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八佾”是古代一种舞蹈,大夫只能用四佾,如果用八佾 ,就是僭越,是违背礼法的。在孔子眼中,礼仪是最重要的。
3.3仁义和礼乐的关系,实际上是内在和外在的关系,人首先要有内在的仁义之心,然后才能去做礼乐之事。
3.7这和老子思想一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种争不是真正的争,就是比赛,只是一种游戏而已,君子之争与小人的名利之争不同。
3.8说了三件事情:第一是楚楚动人的美妙女子,天生丽质;第二是绘画要在白纸上完成;第三是礼仪,要挑选素质好的人教化。主要强调培养素质很重要。
3.12代表孔子的鬼神观,敬畏鬼神但不迷信鬼神。祭神灵一定亲自去祭,要从心灵深处去祭祀。
3.14孔子选择遵从周代的礼仪。
3.15知礼而好学,要不耻下问。
3.20发乎情止乎礼,"知止"
3.21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有一种宽容的精神,既然已经成了事实,就不该耿耿于怀。
4.1有两种理解:第一种是环境对人的影响很重大;第二种是自处。儒家讲"慎独",就是要求儒者随时随地都要关照自己是否处于仁。
4.2如果一个人精神层面是富足的,是可以从他的精气神上感受到,这是用物质换不来的精神面貌。和一个有仁德的人相处,不管环境逆顺、物质条件丰盈与否,他都会与你甘苦与共,不离不弃。在自己安身立命的同时,也让别人安身立命,这就是儒家内圣外王的思想。
4.3多数人都凭着自己的好恶去评判别人,失去客观性。但是仁者内心的情感是中正的,所以对人的评价也是客观的。
4.4儒家修身的功夫,为仁、慎独与反省。
4.5富是物质上的富裕,贵是精神上的高贵。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4.10君子能通权达变,知道灵活变通,不死板,但是有一个标准,就是"唯义是从",一定要遵从道义的要求。
4.11君子与小人对举,可以看出小人是为产业而忽略德行,并且为了利润而不惜破坏规范。而君子以徳行与规范为重。
4.13半部论语治天下,实际还有半部论语得天下的说法。所谓"治理"最关键是治人,而《论语》是用来治人治国的经典。
4.14人怎么才能立足于这个世上?就是要有本领。不要去担心有没有这个位置,而应当更多地关心自己有没有处世、立世的本领。
4.15忠和恕都是仁的表现,忠一般是下面对上面的表现,而恕就是宽恕、包容、原谅。恕既可以是上对下也可以是下对上,也可以是平辈之间。
4.16孔子认为"义"和"利"可以并存,但要有轻重之分,要以"义"为基点去获得"利"。否则,唯利是图,只看重利的,肯定是小人。
4.17见到有才德的人,你就要想到怎么向他看齐,看到没有贤徳的人,内心就要自我反省,我是不是也像他一样。
4.22古人做学问就是为了修养自身,以夸夸其谈为耻。
4.23每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能战胜自己、自律极强的人,他将来肯定有出息。
4.24君子的言语要木讷、迟钝、但行动要敏捷。
4.25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有德之人必定感召善良之人。
4.26对侍君主太密切了,就会招来羞辱;对待朋友太亲密了,就会招致疏远。
5.1这段话展示了孔子选择女婿的原则。他能真正懂得一个人,看淸事情的本质,超越世俗的评价标准。
5.8孔子对"仁"的境界要求特别高,一个才能很高的人,不一定就能达到仁的境界。
5.10孔子考察一个人不仅仅是听他的言辞,而且还要看他的行动,这个原则至今适用。
5.20行动之前考虑清楚是一个优点,但是如果考虑过多,则会成为行动的障碍。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21此处讲宁武子大智若愚。
5.26孔子的志向,就是建立一个大同和乐、各安其位的和谐世界。
6.2大道至简。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叫智慧;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叫知识。
6.3好学不单是学问,更指做人。能够随时随地守中道,保持内心坦然安宁明朗的状态,这样才不把怒气转移给别人,不第二次犯同样的错误。
6.19人生处世的根本就是要正直。
6.20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6.21循续渐近,因材施教。
6.22信鬼神容易失去敬畏之心,敬畏之心敬的是自己,是自己内心的仁徳。内外和谐了,不用自己跟自己较劲了,于是你就获得了仁德。
6.23生命在于动静之间。君子三达徳:仁者、智者、勇者。
6.28誓不可乱发,发誓是一种信仰。
6.29做任何事情都有三条路,不走两边,就走中间,就是"中庸之道"。
6.30授人以渔。儒家的仁是推己及人的,先要自己挺立,然后挺立别人,自己得到利益,也要让别人得到利益,这样以己推人慢慢扩充,天下人的利益就都在其中了。
7.1孔子对自己的评价是不自知的谦虚,给人一种温暖自然的谦虚态度。
7.2孔子被后世敬仰,除了他学而不厌的精神,还有诲人不倦的耐力。
7.3孔子说:修德、讲学、徙义、改过这些是我的忧虑啊!
7.6君子的标准:内心向着道,而没有其他的迷惑;执守于仁徳,终始如一而有日新之功;不违背仁道,去除私欲而徳行周全;怡情于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以便博通义理旨趣。
7.12富贵不能求而得,就顺从于自己的喜好。孔子喜好的是仁徳,是安于义理。
7.19讲孔子做事专注、快乐,精神的力量很重要。
7.21天地之外的事情,圣人知道其存在但不说它,天地之内的事物,圣人描述了但不议论、评价它,这就是圣哲的心态,包容开放。
7.25学习文献之后,懂得道理之后,就要在行为中实践。然后最根本的忠信,忠信是学习文献、实践儒道的过程中都要坚持的。
7.28孔子告诫我们要多闻、多思、多修。
7.36儒家、道家都崇尚节俭。
7.37坦荡荡的胸怀更能使人长寿。
7.38孔子温和而严厉,威仪而不刚猛,恭敬而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