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管理篇26一组织架构

上一篇,我们聊了如何从无到有搭建一套制度流程,并能持续运转下去。有了制度流程还得有配套的组织架构做支撑才可以,今天,我们来聊一些组织架构的话题。

聊到组织架构的话题,不禁让人想起了很多年前很火的一组组织架构图。


团队管理篇26一组织架构_第1张图片
疯狂的组织架构

如上图所示,这些图非常形象的描述了几家顶尖科技公司的组织架构。其实组织架构并没有好与坏之分,几家公司也都非常成功。但是不同的组织架构的确为这些公司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回到我们自己,我们应该怎么设计自己的组织架构呢?在设计的过程中,又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呢?

决策流

观察这几家公司的组织架构,我觉得有一个主干的脉络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虽然组织架构千差万别,但其实都在围绕一个脉络来进行设计。这个脉络就是组织的决策流。

什么是决策流呢?就是组织从收集信息到落地实现的整个流程。如下图所示,他包括四个过程点,分别是信息收集者、决策者、执行者和结果反馈,信息收集者采集客户信息,决策者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决策,执行者按照决策进行组织生产,最后产生结果又得到客户反馈。这四个节点组成了决策的闭环,体现了组织对外界变化的响应能力。设计组织架构就是一个让决策闭环流逐渐高效的过程。


团队管理篇26一组织架构_第2张图片
决策流图

同时,组织架构还面临着一个基本的矛盾。我们看决策流图,其中信息收集者、决策者、执行者是团队中的三种角色,当团队人数很少的时候,很可能一人身兼数职,这时候信息传递是很快的。但是当团队规模越来越大,每个角色的人数也会激增,即便是管理者,每个人的精力也都是有限的,能管理的人数也就是有限的,这就导致组织架构必然会出现层级关系。

层级如果过多,那信息传导的效率就会降低,层级如果过少,团队就没有办法充分管理。这就是组织架构面临的基本矛盾。那么,我们如何在这个基本矛盾下完成组织架构设计,让决策流程更加高效呢?下面,我们沿着决策流的各个节点分别来看一下。

信息收集

首先是信息收集节点,所有的决策都得在掌握一定信息的情况下才能做出。所以,信息收集非常重要。对企业组织来说,最核心的信息就是客户或者用户的一线反馈。简单说就是你的产品到底怎么样,口碑如何。只有知道了这些一线的信息,我们才能及时的改变策略,优化产品,做出正确的决策。

组织架构的目标就是要让这个流程更加高效。对信息收集节点来说,就要求及时全面的收集信息,并且尽可能快和不丢失信息的传递给决策者。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那就要求信息收集者和决策者之间的信息传递链条足够短才行。怎么才能足够短呢?让信息收集者直接参与或者主导决策,或许是一种选择。

比如,如果你是一家传统的软件服务企业,如果对你的业务来说,资源和关系是最重要的。那谁在资源和关系的一线呢?那就是市场和销售同学。怎么能让这个决策链条足够短呢?那就是让市场和销售人员成为决策者之一,以他为中心,调集后续的一切资源。只有这样,决策链条才是最短的。让一线的信息来调度炮火,才能保障最终的结果达成。

再比如,如果你是一家面向大众的互联网产品公司,如果对你的业务来说,产品是组织的核心,那对你的业务来说,用户的反馈就是第一位的。那谁能第一时间获取这些信息呢?那就是产品和运营同学。很自然的,让他们进入决策层,就会让决策效率足够高。以他们为中心设计组织架构,就是最高效的。

所以说,一定程度上,你做的业务以及你的业务定位,就会决定了不同的决策传导流程,这个不同的流程就会决定你的组织架构。当然,在业务的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的目标,根据目标还需要变换对应的组织驱动方式。

决策者

再来看看决策者环节,一方面,决策的层级越少越好,刚才我们提到,可以让信息收集者进入决策圈,这样就减少了信息传导的路径。

另一方面,还可以给下层组织一定的授权也可以减少传导层级。也就是说让底层的组织也有一定的决策权,而不是事事汇报。这其实就是很多人在讨论的扁平化组织架构。

但是,我们得明白,追求组织的扁平并不是目的,追求决策流的高效才是目的。扁平化管理貌似很完美,但是,在这种架构下,因为决策权的下放,作为最高的管理者,有一些决策信息你可能就接收不到了,那么又怎么来保障这一部分的决策质量呢?

