?

期盼:共同努力,将中医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以上十大问题,(还很不全面,希望大家共同来补充)都是我们中医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我们只有正视这些难题,从多个方面入手,才能将中医,这一老祖宗传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进一步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其中,政府部门,要做出更大的努力。在传承发展,发扬光大中医上,要起到旗帜的作用。在保护中医工作者方面,相关法律要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老中医用心传授,年轻中医虚心学习,将中医队伍做大做强,是中医传承与发展的基础。当然,我们大家对中医都一份了解,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支持,更是中医传承与发展的保障。

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才会使祖国的中医传承下去,发展起来,也才能使我们得到更多的健康护卫!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说到您的心坎里,请多多点赞!

更希望您发表您宝贵的意见!您的所有的意见都是对中医传承与发展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最后,真诚地希望您将这篇文章转发出去,让更多的人关注中医,,支持中医,帮助中医,让中医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为什么中医的处境越来“尴尬”? 十大关键原因告诉您真相_第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中医的处境越来“尴尬”? 十大关键原因告诉您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