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5《从“小”读到“大”》阅读分享

20210115《从“小”读到“大”》阅读分享_第1张图片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书友们:

大家晚上好!

能在周末来到河南教师读书会,和大家共同度过一段美好的读书时光,我感到非常高兴。

在上周末《教育时报》举办的新年大会上,我很荣幸地当选了2020年河南教师读书会优秀读书会员,本来我是兴致勃勃地买了新衣服,要到大会现场去感受这祥和热烈的气氛的,谁知道计划赶不上变化:为防止疫情扩散,这次的线下活动改为了云录制。不过红衣少年的云录制技术精湛,让我们在看的老师身临其境。在准备云录制时,我接到了代老师的通知,让优秀会员准备180字以内的获奖感言。当时我的获奖感言是这样写的——

感谢阅读,让我的灵魂安了家;感谢河南教师读书会,让一群爱读书的人找到了家。我相信:阅读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在不断地阅读中,我们都可以遇见美好,越来越好!在新的一年里,我还会紧跟河南教师读书会的步伐,继续读书,让书籍丰盈自己的生命;继续引领孩子们读书,让他们的童年装满故事;继续给家长读书,让家长从书中学到更多科学的育子方法。我要做阅读的推广人,将读书进行到底!

是的,这几年我在自己读书的同时,还带领着孩子们读书、给家长读书。因为从我教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我确实尝到了阅读的甜头了。是阅读让我的孩子从差生得以逆袭,是阅读让他即使在学业繁重的高三,也没有感觉到吃力,是阅读让他养成了良好的性格……所以,我想让更多的孩子从书中受益,于是就不遗余力地做起了阅读这件事——

每天阅读至少阅读30分钟,并坚持写读书笔记进行打卡。

鼓励孩子多读书,把班级图书柜的好书发给学生,不带功利,不施加任何压力,让学生去读,一个月举行一次班级阅读活动,为孩子搭建阅读展示的平台。

给家长读书。从2018年9月开始,给家长读家教书籍。到现在为止,给家长已经读完了《家有小学生——给烦恼父母的实用秘籍》《给父母的建议》等十本书,累计字数超过200万。

给家长读书时间长了,在教育孩子方面,很多家长遇到问题就来请教我,在孩子阅读这方面,家长来问的更多,什么问题都有。不过家长问的所有问题,几乎在尹建莉老师《从“小”读到“大”》这本书中都能找到答案。

我是在两年前,2019年的元月看了这本书,并且一边看一边摘录,写心得感悟,不到一个月的世界,读书笔记也记录了两万多字。现在,这本书已经成了我的工具书,每当我在学生阅读的问题上产生困惑、或者家长针对孩子阅读问题来咨询的时候,我总会翻开这本书,在这本书中找到我想要的。

以上算是我为什么要分享《从“小”读到“大”》这本书的原因。

接着我们来说作者。想必大家对尹建莉老师并不陌生。她是作家,教育学者,中国家庭教育标志性人物,当代家庭教育思想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曾在学校从事语文教学及管理工作,现专门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及写作。

她的教育观整合了东西方优秀的思想,集科学性与实用性于一体。著作《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划时代的教育经典之作,一经出版即引起巨大轰动,震撼中国教育界,尤其促进了人们对阅读的认识,并以平均每年近百万册的销量长销不衰,目前纸质书已销售近800万册,网上阅读量过亿,成为现象级图书。

在此还要提到的是尹建莉老师的女儿圆圆,是她教育思想的成果体现。圆圆从小酷爱阅读,博览群书,品学兼优,跳级两次,16 岁参加高考,语文儿近满分,以总分超过清华大学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本科毕业后进入美国常春滕盟校攻读硕:士学位。关于女儿圆圆的故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里有很多。