这就得需要制度和文化的帮助。制度就是把过往的经验固化下来,固化成流程,固化成系统,让大家在决策的时候也有保障。但是,日常工作中我们面临的情况是千奇百怪的,制度无法覆盖所有可能的情况,那就需要文化来提供支撑,文化就是团队共同的认知,他来指导我们决策的方向。

除了制度和文化,我们还要明白,即使有了这些保障,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授权的。授权的人得能做决策,敢做决策,并且敢于承担结果。能做决策就要求员工有一定专业能力和经验,敢做决策和承担结果就要求员工具有一定组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扁平管理的,这对员工是有一定要求的。

所以,我们不能盲目的学习扁平化,没有制度和文化的保障,没有相对应的人才梯队,就会东施效颦,适得其反。

执行者

聊完了决策者这个环节,我们再来看一下执行者环节。执行者依然会有层级的关系,依然要考虑刚才说到扁平化的问题。

除此之外,执行者团队要完成具体的项目实现,就需要团队成员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另外,因为涉及大规模项目的协作,还需要成员有一定组织协调的能力。但是两种能力兼备的人才是稀缺的,怎么让两种能力的员工合理搭配呢?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组织架构的时候仔细考虑,一般来说,执行者团队会有以下几种组织方式。

第一种方式,按职能划分。当业务线比较单一的时候,往往我们的团队就是按职能去划分的。比如技术研发团队,就会有前后端、客户端、测试、运维、数据等等职能团队,大家一起来协作完成一个项目。

第二种方式,矩阵型划分。当业务线变得越来越复杂,可能同时需要我们进行的项目就有几十个,原来按照职能进行的组织划分,就很难兼顾到各个项目的具体情况。这时候,我们怎么来进行组织架构来适应这种情况呢?

我们有两种选择可以参考,一种选择就是每个业务线配套单独的团队来支撑,还是以技术团队为例,也就是说每个业务线会有完整的前后端、客户端、测试甚至运维等团队。这种选择的好处是每个业务线自给自足,效率足够的高。但是缺点是人员无法复用,业务和技术上也比较难以协同,因为每次协同都需要跨团队的沟通和协作。比如,技术上的一些可复用的公共组件或服务,就很难在每个独立团队中推广。

那怎么能综合一下优缺点呢?我们还有第二种选择,就是矩阵式的管理。什么是矩阵式管理呢?就是我们把团队按照职能和项目两个维度进行划分。还是以技术团队为例,首先,按职能来划分,还是有独立的前后端、客户端、测试、运维等团队,每个团队有独立的负责人,这些团队负责人负责团队成员的招聘引进,以及培养和管理。

另一方面,我们又根据业务线进行项目的划分,项目负责人来统一管理和协调项目的整体进展。团队中的人员在组织上归职能负责人管理和调配,但是所做的具体工作由项目负责人管理。

这么做的好处是,把职能和项目分离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职能团队可以进行技术层面统一的优化和设计,对于各个项目碰到的共性问题,可以组织人力集中攻关。另外,根据各个项目的进展情况,还可以灵活的调配人力,使整个团队的效率最高。通过这种分离,项目团队就可以专注到各条业务线的具体业务需求,保障每个项目的顺利完成。

第三种方式,分拆、分层的方式划分。当业务线越来越多,甚至开始出现完全不同的业务群组后,这种超大规模的业务形式,对团队来说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还是从决策链条来考虑,如果不同的业务群组所需的决策信息都不一样,比如说客户群都不一样,那就比较适宜完全隔离的事业部甚至子公司的方式来运作,这就是分拆的方式。

但是,这种分拆的方式,因为团队的隔离,使得业务的协同成本变得非常高,那如何能充分协同的情况下,还保持灵活的创新呢?这就可以考虑进行分层的设计,比如阿里在17年提出了“小前台、大中台”的概念。

什么是“小前台、大中台”呢?就是我们刚才说的矩阵式管理的基础上,把技术、产品、运营市场等各个职能抽取出公共部分,这个公共部分就是大中台,他为各个业务线服务,他们主要完成一些大家都需要的基础服务。而各个具体的业务线呢,仍然有自己的团队,但是业务都在基础服务之上进行搭建。大的中台保障了各个业务线的高效协同,小的前台保障了各个业务的灵活度,提升了整个团队的创新性。

举个例子的话,这有点像我们用到的各种云服务,云服务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拿来就用的基础设施,我们自己的业务就可以组合这些基础服务来实现,业务就变得非常轻快和灵活。

当然,这种方式也不是没有缺点,他其实是一种理想化的支撑模式,他需要主动地对现有业务进行自上而下的分拆和重组,找到可以复用的共性服务。这个重组的设计,要求前台业务要足够灵活,中台配套支撑要足够快捷,资源还能够高效复用,这对业务架构能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另外,他本身适用范围还是有限的,比如企业要有一定规模,业务要比较丰富,只有这样才值得去提炼共性元素。最后,前台和中台的协作也是一大问题,大家的KPI不一样,如何能步调一致也是一个挑战。

结果反馈

最后,再看一下决策流程的结果反馈环节。任何组织架构的设计都是为了业务目标服务的,也就是为了最终结果服务的。产生的结果会在客户中产生反馈,信息收集者就会得到这些信息,从而影响决策,最终的决策流程闭环就完成了。

大家可以看到,从信息收集到最终结果,信息传导过程中会逐渐丢失信息,如何让流程更加高效,这就是一个不断优化和调整的过程。沿着决策链条走,因为大家有各自不同的分工,大家的目标也会不一致。如何让各个角色能协同起来,我们后续还会继续探讨这个问题。

总结一下,组织架构的目标就是为了让决策流程更加高效,从信息收集者,到决策者,到执行者,到最终的结果反馈,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慎重考虑。

你可能感兴趣的:(团队管理篇26一组织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