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主人公孙少平,到故事结束的时候,仍只是大牙湾煤矿的一名挖煤工人,但从故事和人物的推进逻辑看,孙少平应该会有不错的发展,也许会成为矿上的干部,也许会成为技术人员,也许就像电视剧所展示的那样成了一个叙写“平凡的世界”的作家……
让我们如此乐观的因素可能有不少,我觉得非常重要的是守本、真诚和倔劲这三点,并且是在初涉人世时就已经奠定,这里我们就截取他在黄原揽工这一段进行一些粗浅的考察吧。
01清醒的自我定位
孙少平初次来到黄原加入东关大桥揽工者行列时,“原来还曾担心碰见晓霞和金波”,因为毕竟是他高中毕业生,还在村里教过书,并且这还只有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与那些“衣衫不整或穿戴破烂的人”挤在一起等待被人“买力气”,总归是叫人抬不起头来的;他也曾打过退堂鼓,想回到双水村去,因为毕竟在家里冻不着、饿不着,有人关心……
如果他回去了,也没有人会怪他,只不过,那就与千千万万农村青年的选择完全一样了。孙少平用一声“不”否决了自己的念头,振作起自己的精神:
他想:他本来就不是准备到这里享福的。他必须在这个城市里活下去。一切过去的生活都已经成为历史,而新的生活现在就从这大桥头开始了。他思量,过去战争年代,象他这样的青年,多少人每天都面临着死亡呢!而现在是和平年月,他充其量吃些苦罢了,总不会有死的威胁。想想看,比起死亡来说,此刻你安然立在这桥头,并且还准备劳动和生活,难道这不是一种幸福吗?你知道,幸福不仅仅是吃饱穿暖,而是勇敢地去战胜困难……是的,他现在只能和一种更艰难的生活比较,而把眼前大街上幸福和幸运的人们忘掉。忘掉!忘掉温暖,忘掉温柔,忘掉一切享乐,而把饥饿、寒冷、受辱、受苦当作自己的正常生活……
这一段内心独白,在我看来,与其说是作者所说的“自我安慰”,不如说是“自我定位”。他重新估量自己的位置,清醒认识自己的定位:必须勇敢地战胜困难,以自己的劳动,在这个城市生活下去。
不要以为他说的“幸福”是自欺欺人,幸福真的是从比较中得来的,它是一种状态、一种感觉,没有与自身的或者他人的生活感受相对比,是不会产生幸福感的。就如从小锦衣玉食的公子小姐,是不会对锦衣玉食本身有什么特别的感觉的,并不觉得值得珍惜,该烦恼还烦恼,该无聊还无聊。
他也展现出了强大的理性精神,因为他提醒自己“和一种更艰难的生活比较,而把眼前大街上幸福和幸运的人们忘掉”,而与幸福和幸运的人比较恰恰是人们的常态,也恰恰是“羡慕嫉妒恨”所由生的源头,如果这样比较,社会上就只会越来越多像做“开锁”生意的金富那样的人了。
当然,如果仅是与更艰难的生活比较,而满足于有一口吃食,而不再有什么追求,那这就又变成了“猪栏的理想”。
孙少平所做的,却是与更艰难的生活相比较,让自己不要太悲观,然后以劳动和奋斗不断企及那些“幸福和幸运的人们”。
这个定位,少平一直保持着,使他一直不断进步着,让他在任何一个位置上都做得扎实,赢得机会。
02待人处事高度真诚
在黄原揽工的经历,使少平得到了一个非常宝贵的经验:
孙少平在这期间更强烈地认识到,只要自己诚心待人,别人也才可能对自己以诚相待。
到黄原的当天,孙少平没有揽到工,无处安顿,去当年来黄原讲故事有过一面之缘的诗人贾冰老师那里住了一晚,次日一早去阳沟大队找他的远房舅舅马顺,一见面就处于尴尬境地:少平话还没说完,妗子就指桑骂槐喊他舅舅去担水,少平听声音知道她是向他发难,他于是立刻说:“舅舅,让我去担!”两个亲戚都来得及没反应过来,孙少平已经动手去担水,并一口气给他的亲戚担了四回水——那口大水瓮都快溢了。书中说,这种强行为别人服务的“气势”使亲戚不好意思再发作。
我们可以说这充分展现了孙少平的“情商”,而作为一个并没有经历过社会锻炼的年轻人,他那种几乎出自本能的反应,我觉得那是一种更为可贵的“真诚”:我不会白住你们的,也不会白吃你们的,所有的一切我都会有回报。
经马顺介绍到大队曹书记家做活后,因为他从不惜力,干最苦的活从不喊苦喊累,加上后来被书记和他老婆知道了他曾经教过书,他们对他“比一般工匠都要尊重一些,还让他们领工的亲戚不要给他安排最重的活”,孙少平就对这家人产生了某种爱戴之情:
既然主家对自己这么好,少平就不愿意白白领受人家这份情意。他反而主动去干最重的活,甚至还表现出了一种主人公的态度来。除过分内的事,他还帮助这家人干另外一些活。比如有时捎着担一两回水;扫扫院子,给书记家两个上学的娃娃补习功课,他一直称呼曹书记两口子叔叔婶婶。
原来只是买卖劳动力的关系,但是孙少平在其中注入了感情,也换来了雇主的感情:所有这一切,换来了这家人对他更多的关照。有时候,在大灶上吃完饭后,书记的老婆总设法把他留在家里,单另给他吃一点好饭食。
正是在这期间,少平更强烈地认识到,只要自己诚心待人,别人也才可能对自己以诚相待。作者说:体会如此重大的人生经验,对一个刚入世的青年来说,也许要比赚许多钱更为重要。在孙少平生活的发展中,确实如此。
后来,少平冒着被舅舅记恨的后果指出上中窑的合口石上有舅舅手指擦的血迹,为曹书记家避了忌讳,又在结算工钱时坚决退回他们多给他的工钱,都进一步展现了他高度的真诚,也为他赢得了进一步的尊重和机会:曹书记两口子暗中盘算想让他做他们的女婿,把他的户口变成了城市户口;后因女儿不愿意,他们又为少平争取到了一个当煤矿工人的指标——孙少平的人生,尽管照常艰苦,却终究是获得了一次次发展的机会。
这里面正有他待人处事“真诚”的功劳。
03一股不服输的倔劲
前面说过,刚到黄原的孙少平,是有过打退堂鼓的念头的,因为“他既没有闯世的经验,又没有谋生的技能,仅仅凭着一股勇气就来到了这个城市”,未来会怎样,完全不可预料,“感觉自己在这里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但是他性子里的倔强阻止了它,他用一声响亮的“不”下了背水一战的决心。
他在曹书记家做活时,干的是最重的活——从沟道里的打石场往半山坡箍窑的地方背石头。这一段描写非常细致,每每读此,我都感到浑身起疙瘩:
背着一百多斤的大石块,从那道陡坡爬上去,人简直连腰也直不起来,劳动强度如同使苦役的牛马一般。……每当背着石块爬坡的时候,他的意识就处于半麻痹状态。沉重的石头几乎要把他挤压到土地里去。汗水象小溪一样在脸上纵横漫流,而他却腾不出手去揩一把;眼睛被汗水腌得火辣辣地疼,一路上只能半睁半闭。两条打颤的腿如同筛糠,随时都有倒下的危险。
隔着书本,我们似乎也能感受到少平所感受那种钻心的痛,那种无法支撑下去的感觉。我们也像少平一样,觉得这时候“世界上什么东西都不存在了,思维只集中在一点上:向前走,把石头背到箍窑的地方——那里对他来说,每一次都几乎是一个不可企及的伟大目标”!
我们还看到“三天下来,他的脊背就被压烂了。他无法目睹自己脊背上的惨状,只感到象带刺的葛针条刷过一般。两只手随即也肿胀起来,肉皮被石头磨得象一层透明的纸,连毛细血管都能看得见。这样的手放在新石茬上,就像放在刀刃上!”他睡觉的时候,“整个身体象火烧着一般灼疼。他在睡梦中渴望一种冰凉的东西扑灭他身上的火焰”。
但孙少平“咬着牙不使自己比别人落后”,因为他知道:如果开头几天不行,主家就会把你立即辞退——东关大桥头有的是小工!
更重要的是,他又不只是为了他每天“一元五角”的工钱,他认为这就是他要过的生活,他必须闯过去!
这就是那种在生活的残酷面前不低头、不服输的倔劲!
他用两个月的时光,把自己换了一副模样:
原来的嫩皮细肉变得又黑又粗糙,浓密的黑发象毡片一样散乱地贴在额头。由于活苦重,饭量骤然间增大,身体看起来明显地壮了许多。两只手被石头和铁棍磨得生硬;右手背有点伤,贴着一块又黑又脏的胶布。目光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光亮,像不起波浪的水潭一般沉静;上唇上的那一撇髭须似乎也更明显了。
孙少平已经成为地道的揽工汉了。
我们可以说,生活把孙少平折磨得真狠,真让人心疼;但也可以说,少平在眼下所能站立的位置上,为自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真让人佩服。
我更倾向于后者。
对以上内容,朋友你是怎么看的呢?如果没有读过《平凡的世界》,不妨一读,对我们的生活,会有满满的收获。
我是陈想书语,欢迎关注,一起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