尹建莉老师的著作《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009年出版 。2014年出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2016年出版《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自由的孩子最自觉》 ,2018年出版《从“小”读到“大”》。我是她的忠实粉丝,这几本书我都买了回来,看过了。其中《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还给家长读过。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从“小”读到“大”》一书,书名是白岩松先生惠赠的。说这本书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亲子阅读指导手册,是最恰当不过了。这本书里有近100个案例分析,200条经典教育格言。尹建莉老师在育儿上很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阅读”,她在这本书上把阅读剖析得很细,将全书分为:为什么要阅读、如何引导阅读、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如何选书、如何引导孩子识字、如何背诵古诗词等几大块,而且在每一大块的后面都有“家长问题与回复”,让读者对亲子阅读这个事情有更全面的了解。

好了,下面我们就进入今晚的第一个导读问题:让孩子爱上阅读,书中哪些做法让你深受启发?

老师们畅所欲言哦!

下面我先给大家分享一下本书《第二章:如何引导孩子阅读?》的目录——

1.阅读宜早不宜迟。

2.面对小婴儿,不妨做个“话痨”父母。

3.阅读启蒙从读绘本、读古诗开始。

4.撕书也是一种阅读。

5.给孩子阅读的榜样和环境。

6.在阅读中引导孩子识字。

7.尊重孩子的阅读喜好。

8.阅读应该是快乐的。

9.从陪伴逐渐过渡到不陪伴。

10.尽早引导孩子读长篇小说。

11.买书最好“细水长流”。

记得在尹建莉老师的《自由的孩子最自觉》这部作品封面上,就有这样一句话:“读完目录懂一半”。老师们,不看书的内容,单看这些目录,是不是就已经有了些获得感了?这些标题读后确实会明白一些尹老师主张的阅读观点。不过想知道为什么以及具体的做法,还是应该把这本书上的内容认真读一读的。

在读这一章的时候,给我感受最深的有两处。第一处是《阅读宜早不宜迟》。书上说:在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上,家长要有适当的“抢位”意识,让孩子从小和图书亲近。同时,自己作为家长也要有心理准备,在儿童早期这几年中,尽可能地多陪伴孩子,经常和孩子亲子共读。虽然可能辛苦和劳累,但最终的收获将远远大于付出。

零到七岁是儿童阅读启蒙教育的黄金期,到底什么时间开始,并没有统一标准。虽说宜早不宜迟,但如果因故开始得比较晚,那也不是问题。无须过分考虑年龄,只要方法对头,让孩子喜欢上阅读,任何时候都是培养的好时机。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暂且抛开胎教不说,19年前,六月中旬,孩子刚满月。时节已经进入夏至,温度上升。早上的时间段,属于不冷不热刚刚好。有一天早上,我抱着刚满月的孩子,坐在平房上,拿起儿童画报,边给他喂奶,边讲故事给他听。记得很清楚,当我用夸张的语调学着故事里的人物叫着“呼噜噜乖乖,呼噜噜乖乖,快快!”的时候,正吃着奶的他,突然停下来不吃了,眼睛圆溜溜地睁着看着我。那眼神好像在告诉我:“妈妈,这个故事太有意思了!我想听。”看到孩子这样的反应,我不禁暗自高兴,也更坚定了要给孩子读书的信心。

接下来,每天早上起床后,我都会抱着孩子,给他讲一两个故事,然后再带他到门前的菜市场,告诉他:这是西红柿,是红色的。这是黄瓜,是绿色的,长长的。这是豆角,弯弯的。这是圆圆的大南瓜……就这样,孩子七个月的时候,就开始叫爸爸妈妈了。很快,简单的话都会说了。更让我吃惊的是,孩子不到一岁,儿歌古诗竟然能背会三十多首。

