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秦人的故事】40、自取灭亡

1、楚国攻郑

在晋国联军在齐国城下酣战之时,郑国出事了。

郑国在晋悼公时期,由于晋悼公较好地处理了晋国和诸侯各国的关系,并且由于晋国国力强盛一向两面派的郑国,本着“跟谁不是跟,抱粗腿也比抱细腿的好”的外交政策,一直对晋国忠心耿耿。

特别是攻秦之时,要不是郑国的公孙趸收拾残兵,进攻秦国,使得联军军心大振。晋国可能比那时败的更难看。

此次攻打齐国,郑国君主郑简公和公孙趸一起参加联军。

这样一来,郑国国内有人就蠢蠢欲动了。

郑国大夫子孔,趁着国内空虚之时,希望借楚军的势力,除去朝中大夫,进而夺取政权。

那么这个计策,是借刀杀人,关键就是这把刀同意不同意呢?

借刀杀人,最经典就是这种情况,主体,客体,刀,三者都知道对方底细。

于是子孔派人去找令尹子庚,但是子庚没有当场承诺。

可以看出,子庚是反对这件事情的。那么为什么呢?

大抵还是害怕晋国的实力。

楚康王不知道哪里听说这件事情,楚康王跑过来找子庚,说:你知道郑国之事吗?

回答说:臣知道。

楚康王说:难道你不答应吗?寡人承继大统以来,楚国已经五年没有北向,国人都说寡人贪于逸乐,忘了先君的教导。这次正是我们楚国重新振兴的机会,怎么能不把握呢?

子庚说:君王认为臣贪于逸乐吧,但是我这是为了国家啊。

楚康王说:并非我怪罪你,你有没有好办法。

子庚说:这样,我先答应郑国来使,我们出兵试探一下,如果顺利,可以大军深入,如果不顺,我们收兵,也不会让君王你遭受失败的耻辱。

子庚率领军队,在汾地驻扎下来。郑国国内,只有子孔、子展、子西留守。

子展、子西获悉子孔的阴谋,于是加强郑国的防备,楚军和子孔没法会合。

这样一来,楚军始终得不到郑国国内的消息,大军继续北上至鱼陵。

楚军派出一支精锐部队,攻打郑国的东北方向,一直打到虫牢才撤军。

子庚率领另一只部队,攻打郑国纯门,结果郑国人紧守不出,这样一来耗了两天,撤军。

撤军之时,由于暴雨,导致楚军因为这件事情,多数楚军被冻死冻伤。

而此时的晋平公听闻楚国出兵之事,心绪不宁。晋平公底下的大臣只好一个劲地安慰晋平公,认为楚康王还没有和晋国争霸的资格。

楚国此时攻郑,只是试探性进攻,没有什么成果。

2、荀偃之死

这边的晋平公继续在齐国待着,大军在督扬会盟。盟约说

大毋侵小

这也是晋国出兵的原因,齐灵公凭着大国欺负鲁国。

由于齐灵公攻打鲁国的时候,还唆使邾国攻打鲁国,此次盟会,晋国以大国之威,抓住了邾国君主,逼迫他把邾国一块土地给鲁国。

战打到这里,也接近尾声了。总不能攻破临淄,抓住齐灵公吧。

于是晋平公就打算回国了,晋平公此次出兵。鲁国或成最大赢家。

鲁襄公非常高兴,在晋平公回国之际,送给晋国六卿礼物。

但是六卿的之一的,中军元帅的荀偃无福消受。

荀偃出兵之时,就梦到此番出兵,正是死亡之时,没想到一语成谶。

荀偃此刻生有恶疮,生在头上,搞得眼睛都突了出来。

但是大战在前,一直都没有治疗。

等到晋平公回国之际,荀偃与世长辞。

死的时候,眼睛还是睁的。口闭着紧紧的,无法把珠玉放到嘴中。

这怎么办啊。珠玉是为了死后灵魂不散,荀偃此刻是死不瞑目啊。

士匄说:你放心,我一定对待荀吴(荀偃钦定的接班人),跟对待你一样。

栾盈说:可能他是为了伐齐之时,死不瞑目吧。

士匄说:我一定继承你的遗愿,征服齐国,否则让黄河之神来惩罚我。

听到此言,荀偃的尸体张开了嘴,把眼睛闭上了。不要问为什么有这么灵异的事情,任何灵异时期后面都肯定有原因。

士匄因为荀偃死了,于是从副帅升到了元帅。

3、鲁国赴宴

鲁国听闻荀偃死了,自然要拜见新任中军元帅,于是鲁国派季孙宿到晋国。季孙宿此番,特地来感谢晋国出兵,晋平公设宴招待他。

宴席之中,士匄赋诗一首,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悠悠南行,召伯劳之。

我任我辇,我车我牛。我行既集,盖云归哉。

我徒我御,我师我旅。我行既集,盖云归处。

肃肃谢功,召伯营之。烈烈征师,召伯成之。

原隰既平,泉流既清。召伯有成,王心则宁。

这首诗的原意是赞誉召穆王辛劳治理城邑。

这里就是为了赞誉晋平公为了鲁国不辞奔波,晋平公听到这首诗,自然很高兴。正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嘛。

