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生活中的纷争原创 2018-02-21

《论语》

颜渊篇

众所周知,包青天是一个公正廉明的清官,从现代的角度看,他是一个法官,判案如神。但其实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更厉害的法官,那就是孔子,他不仅可以处理纷争还可以遏制纷争的萌芽。

纷争和冲突都是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不管是在家庭生活中的纷争,学校同学之间还是在工作上同事之间的纷争,都会遇到许多的不公平。

那么要如何处理好纷争呢?

《论语》颜渊篇 第十三章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白话消文:

孔子说: 听讼,他与别的法官一样,听取双方诉讼之辞,能明察秋毫,判定曲直,但与他们不同的是使人民没有争讼的事情发生。

听讼,吾犹人也。前半句讲的是法治。必也,使无讼乎。后半句是讲的是德治。一个法治国家像狄仁杰、子路、包青天都是明察秋毫,判案如神。对于听讼孔子和大家都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孔子提倡德治,希望透过教育来使天下无讼,从根源上避免纷争,并且能够风俗转换,影响好的风气。

处理纷争必从“善听”做起,古时候司法听有五听: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这五听究竟要怎么听呢?

辞听:观其出言,不直则烦。犯人说的话如果是真的,就会条理分明,理直气壮。如果是假的,就会绕圈子,找借口。

色听:观其颜色,不直则郝然。假设这个犯人说的是真的,面色很正经且严肃的,反之则会表现的脸红羞愧。

气听:观其气息,不直则喘。一个人如果说假话,他的呼吸是不均匀的,会因为紧张导致呼吸不调。

耳听:观其听聆,不直则感。说真话的时候,被审问时会快速回答,不然则要编故事,回答速度就会变慢。

目听:观其眸子,不直则耗然。眼睛是心灵之窗。一个人没说谎双目是明朗的,如果说谎的话眼神就会飘忽不定。

因此,在面对孩子们的争执、家庭中的问题、或有工作上的纠纷,一定要当面听双方把话说完,了解所有状况,通过逻辑的体察再来做判断。遇到特殊情况也要根据地方上的差异去分析,不可妄下定论,也不可带有主观意见。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本章从造字原理当中也可以学到不少东西:

左边是“听”字的甲骨文,有一个耳朵和两个嘴巴, 右边则是演变到现代的文字,左边有一个耳朵,右边则是德的古字,直心为悳。可见听这个字原本的意思,即是耳朵听声然后心有所得,不只是听见声音,更关键是要“听懂”。

而讼这个字代表争论,又通讻,从凶从言,因为争论时往往口出恶言。

很多时候争辩到最后变成了情绪上的发泄,而非辩明真理,仅是讲出伤害对方的话,即使争赢了,恐怕也和对方结为仇家,最后带来的下场恐怕也不太好,故属凶居多。

又从《易经》的讼卦来说,处理纷争的关键在于主事者是否明理,否则即便理上站得住脚,也不宜争讼。然而有些时候,争讼能够有效的解决问题,所以不得不讼时,应要保持自己的刚直之心,适可而止,才可能转危为安,善用其利免于其害。

逢讼必胜固然厉害,但孔子明指出争讼的最高境界是“使无讼乎”。那我们要怎样避免,解决争讼呢?

从源头上来解决,我们都知道最强的保健之道就是能够预防胜于治疗。司法和健康是很像的,当司法上好的时候注重预防,避免他萌芽,从源头上堵住。

第一种无讼,孔子在当大司寇的时候,有一对父子之间产生的纠纷提出诉讼。而孔子什么话都没有说就先把他们两人关入监狱内三个月,只要不撤销诉讼就继续拘留,最后父亲受不了,撤销诉讼,孔子就把他们放回去。

这时候负责国政的季桓子就指责孔子,最提倡孝道为何不惩罚这个逆子,案子也不判。结果孔子说国家定了那么多的法律,而上面的人不能以身作则,无法施展教化。遇到这种家务事,孔子选择了不讼,因为不管谁赢官司,这父子之情肯定要断,人人皆输。

第二种无讼:《大学》有云: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至,此谓之本。无讼要从办教育,从根源堵住,让不具实情的作恶者不敢说假话,因为人们最惧怕舆论。比如说一个人办企业,却想钻法律漏洞,骗取利益;如果全天下人都认为这是错误的,即使没有犯法,此人也绝不敢做,更别说会讲些冠冕堂皇的歪理,因为他害怕被众人所唾弃,走到哪里都行不同。

道德教育比起法律的力量,更能让人产生社会秩序的约束和维护,这才是无讼的根本。

虞芮争田

周文王为西伯的时候,虞国和芮国很喜欢争田,只要有不明确的田,他们都会争田,争的很凶,突然有一天虞国国君就和芮国的国君讲:听说有一个人非常有仁心就是西伯姬昌,我们去找他评理。结果他们去找了西伯姬昌,到了周国境内,他们发现男女之间是分道的,很和乐的,老人家都是和蔼的,年轻人会帮老人家提重物做粗活。他们觉得很惊叹很新奇。在他们的国家什么都是需要争的。到了朝堂上西伯还没有上朝,他们就看到文武百官都很和睦,礼貌的。于是虞芮两国看完之后就说:我们两个小人怎敢上这君子的朝堂。于是他们就回去互相把田让出来就变成了公用的。

学而思

结语

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法官,处处都会遇到纷争。不管处理小孩之间的纷争,部署间的纠纷还是在家庭里,作为中间人我们需要有用智慧去化解矛盾,听双方把话说完,再做调解。作为当事人,要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面对纷争要明事理,把矛盾化解开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处理生活中的纷争原创 2018-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