到了两三岁,一个故事他也能复述下来。2—5岁的孩子具有把语言完全变成自己东西的能力,这不是记忆,不是普普通通的记忆,这是一种更惊人的能力,这叫做“吃语言”。孩子们是在吃语言,若是这语言使他们感到快乐、有趣,他们就把它吃下去,变成自身的东西。因此,孩子们上学以前,我们大人应使他们有用耳朵听真正优美语言的体验。孩子在独立阅读前,晚上,几乎都是在睡前故事里进入梦乡的。我想正是因为孩子小时候,在阅读方面给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才让孩子不管是初中还是高中,都能在轻松的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阅读的快乐,获取知识的快乐。各位家长朋友们,把孩子抱在膝上读书给他们听时,我们的心情传达给孩子,孩子的心情也能传达给我们。从这种意义上讲,我认为,在家庭中最重要、最宝贵的,是夫妇之间、亲子之间丰富的语言交流。语言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孩子小的时候,请一定要给孩子读读书、讲讲故事,千万别错过了这节课!

感受比较深的第二处是尹建莉老师给一位高中家长的回信。问题是:孩子上高中了,需要限制他读小说吗?两年前看到这里时,我的孩子也是在高中,而且也爱看书,带到学校的《二十四史》《中华遗产》等书都没老师当作闲书没收了。那年寒假,和他一起去了洛阳新华书店,他一下子就挑了7本说,其中不乏有小说(包括《鼠疫》《月亮与六便士》)。阅读我当然支持,但如果因为看小说而落下了成绩,那才叫得不偿失呢,我该怎么办呢?我很担心了。

而尹建莉老师对这个问题是这样回复的:孩子都上高中了,已经比较成熟了,他完全有能力安排自己的学习和阅读。家长有不同意见可以平和地提出来,如果孩子不采纳,就算了,不用强行去管孩子。

金庸的小说不会让孩子学会打架的。相信你也看过不少充满暴力镜头的电影,难道你看完电影就去暴力了?打斗的描写和镜头不会使道德良好的人变得粗鲁,而那些内心充满怨恨和暴力情绪的人即使不看电影不看书,他也是一个危险分子,随时可能制造暴力事件。所以孩子喜欢看什么就让他看吧,不用管他。

正是尹建莉老师的回复,消除了我的疑虑。

今晚的第二个导读问题:阅读这本书让你在引领孩子阅读方面有什么新的思考?

我们还是再来重温一下书中所说的《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四个关键点》:

一、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玩耍和游戏,讨厌任务和规定。父母的任务就是将阅读做成前者而不是做成后者。如果父母做到了这点,孩子喜欢阅读就基本成功了一大半。

二、所有人都喜欢表扬和鼓励,厌恶批评和责备,孩子更如此。在培养孩子阅读的过程中,父母要适时适度地表扬肯定孩子,增强孩子内在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杜绝批评和训斥。

三、所有孩子都具有模仿的天性,成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笑,都在潜移默化中深刻地影响孩子。在阅读培养中,父母的榜样作用胜过所有的说教。培养孩子阅读,从家长自己的阅读开始。

四、要培养但不要功利,要引导而不是说教。教育是一场无言的行动,阅读是春风化雨的过程。阅读可以提高成绩,但不要指望用阅读来提高成绩;阅读可以成全人生,但不要把人生寄托给阅读;阅读有很多功能,但不要把阅读当万能药来使用。摆正对阅读的态度,是对阅读最好的呵护。

以上所说的这几个关键点,不但适用于阅读,也适用于孩子教育的所有方面,因为教育原理是恒定的,适用于任何孩子、任何方面。本书所述的关于阅读的所有教育方法,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上。

由此可见,培养孩子的阅读,从家长自己的阅读开始。阅读可以提高成绩,但不要指望用阅读来提高成绩;阅读可以成全人生,但不要把人生寄托给阅读……这些都是金玉良言!

