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

      今天读第261-280页,有两节内容,第六章的第四节和第五节。

        第四节讲的是影响继续增强效率的因素有一、行为建立的阶段;二、增强物的性质;三、个体的特质,个体的特质包括身心条件、年龄、性别方面。 

        第五节讲的是继续增强的误用。在家庭方面,应用在孩子吵架,用继续增强解决孩子吵架,反而强化争吵行为。孩子争吵、打架都属于不良行为,面对此种行为应采消弱策略,不宜过分同情、关怀,误导孩子哭诉行为被增强,反而强化争吵的行为。假若消弱无效,则区别增强、隔离都可应用。应用在起床方面,应用继续增强消除孩子哭叫,却使哭叫成为习惯。应该增强孩子不哭的行为,哭的行为可以采用消弱策略。应用在人际关系,继续增强应用不当,塑造不良的孩子个性。应用在功课方面,继续增强应用不当,也影响到身心健康。应用在生活习惯,太多的关爱,强化孩子的依赖性。采用消弱或后面其他相关策略,不能使用继续增强,否则哭闹行为更被强化了。在学校方面:应用在补救教学,继续增强若不能均沾,反而导致部分儿童问题的产生。应用在美劳教学,继续增强某科的学习,导致忽视其他科目的学习。老师应把握类化原理,使学习美劳的兴趣能推广范围,才具积极意义。应用在书写作业,一再增强作业认真书写,却忽略功课温习,应进一步增强课程内容的学习,再进而推广到其他科目,当可发挥更大效果。应用在体育方面,继续增强发挥团队精神,却成竞赛失败的关键。应用在优胜奖励,应用继续增强于考试优胜者,结果只造就了少数明星。奖励的应用可以保留,只是要把对象扩大到全班,则奖励将发挥效果。我们可以把奖励分为两类,一类是优胜奖取五位或三位,另一类是进步奖也取五位,如此成绩不好的同学也有获奖可能,当可发挥效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