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说》――白岩松的人生哲学

   

《白说》――白岩松的人生哲学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只要是肯花耐心去读一本书的人,总会收获一些感想,对于我也是如此。《白说》是白岩松写的一部优秀作品,在2017年第十一届作家富豪榜中白岩松以《白说》400万元登顶榜首。其实一年前我以纸质书的形式读过,但没有太理解,毕竟这是作者总结自己走过人生的各种思考,近来以电子书的形式再慢慢斟酌,似乎有些许感触。虽然自己涉世未深,别人的人生感悟在自己面前熏陶久了,也会有所感染,我就把感染我的东西简单记下来吧。

        这本书开头谈的是幸福问题,作者的观点是:幸福可以无限靠近,但无法彻底到达。这是中年人普遍遇到的问题,所谓的中年危机也是这个道理。幸福要依靠三方面的满足才算幸福:物质、情感和精神。物质是基础,情感是依靠,精神是支持。我的基本思考是幸福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就好比我们没法解决生存问题时,吃饱饭成为我们最幸福的追求目标。吃饱饭了呢?就幸福了吗?好像结果是欲望更复杂了,想要求的更多了,还是没有达到幸福。焦虑似乎是现代人的主旋律,所以白岩松在书中写到:“我个人认为,转型期的中国,一个特殊的时代之下,每个行当都会面临焦虑”。这种焦虑在我看来,也以幸福问题挂钩,整天都沉浸在焦虑中,又怎么去享受幸福呢?

        接着,在我眼里比较深刻的是作者谈到的成功与失败问题,我比较赞同的一句话是:漂亮的失败是另一种成功。是啊,有多少人把成功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又有多少人把失败当成绊脚石。还有关于读书,作者认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新华字典》,没有《新华字典》,他就不能认识那么多字,不能读那么多书。从他这句话可知,他是读过很多书的人,我自愧不如啊,读书是一种过精神生活的方式,作者的读书经历让他活得更精彩,也让他更成功,所以我们都要学会读书。

      第三呢?作者谈到的道德和“人性”很值得我反思,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人的道德观中总是存在着“非对即错”,划分“好人”与“坏人”没有站在“人性”的角度。我记得作家周国平也用哲学的方式谈过中国人的道德观,他的观点跟白岩松在很多方面是一致的。他们都共同认为“人性”是自私的,只有用法律去约束“人性”中的自私,社会才有可能进步。

      作者在这本书中还多次谈到了自己大学毕业时找工作的艰辛经历和做新闻的各种困难,劝戒我们年轻人“不要急”,要理解梦想和现实的距离,学会在现实面前继续前进,而不是空喊梦想的口号。

《白说》――白岩松的人生哲学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书中思辩性比较强的在于谈到中国,作者在里面列举了很多事迹并加入个人观点,当然,这些个人观点到后来证实也是正确的,里面有一句话突出了中国的发展:“从一百年这个角度来算,现在已经开始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今后的梦想追求要以个体的保障、个体的尊严与幸福为更大的福祉和追求,这是第一个定位。”读到这,不禁让我深深惊叹中国的发展之快。我看不懂的地方在于作者谈到的个体梦想和“中国梦”联系紧密,怎么个联系法?这与青年的关系是什么?难道青年的梦想要与国家的梦想挂钩。说到国家层面的政治观点,列举出的经济数字,包括腐败问题的滋生,这些都让我大开眼界,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读到后面,发觉作者讲的层面越来越宏大了,有一些我不太想关注,因为自己觉得水平不足,没办法完全理解作者所提的问号。但我还关注到的一个是中国人的文化问题,文化被称为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作者也提到近三十年来,中国在文化输出方面是严重逆差,进口太多,出口太少。我认为也的确如此,不过值得可喜的是,近两年来,我们国家高度重视了保护传统文化,还因为这个开启了不少活动来传播传统文化,现在从小学到大学,到处可见传播传统文化的教育,希望它不再是空喊口号的形式主义吧。

        这本书是白岩松在这些年去各地做讲座而整理出来的。我作为一个青年,虽说有一些方面可能不太理解,但看这本书的感受是很亲切,简直就是白岩松在跟我面对面聊天了,所以这本书是我热爱之一。我尤其对他谈的幸福、梦想和现实、文化等问题感兴趣,书中的最后引用鲁迅先生一句话:“世上本没有路,说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表达出了我再次读这本书的心境:找不到尽头在哪里?也许这就是白岩松的人生哲学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白说》――白岩松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