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分析心理学2—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应该看到的东西(80/100牛圈财商季)

有关认知的三条基本规律:
1.我们倾向于认知自己期望认知的东西
2.新的信息会被已有意像同化
3.即使在获得更多、更好地信息之后,最初来自于模糊或模棱两可信息的刺激也仍会干扰认知的准确性

反常识卡片

【常识】:认知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只要能保持客观性,就可以正确地记录实际情况。
【反常识】:认知是一个构建过程而不仅仅是记录过程。
【发现者】:小理查兹.霍耶尔
【发现记录】:P32页。认知显然是一个主动而非被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在构建,而不是记录现实。认知不仅包含着理解,也包含着意识,这是一个人们通过五种感官获得的信息为基础构建自己版本的现实的过程。
【例子】:在爱情中,你的另一半儿,给你买了一个苹果,可你吃苹果过敏,你会认为他不用心,不爱你。你认为你看到的是事实,自己的认知是正确的。然而这个认知,是建立在,你的很多假设的基础上,你认为他了解你的一切,你认为爱情就是完美契合的基础上的。
【启示】: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客观,所有的客观都是建立在主观的基础上。
可以给自己行动带来的启发就是,能够学习会真正的换位思考,理解他人从不同的视角描述的现实世界,不是他错了,也不是你错了,但是每个人看到真相不同而已。
当自己又产生偏见的时候,能够及时察觉,可以说你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同,但是不能说别人就是错的,自己就是对的。那句话,就是“我不同意你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金句:

根本不存在“这件事的事实”这种东西,存在的只是人们从接触到的大量信息之中挑选出并认为是事实的那部分信息,以及由此形成的与问题相关的判断。

分析人员的客观分析并非通过避免先入之见得来,这样想要么是无知,要么是自欺欺人。分析的客观性来自尽量清楚地提出基本假定和推理过程,这样它们就可以接受他人的质疑,分析人员自己也可以检验他们的正确性。

不准确的初始印象之所以难以改变,是因为推翻一个既有假设所需的信息量要远远超过做出初步解读需要的信息量。问题的关键是,形成新的认知相当困难。人们形成印象所依据的仅仅是相当少量的信息,但印象一旦形成,除非得到了相当确凿的证据,否则他们不会放弃或改变自己的看法。

关于最后一点的理解,还是蛮多的,宁缺毋滥,接一个烂尾楼比新盖一个楼房,难太多了。就跟谈恋爱一样,如果遇到一个不合适的人,还不如单身更自由和快乐。这也是说晕轮效应,所以第一眼印象很重要,一旦形成好的,骗子为什么都要人摸狗样的,也是这个道理,一个很帅的骗子,你很难相信他是骗子。一个长得凶的好人,却往往认为他是个坏蛋。

两个术语,预期理论和意象

你可能感兴趣的:(情报分析心理学2—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应该看到的东西(80/100牛圈财商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