有的家长整天嚷嚷着让孩子多读书,自己却从来不读书,有的家长给孩子讲读书怎么好,讲一大堆的道理。其实这些都不见得有用。身教大于言传,家长拿起书来读,给孩子做最好的示范和榜样,这就很好了。

另外,本书中尹建莉老师还谈到了《阅读中应该避免的一些做法》:

下面所列举的这些做法都不对,都是错误做法,老师们可以对照一下自己,看自己的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1.要求孩子阅读时专心

就像人的爱好各有不同一样,儿童的阅读表现也不尽相同。有的孩子阅读时会表现得非常沉迷,有的孩子则只能保持非常短的注意力,有的甚至会边玩边看书,这些情况都很正常。不要要求孩子看书“专心致志”,这种要求除了破坏孩子的阅读兴趣,没有任何其他作用。

2.要求慢慢读或催着快快读

在课外阅读上,一些家长和老师犯的最无聊的一个错误就是要求孩子慢慢读,一字一句地读。 他们认为只有慢慢地读,书籍的内容才会吸收消化得更好。这是不对的。

慢工也许能出细活,但慢读却不一定有助于理解书中的内容。衡量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有三个方面:理解、记忆、速度。速度是衡量阅读能力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速度快说明阅读能力强。

阅读必须达到一种半自动化的程度,阅读的内容才能被整体把握和吸收,才有利于理解和记忆。一字一字 地读会阻碍这种半自动化状态的进程,所感知的阅读材料是零散和不完整的。

一些没有阅读功底的家长,有的要求孩子慢慢读,有的了解到阅读速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后,又去催促孩子快快读,比赛谁读得快。或在规定时间读完后给奖励,等等,这些做法都不可取。

想提高阅读,不需要人为地去做什么,只要保证孩子有足够的阅读量就可以了。儿童在这方面进步惊人,一个酷爱读书的小学生,他的阅读速度很快就会形成,且由于他们在阅读中想法单纯,急于知道后面的故事情节,所以速度常常超过那些同样酷爱读书的成年人。

据我的经验,一个小学生读一本20万字的小说,累计阅读时间大约只需要五个小时。这个速度并非神奇,有相当阅读量的小学生,他们的阅读速度大体相同。

3.让孩子背诵“好词好句”

让孩子记忆“好词好句"无非是想要他写作文写得好些,但这样的要求只会打扰孩子的阅读,浪费孩子的时间,降低他的阅读兴趣,不但无助于孩子写出好词好句,还阻挠了他写作水平的进步。

孩子愿意拿起书去读,一定是因为对里面的故事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正是促使孩子一本接一本地去阅读的动力所在。书读得多了,词汇量自然丰富,优美的句子自然会创造出来,因为他已千百次地见识过丰富的词汇和美妙的句子。写作是“创作”,必须经由大量的阅读积定,然后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话语。靠背别人的词句来写出好作文,这几乎不可能,背诵的努力毫无意义。

4.测试孩子记住了多少

有的家长喜欢在孩子读完一本书以后去问孩子各种问题, 考查孩子记住多少,吸收了多少。这样的做法和要求孩子记好词好句、都是没有意义的。一旦孩子知道读完一木书还面临着“考核”,他就会将注意力放在应付家长的问题上而非有趣的内容上。阅读缺变成了任务和负担,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就会越来越少。

阅读的功能在于熏陶、浸染,而不是“记忆”和“搬运”。只要孩子读得足够多,哪怕他忘记了所有读过的书名及内容,从书中获取的营养也不会减少分毫。

5.遇到生字要求孩子自己查字典

阅读要的是流畅感。很多家长在孩子阅读遇到生字时,不会痛快告诉孩子,而是要孩子自己去查字典。家长可能认为这样会加深记忆,让孩子认识更多的生字,其实这是对阅读流畅感的破坏,会影响孩子的阅读兴趣。

儿童阅读的特点就是生字多,孩子正是在阅读中慢慢去认识更多的字。只要孩子愿意读,家长完全用不着介意是不是生字太多,孩子是否读得懂,是不是把一-些字读错了。只要孩子不问,就说明他可以看得懂,生字就不是问题。一旦孩子遇到一些关键字不会读,来问家长,就要痛痛快快地告诉孩子。如果家长也不会读,可以对孩子说“这个字我也不认识,我去查查字典”。在孩子的阅读中尽量少掺杂功利心,不“刁难“孩子,不人为地给孩子的阅读设置障碍,做得越自然、越简单越好。

