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51<如何得到满意的好答案?  >

July17

苏格拉底说人类最高级的智慧就是向自己或者向别人提问,他的提问法则被很多西方大学用于教学,称之为苏格拉底法。他不是直接告诉别人答案,而是通过引导性提问引发别人发现自己思考中片面,不完备的地方。比如我曾经看到过秋叶老师这样一个问答。

问: 你说有房一定才会有安全感吗?

答:那你觉得离婚,但有房的人同意你的看法吗?

这样的回答反而让提问者引起反思,房子不是安全感的必须保障,那么什么才是呢?深入思考的出发点不该陷入以偏概全的境地。

不过提醒一点,苏格拉底的启发式对话真正要在生活中用,还得兼顾化解对方的情绪,对抗才能引导有效。

可我觉得老师今天从“古书”中提炼出提问的三条最重要的原则更接地气,可操作性更强:

1.只要是搜索引擎能回答的就别问别人。

能找到答案的概率比较高,即便是很难找到在提问之前对提问的范围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补充的背景资料再去问别人。

不做伸手党,真的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我拿了一张小便签纸写了出来,贴在自己电脑屏幕右方,每次遇到问题想找旁边同事问的时候看到它就忍住了,先自己找答案,大大降低了伸手党的几率。

2.你要知道自己提问的目的是什么?

比如在英语学习中翻译就不是大多数人学习外语的目的。

这个目的有时候自己也确实没想清楚,不过今天老师这么一“翻译”,透彻了不少。觉得自己遇到了问题,但并不真正明白问题究竟是什么,通过提问会发现自己的欠缺所在,发现困扰自己的究竟是什么,明白自己要追求什么?就像我们每天问的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得学会先问自己啊。

于是我又想起这个月一位战友交的一篇作业里写到,由于她没有太多时间的准备,可刚好读了心理学相关的一个方法,于是他的采访形式是连续问了对方战友同样一个问题:“你是谁?”。这个问题自己问自己,还有别人问你,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最后就像对方战友总结说的,她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重新认识了自己,她真诚地回答了这个问题20多遍,太惊讶了,这次采访稿形式的作业不仅让人更加了解对方,也认识了自己…

3.要方便他人回答。

比如不要把设问当作提问。设问就是不需要对方回答的问题。一个相对稳妥的方法,能够保证对方好回答的事,尽量问对方选择题。一来你提供的选项会让对方觉得你花的时间去研究解决方法。二来他们在这种基础上的回答也会更有针对性。

这让我想起每年跟老板做IPM review时,提起下一年的计划和目标时,老板最喜欢听到的就是你问出的是选择题,这样的沟通确实更有效率,更直接。

而作为一名Mentor,下次带新人的时候我不应该只抱怨他们的伸手党的行为,而更反思自己是否站得住脚不向其他人伸手,分享提问的原则给需要的人,一起成长,相互进步,学得更好。"教"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提醒自己时刻要实践起来,说了就去做!

 

你可能感兴趣的:(W51<如何得到满意的好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