季孙宿听到士匄这番话,自然顺水推舟,说:小国滋养大国的雨露,如果一直这样,天下受益,哪里只是鲁国呢?并赋诗一首,名曰《六月》

这首诗是希望君主能够为了天下安宁而奔波。就是希望晋平公能够继承晋国历代先君,能够承担霸主的责任。

晋鲁关系自然很好,季孙宿回国以后,叫人把齐国得到的武器,熔铸成钟,刻上赞扬鲁国武功的铭文。

季孙宿这番行为,引起了另一个大夫臧孙纥不满。他说:我真是不知道你纪念什么。鲁国打齐国,难道靠的是自己的力量吗?凭借晋国的力量打赢齐国,有什么可吹的。万一激怒了齐国,难道鲁国又要可怜地求助晋国吗?

季孙宿说:你不懂,我这是宣扬鲁国自信。

4、灵公之亡

说回齐灵公,齐国的危机是暂且解决了,但是更大的危机来临了。这事情还要说到齐灵公的母亲。

这个女人不寻常,实际上春秋时期的女人都不太寻常。

齐灵公的母亲叫声孟子,是宋国人,齐灵公他爸齐顷公的夫人。

声孟子在历史上留下两件事情,分别和两个男人有关。

声孟子可能丈夫死的时候,年纪正当年,徐娘半老,丰韵犹存。

公元前575年,从鲁国逃奔齐国的,叔孙侨如和声孟子好上了,于是声孟子叫齐灵公,将叔孙侨如的地位提升到,高氏、国氏之间。

齐灵公一听,都晕过去,国氏,高氏什么地位。妈,你不知道啊。此时只好作罢。

叔孙侨如知道此时也赶紧跑到卫国,于是声孟子失恋了。

失恋的声孟子正急需人安慰的时候,第二个男人出现了。这个人叫庆克。

庆克是齐桓公之孙,庆克为了和声孟子私通,扮成女人的样子,来到声孟子的寝宫。于是寂寞的声孟子也不再寂寞了,夜夜笙歌,是好不痛快。

但是这日子没多久,这天,庆克跟往常一样,扮成女人的样子坐在车中。

正巧,被鲍牵发现了。鲍牵是鲍叔牙的曾孙,这天他和往常一样,上朝途中,看到庆克。

鲍牵马上跑到国佐那里,说明了一切。

国佐是国氏一族,他不敢去责怪君王的母亲。

于是只能招来庆克,核实一下。庆克急忙否认,但是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脸上已经泛起了红色。

庆克于是一连好几天,都没有出现在声孟子的眼中。声孟子感到奇怪,于是派人,庆克就说明了一切。

声孟子听说以后,那是气不打一处来。老娘做这事情,儿子都没有说什么,你们大臣搞什么乱吗?

于是,在声孟子的心里,国氏和鲍氏是他的仇人。

这样等等等,机会终于来了。

齐灵公八年,即公元前574年,齐灵公要参加柯陵之盟,带了声孟子、国佐一切前往。

让高无咎、鲍牵守国。

高无咎、鲍牵这两人倒是尽心尽责,下令,没有他的命令,谁都不能进入临淄城。

这边,齐灵公参加会盟回来了,到了临淄城下,要进城。

守卫说:对不起,大夫说了,没有他的命令,就是天王老子也不能进城。

旁边的声孟子一听,好机会啊。

对齐灵公耳语了一番,说:这必是高氏、鲍氏要谋反,而且我听说,国佐也参加这件事情。他们打算里应外合,除掉国君你啊。

齐灵公说:不会吧,高氏、国氏,干嘛要谋反啊。他们的位置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啊。