6.干涉孩子的阅读方式

不少家长对阅读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想象,比如阅读要正襟危坐,目不转睛,前后有序,逐字逐句,持之以恒,小声朗读,画出重点……有这样想法的家长,基本上是平时不怎么读书的,因为不了解阅读并且没有切身体验,就会很随意地用各种想象来要求孩子,胡乱干涉孩子的阅读。

人和人不一样,即使面对的是同一本书,每个孩子的阅读方式也是干差万别的:有从中间看的,有从后面看的,有跳跃着看的;有一口气读完的,也有零打碎敲每天读一点的;有人喜欢在书桌前读,有人喜欢在床上读,有人喜欢趴在地上读,不一而足。只要孩子愿意拿起书去读,这已经是家长最大的成功了,至于怎么读,家长完全不必干涉。

7.强迫孩子看家长推荐的书

家长推荐的书孩子不爱读,无非是内容不对或时间不对,一是孩子对书中内容不感兴趣,二是还不到读这本书的时候。阳阅读就像吃饭,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的需求,而且在各个阶段需求也会变化,最了解这变化的,还是孩子自己。

如果家长特别希望孩子读某本书,一定要自己先看看,这样和孩子谈到这本书时,就可以做到言之有物。接下来,孩子愿意读,当然是好事;不愿读,或者读了一部分,半途而废,也正常。不要因此批评孩子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家长在给孩子推荐书的同时,不妨让孩子给自己推荐几本他感兴趣的书,家长读了之后可以和孩子一-起聊一聊。 当阅读成为共同话题后,安家长再推荐什么书,孩子可能会较为容易接纳。

8.因用眼卫生和孩子发生冲突

希望孩子多阅读,又害怕核子眼睛近视,这个矛盾是当下许多家长的心头病。于是很多人就不厌其烦地提醒孩子注意用眼卫生,比如不能躺在床上看书,或必须在哪里看,等等。

近视大约和用眼卫生、饮食、情绪、邀传这几个方面有关。家长能够有所作为的是前三个方面。因用眼卫生和孩子发生冲突,搞得孩子情绪不愉快,不但对孩子心理有损害,对视力也没有好处,所以定要避免。可以多想想办法。比如孩子喜欢在床上看书,而近视预防中所说的不要在床上看书,指的是不要躺着用手举着书看,因为那样书是不稳定的,眼睛因为看不稳定的东西而容易疲劳。既然孩子不愿意坐到书桌前看,可以建议孩子把书放到床上,自己趴在床上看,这样书是稳定的,和坐在桌边看是一样的,人感觉也非常舒服。

还有在行进的汽车或火车、飞机上看,也会因为书的晃动影响视力,那就找一-些有趣的音频,让孩子在这个时间听书。

适当的提醒有必要,但要适可而止,不要变成让孩子厌烦的唠叨和数落,更不要因此和孩子发生冲突。

老师们,我们有过以上列举的种种做法吗?有则改之哦!

今晚的第三个导读问题是,作为父母或老师,你是如何给孩子选书的?

大家的回答比较全面。

关于如何给孩子选书,给孩子选书应该按照哪些基本原则呢?尹建莉老师给我们的答案是:

第一、选经典书。

经典作品能流传多年而不衰,自有其道理,经典本身就是大浪淘沙后的黄金,是无数的人和长长的时间帮助我们筛选出来的结果。要区别的是:选中文经典,基本上只要出版社可信、印制精良即可;如果选国外译著,必须看译者是谁,译者的水平直接影响到经典的水平。因为翻译是二次创作,如果翻译不好,外国经典读起来甚至不如一-本普通的中文书更有意思。

第二,选畅销又长销的书。

一本书如果再版或重印过很多次,口碑好,说明此书的内容出色,这样的书流传多年后自然会成为“经典”。经典需要时间,我们现在读的经典在当时一般都是畅销书。当代作家的作品,如果能畅销五年以上,基本都不错,值得一读。炒作的书也许可以畅销一段时间,但生命力不会长久,很难持续三年以上。

