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试读】 用悬疑填补历史的缝隙——《大唐悬疑录3:长恨歌密码》书评

【雨枫试读】 用悬疑填补历史的缝隙——《大唐悬疑录3:长恨歌密码》书评_第1张图片

文\龙女那伽

很久之前读过一篇古风言情文,题目不记得了,只大概记得内容,由一句“曲有误,周郎顾”引出了一段缠绵悱恻的相思情。从那时期,我就迷上了这种利用史书中的只言片语,加上合理的猜想写成的小说。当然,古风写得语言优美,确有古意,也是一大吸引人的地方。能够记录下来的历史,总是不完整的,即便有大致走向,也因为缺少了大量细节而使许多事情显得扑朔迷离,我把这种不详细的部分,称为“历史的缝隙”。在这些缝隙中,流传着大量的传说,真假难辨。

历史的缝隙带给人许多遐想。比如,曾读过的一本书《隋月唐歌》,就是在历史记录下来的人物和事实的基础上,以想象填充了大量细节,让史书中寥寥几笔的人,变得栩栩如生,如近在咫尺。还有《法门寺猜想》,用一个“猜想”,道尽了这类小说的写作源头。

再来说说古风悬疑小说,不涉及历史的情况下,大多古风悬疑小说都走的是探案套路,顺便加上点儿国仇家恨、皇族阴谋什么的。比如,去年读过的《簪中录》系列,便是一个个案件串联起来,最后引出一个惊天大阴谋。当然,因为是古风,所谓惊天阴谋,往往就是皇权的争夺。

这本书属于历史悬疑类小说,用悬疑,填补历史的缝隙。不仅需要顾及历史事实,还需要用一种符合逻辑的方式,将历史与猜测结合起来,并用讲悬疑故事的方式,把它讲述出来。一个处理不好,就容易穿帮。

本来悬疑类就侧重于逻辑推理,历史悬疑就更难了,还需要将传说嵌入史实中,自圆其说的不仅仅是悬疑故事的内核逻辑,还包括历史逻辑,很考验作者文章架构的功力。可以说,综合了历史猜想类小说和悬疑类小说的全部长处,读起来非常过瘾。

本书以大部分人都熟悉的《长恨歌》为引,用大量熟悉的历史人物做料,巧妙结合历史中关于杨贵妃的传说,进而牵扯到唐代的儒道之争,涉及面和深度,都非常可观。这个系列的前两本我没读过,仅就这本书而言,作者的双重逻辑完成得相当好。

书中的文风,既充满古意,透着唐代的优雅大气,又没有古风小说中常见的那种卖弄的酸腐之气。可能是因其中引用的诗词,都是名篇的缘故吧,作者对大唐的风舞、文化也很熟稔,读这本书,除了跟着主角追索真相的刺激之外,还像是漫步在大唐的城池、山水之中,没有那种“今穿古”的穿帮错误,显得作品流畅、自然,底蕴浓厚。

男女主之间的感情,也写得自然而且动人。铺垫得很克制,没有那种作死的感觉,最后,男主崔淼之死正是由于前文的克制而显得格外让人难过。

读这本书,其悬疑和男女主感情的部分,我会忍不住与《簪中录》比较。同样是破解难题,这本书的文笔比起《簪中录》要大气不少,男女主的感情线也没有那种特别矫揉造作,为了制造曲折而刻意波折的感觉,很是自然。

总的来说,故事跌宕起伏,逻辑严密,文笔优美大气,是阅读这本书最享受的地方。

最后说一点,关于书中开头提到的《琵琶行》,本书正式用《琵琶行》引出了全书第一个线索。琵琶女的身份、临死前的一句话,牵出了主线。这首叙事诗和《长恨歌》,都是我特别喜欢的诗歌。正好我也在构思一个恐怖故事,也以《琵琶行》为材料,在此时能够读到这样一本书,实在幸运。

你可能感兴趣的:(【雨枫试读】 用悬疑填补历史的缝隙——《大唐悬疑录3:长恨歌密码》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