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了又忘,怎么办?(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反复讲过的知识或题型,孩子在考试中还是拿不到分或只能拿少数分。作为老师,我们会无比困惑:明明讲了这么多遍,为什么还是不会,如果有墙,我们真想撞上去。甚至有点怀疑自己,怀疑人生。

学生固然是有问题的,但更多的问题还是出现在老师身上。毕竟孩子对于老师来说是客观的存在,我们只能在这个客观的事物上精雕细琢,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学生学了总是忘的毛病呢?

一、学生很有可能一开始就没有理解。我们一旦发现有些学生学了总是忘,就要开始注意,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调节课堂进度,调节每一堂课的教学安排。

比如数学,针对成绩好一些的,我们可以直接引导孩子分析题目、找出思路,学生有时处理得不够严密,可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孩子找出解题思路以后,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写过程。我们再拿其中一人的过程进行分析修正。最后引导孩子自我反思、总结、联想。在下一次课堂刚开始时,以小测的形式进行进一步检测复习。每个月安排一次针对一个月学习内容的复习检测。

针对数学成绩中等的,老师讲解题目时,要一边引导一边书写过程,同时让孩子不要抄老师的书写过程。讲解、书写完后,再做整道题的分析总结,提炼寻找到解题思路过程。然后清除掉老师的书写,再让孩子自己工整的书写一遍。在孩子书写过程中,老师巡视做单独的指导。最后总结公布个别学生的问题。课后作业都留课堂相关的内容或下次检测的内容,以督促孩子在家认真完成作业。在下一次课开始时,同样做相应的小测,以达到巩固的目的。每个月安排一次针对一个月学习内容的复习检测。

针对数学偏弱的孩子,老师先分析完一遍思路,并在屏幕上写上精简的逻辑思维过程。然后,边讲边书写过程,写完后再次分析题目与思路。之后,留出合适的时间让孩子自己看着板书,再吸收一遍。再把板书清除掉,但保留简单的思维过程,让孩子自己书写一遍。在孩子书写过程中,老师巡视做单独的修正指导。在课堂还剩30分钟时,进行当堂检测,检测当堂课的学习内容。检测完后,一个一个过关,有问题的一个一个单独解决,等孩子们自行订正完全正确后,即可下课。课后作业主要针对当堂课学习的内容。每周周一至周五还需安排一次小测,主要为了复习以前学过的内容。

如此反复讲解,反复检测,订正,复习,能让孩子在第一次学习时就达到深刻理解与记忆。

有些老师可能会觉得,这样讲下来,一堂课讲不了太多的内容。

其实我们作为辅导机构的老师,每堂课不需要讲太多的内容,讲的内容量与学生的吸收度基本是成反比的。如果,我们一堂课能完全解决一个或两个问题,那么我们的课堂就是有价值和效率的。如果讲很多,学生都吸收得只是差不多,相当于一堂课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分享过这样的教学心得:学校老师是正规军,我们辅导机构是突击队,我们要针对性重点解决孩子的问题。

当然,这种讲解方式,必须建立在老师课前做了非常充足的备课工作。课不备不成课,这是我备课的行为准则。我们必须保证每一道题,都有其针对性,每一个教学步骤有其逻辑性,每一句话都有其必要性。

2、有些学生没有主动复习巩固的习惯。

我们作为老师,不可能去监督孩子学习的具体时间安排、学习过程,但我们对孩子的学习效果,又必须做到有效监督。怎样做才能达到有效监督的目的呢?

首先,一定要确保孩子有复习巩固的意识。学而时习之,才能对知识题型理解得更为透彻。孩子没有自主复习的意识与习惯,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作为老师一定要多引导,抓住时机跟孩子作这方面的思想沟通工作。比如在孩子考试不理想的情况下,给孩子做相应的考后心理辅导时;或是在孩子考得很理想,让孩子自我总结时……这些都是很好的时机。或者可以把以前考入名校孩子的学习习惯分享给孩子;甚至可以把一些复习工作做得很好的,孩子的笔记本,分享给孩子;还可以介绍一些过去优秀的学生,到班级谈自己的复习整理习惯,等等。形式多彩多样,相信我们老师只要用心去做,办法总是有的。

其次,孩子不知如何复习,缺乏复习方法。

第一、如果孩子有了意识,慢慢地,肯定会摸索出方法。第二、老师可以在每堂课结束时,留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安排口述下周的复习安排计划,同时老师作出合理的建议。第三、每半学期让孩子分享自己复习的收获、方法或困惑。第四、提供优秀学生等资源支持。

最后,孩子的复习效果如何跟踪监督。

很多孩子,知道复习的重要性,也懂得方法,但就是坚持不下去。无论何事,只有坚持,才能真正受益。但要坚持一件估燥又不符合个人惯性的事情,并且需要长时期坚持才能看到效益的事情,谈何容易。

要让孩子坚持复习,并且真正达到复习的要求与目的,必须要有外力的作用。否则坚持复习就成为一句空话。

那老师如何做好这一股强有力的外力呢?

老师不可能像空气一样,24小时监控孩子的学习过程,我们主要抓住结果,并在过程做一定的监管即可。

第一、每周跟孩子沟通复习周计划;第二、周一到周五期间让孩子发语音汇报周复习情况;第三、定期做相应的检测。第四、定期在小班里作学生复习工作的汇报总结工作,但不需要物质奖励。学习、思考更多在于精神享受,而不在于物质,这是我一直坚持的理念。如果哪个学生需要物质奖励,才愿意参与学习,这样的学生在思想层面就已经有问题,需要老师多关注,多做沟通工作。

希望我自己也能坚持,和孩子们共同进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学了又忘,怎么办?(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