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五六章

今天看完《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五六两章。主要总结如下:

第五章标题是:转化:需求分析与Y模型。主要内容关注是如何做用户需求分析,并使用Y模型来分析用户真正的核心需求

首先出现两个概念“问题中心”和“方法中心”,“问题中心”的思考方式是以问题为导向,只要能搞定问题,用什么方法不重要;“方法中心”的思考方式是做事的方法是核心追求,但是最后的结果不是最重要的。。一般技术侧重方法中心,业务侧重问题中心,但是产品经理需要将两者能做到一个合适的平衡。

关于“Y模型”让我阶段脑洞大开,左边的1代表用户需求的场景,是用户需求,一般是表象;2代表用户需求背后的动机和目标,4代表从动机和目标中体现的人性,是需求的本质;3代表产品根据用户目标和人性需要有的需求,哪些需求要which,需要多少功能how many.  

为什么不直接从1-2-3而必须要有4呢?在以往物质匮乏的时代,你的功能只要能满足用户需求即可,不用洞悉其人性,但是现在因为物质丰饶,你必须要有除了刚需功能以外的核心亮点,而这个核心亮点的打造就需要人性来引领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五六章_第1张图片

其中Y模型告诉我们,对于用户调研的结果,我们只能选择用心听,而不能直接照搬,不能用户说什么我们做什么,因为用户自己都不知道他需要什么,需要产品经理拨开产品的迷雾找到核心内核。

关键是要抓住恒定的人性:社交,嫉妒,性,自尊,荣耀。。。产品底层最核心的需要和人性挂钩。注意:在成熟市场寻找机会必须要满足其人性层面的需求。

那实践中如何深挖人性呢?在一对一访谈中使用“攀梯术”,即问问题如:“为什么那个东西对你来说很重要”“那个东西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情景唤起;时间倒流对比;重定向等。

关于如何设计功能:要“浅出”:即方案尽可能要简单。所谓“完美不是无一分可增,而是无一分可减”

对于Y模型的理解:用户需求就是产品需求,用户目标就是产品目标,用户任务就是产品功能;或者在Y的前半段,面对“问题”时要更像新手,要快速进入一个没有任何专业知识的用户视角,而在后半段则需要成为解决问题的专家,发现需求本质,解决问题。

关于第六章标题:功能:细化与打包。

首先是关于功能的价值判断。其价值可以分为:广度,频度,强度。其中广度为  潜在用户数*单用户价值; 频度=需求频次*单次复杂度;强度主要表现在:不可替代、紧急、持久。(一般先用高频低单价的来抓牢用户,然后用低频高价的来赚取利润)

早期产品看中“强度”需要有高的留存率;验证完毕需要“广度”来加速增长;这时出现瓶颈需要用“频度”来挖掘用户身上更大的潜力。

对于成本评估和性价比。一般对功能点作用,价值,成本三个方面进行评估,最后性价比=价值/成本。

对于产品的功能可以分为基础功能,亮点功能和期望功能。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五六章_第2张图片

其中对于基础功能,是功能越差,用户满意度越低,但是越好用户不会有过多的反应;亮点功能则是会让用户产生指数爆炸,而期望功能则是多多益善。在产品前期的时候需要对核心功能做好的同时需要亮点功能。

如何确定MVP(最小可行性产品):尽可能多的放弃。基础功能必须要做,但是要留足资源;在产品的初创期,先实现个别低成本亮点;对期望功能,先实现性价比高的。

不同的功能,到底是应该做在一起还是分开?判断背后的逻辑是:不同用户角色背后的自然人重合度高不高,假如很高就应该做在一起。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五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