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训练你的结构化思维》读后感

我有一个坏习惯,即时发言时候表现的最明显:越是碰到没有思路的问题,话越多;乱七八糟说一堆,没有一点条理,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说了什么。

最近看到《得到》精品课出了一堂讲结构化思维的小课程,果断订阅,听了好几遍,受益匪浅,也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思维缺乏结构,自然就表达散乱。而解决方法就是提高思维的结构性。

1.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思维,就是用结构化的方法将信息拆分或汇总的过程。

结构化思维的核心就是一张金字塔结构图,如下:

《有效训练你的结构化思维》读后感_第1张图片
出处:《有效训练你的结构化思维》-李忠秋

金字塔由上到下的三层分别指代结论、理由和事实。其中结论是有主题思想的中心句,是表达的核心。理由是支撑结论的小论据。事实是数据或不带感情色彩的事例。其中,理由和结论,事实和理由之间必须要有支撑和被支撑的关系。

这张金字塔结构图对应结构化思维的两个方向:

从外界接收信息时,对应的金字塔方向为由下向上。像漏斗一样,首先将零散的信息汇总得到理由,然后进一步总结提炼得到结论。

向外界传递信息时,对应的金字塔方向为由上向下。需要先阐述结论,再层层拓展,进一步阐述理由和事实。看了这张图,也许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的人,无论给他多长时间,他都能把话说明白:20秒钟,只说结论;2分钟,只说结论和理由;10分钟,完整地阐述结论、理由和事实。

2.工作中有哪些场景可以训练结构化思维

1.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

拿发明专利申请来说,发明专利能否授权,最为关键的就是是否具备创造性,即,结论是有创造性。为了说明创造性,需要阐述技术方案并非显而易见,或者技术效果出乎预料,为了进一步证明上述理由,又需要提供事实支撑,即,设置对比例将现有技术和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或技术效果进行对比。总体而言,申请文件的撰写更倾向于向外界传递信息。

2.审查意见的答复

拿到审查意见之后,要综合考虑本申请、对比文件、审查意见之间的所有信息,一方面判断审查员的思路,找出其认为本申请不具备创造性的关键点;一方面通过与申请人的沟通,梳理出区别技术特征;最终整理归纳出本申请具有创造性的理由和支撑理由的事实,并提交给国知局。总体而言,审查意见的答复更倾向于从外界接收信息。

3.会议发言

会议发言是最好的训练场,下次发言之前,想想金字塔结构图,使用MECE原则梳理出三点理由,每个理由找到相应的事实作为支撑,以“这个问题我有三点看法”这句话开头,层层递进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感谢李忠秋,让我开始了自己的结构化思维提升之旅!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效训练你的结构化思维》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