声孟子说:我听说他打算立公子角(齐灵公的兄弟)。

齐灵公此番,那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进城以后,越发怀疑这三人。

于是借机除掉了鲍牵、驱逐高无咎到莒国。

高无咎的儿子,高弱不甘心。于是在自己封地叛乱。

叛乱了,怎么呢?于是齐灵公派崔杼平叛。

高氏是齐国的正卿,竟落得如此下场。跟高氏并称的国氏,知道如果高氏被除,齐国政治形式必然翻云覆雨。那是就不是他能够掌控的了。于是他要帮高氏。

他率领军队,名义上帮助平叛,来到高氏封地后,杀死庆克。

继而支持高弱。这样一来,齐国两大家族同气连枝,齐灵公也没辙。

齐灵公说那这样,只要能够解决这件事情,我愿意和高氏、国氏会盟,当这件事情没发生过。

于是会盟,国佐重新复位。高氏投降。

但是,声孟子还没完呢,他的老情人庆克无缘无故被杀了,这事情怎么算啊。

公元前573年,齐国大夫华免身揣匕首,突然间对着国佐杀过去。国佐当成被杀死。

国佐死后,他的儿子国胜也未能幸免。只有国佐的另一个儿子国弱逃到鲁国。

后来国弱又被召回来,继承父亲的家业。

声孟子为了纪念老情人,要齐灵公封庆克的儿子庆封为卿,庆佐为司寇。

这就为另一事情埋下伏笔。

齐灵公继承了他妈的优良传统,比他妈还能折腾。

齐灵公早年娶了鲁国的公主,一直没有子嗣。反而陪嫁过来的侄女,反而生了一个儿子,太子光。

但是齐灵公并不喜欢鲁国的公主,反而宠爱,一位宋国的公主,戎子。但是戎子没有生育,戎子的姐姐,仲子生了一个儿子,公子牙。

仲子把儿子交托给妹妹,戎子对公子牙,视如己出。不仅如此,他还唆使齐灵公立公子牙为太子。

齐灵公答应了,他这答应不要紧。

仲子来找齐灵公说:你不能立公子牙,太子光已经是太子。废长立幼,必为祸患。况且,参加盟会,都是太子光代替你去,怎么能无故废立呢?

不可。光之立,列于诸侯矣,今无故废之,君必悔之。

齐灵公说:立谁为太子,跟你有关系吗?

看来,齐灵公对于仲子没什么感情。

他把太子光驱逐到东部边界,派高厚做公子牙的太子太傅,立公子牙为太子。夙沙卫为少傅。

废长立幼真可谓是中国古代最大的隐患,只要太子不傻,他肯定会培植自己势力,哪这么容易被你废立。当然像太子申生、公子扶苏真是少见之人。

齐国这边,公子光在朝中有势力,崔杼是他的支持者。

于是在齐灵公还没咽气的时候,公子光就已经回到了临淄,一直藏在崔杼家里。

齐灵公将死不死之时,太子光突然政变,逼迫齐灵公改立太子。

太子光进宫杀死戎子,暴尸于朝廷之上。

政变结束后,齐灵公带着无尽的余恨死了。

太子光即位,是为齐庄公。

齐庄公即位后,要逮捕夙沙卫,夙沙卫就跑了,跑到高唐,叛变。

接着,齐庄公抓了自己兄弟,公子牙。

而晋国这边,新任的中军元帅士匄为了完成荀偃的心愿,再次伐齐。听说齐灵公死了,撤军回国。

同年,崔杼杀死原太子太傅高厚,吞并了他的家产。

齐庄公为了剿灭叛乱,亲率大军,屡次进攻高唐。

这年冬天,齐庄公再次出兵,包围高唐。看到夙沙卫。

对夙沙卫,说:你下来。

夙沙卫下来,齐庄公问:高唐防守怎么样?

夙沙卫说:托你的福,没啥守卫。

夙沙卫回到高唐,召集兵将,设宴招待他们,意思就是希望搞个突然袭击,大战一场。

结果,齐庄公派人,大晚上暗杀夙沙卫。

这样一来,国内是处理好了。

齐庄公就要解决外交问题,

第一步,结交好晋国。

于是两国在大隧会盟,这样就改变了齐灵公的外交方针。

消息传到鲁国,鲁国人一看,坏了。

山东大地,就齐鲁两个大国,齐国强,则鲁国弱。

怎么办呢?

鲁国赶紧在西面的外城,修筑城墙,防备齐国的攻击。

第二件事,更为重要,找老大护着。

于是鲁国派叔孙豹到晋国,见了士匄,又见了晋国大夫叔向。

叔孙豹,见了叔向也没废话,意思很明白,现在晋国一定要保护鲁国。

叔向说:我们晋国人知道,东方的形势,晋国一定会保护鲁国的

转过年来,公元前553年,鲁国和晋国、齐国、宋国、卫国、郑国、曹国、邾国、滕国、薛国、杞国、小邾国,在澶渊会盟。

会盟一事,既有用又没用。但多少,鲁国人心里还是觉得有点用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秦人的故事】40、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