第三,选现象级图书。

所谓现象级图书即出版后获得巨大成功,引发出版市场轰动效应的某些书。这样的书都是开创性的图书,可谓出类拔萃,不但自身畅销,深受读者喜欢,还会改变出版市场的某些周面,形成某种气候,其品质之优秀自不必说。

第四,选择有参考文献的书。

参考文献可以反映作者的阅读水平研究能力和其论点论据的可靠性。好书的参考文献还相当于一幅地图或.一个索引, 按图索骥会找到更多好书。

第五,选作者。

好的作者本身就是份优质书单, 是质量保障,锁定他们,就是锁定了一批优秀的图书。除了阅读他们不断推出的新作,还可以阅读他们推荐的作品,这样既能保证阅读质量,又能提高阅读的系统性。

第六,选出版社

一般来说,大的、知名的、老牌的出版社出品的图书比较值得信赖。

最后,看感觉。

一本书无论别人如何给予高度评价,但如果自己或孩子看得味如嚼蜡,就说明这本书并不适合读。不适合读的原因可能是还不到读懂的时候,也可能根本就不是一本好书。 读书和做其他事一一样,“真实感受”是最重要的标准。

现在,有些儿童阅读书单,也给我们选书提供了方便。

领孩子买书和读书,一定要到正规的书店和图书馆,不要为了便宜购买地摊或小店的廉价图书。来路不良的图书除了印刷质量差、错别字多,有些内容也很不堪。能进入图书馆和正规书店的图书,经过了各种筛选把关,有质量保证,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选。

我的孩子小时候上一年级,带他去了洛阳市新华书店,买了两本书:《幽默故事》和《智慧故事》。这两本书一看就是正版,当然价钱也是小贵,当时也没多想,只是说带孩子来这么好的书店,应该买一些书的。谁知道,这两本书,孩子读的时间最长,读的遍数也是最多。从我读给他听,到他自己读,伴随他整个小学阶段。初中三年,这两本书仍然在他书桌的书架上,时不时还取下来再看几篇。

很快,孩子上高中了,每个星期的零食可以不要,但书是必须要买的。孩子买书除了看书的内容,还注重书的颜值。同一本书,宁可多花几元,也想买封面美观,纸质好的。这样的书买回来,什么时候看都是舒服的。于是我便也支持孩子了。

朋友们,今晚我们的三个导读问题已经分享完了。可是这仅仅是这本书里众多内容的其中三点。

下面我给大家再分享本书上的两方面内容。

一是我在读本书时的一些经典语句摘录,一是本书的目录。

经典摘录:

1.不要担心阅读有副作用,就像不要担心新鲜的空气有副作用一样。

2.爱阅读的孩子不容易变坏。因为孩子一旦形成了阅读习惯,就是建立起了一种正向能量的吸收方式,书籍向他的内心灌注美好的东西,并且有能力甄别和剔除不利于自我成长的部分。

3.促进儿童后天智力发展的手段非常简单——语言刺激,即把阅读尽早地引入孩子的生活。

4.让孩子爱上阅读,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5.一个不阅读的人是愚昧的,

一个不阅读的家庭是无趣的,

一个不阅读的民族是悲哀的。

6.请放下功利心,单纯地陪伴孩子阅读,他想听就听,他想看就看。忘掉一切“教育目的”,唯其如此,孩子对阅读的兴趣才能慢慢恢复。只要有兴趣,独立阅读是自然会出现的事。就像你不可能见到一个四肢健全却永远要妈妈抱着而不肯自己走路的人,你也不可能见到一个自己识字而一直要妈妈给自己读书的人。

7.一把相同的种子,撒到地里,有的得到合适的水分和充足的日照,有的既干旱又晒不着太阳,最后差异会很大。阅读就是智慧的水分和阳光。

8.只有 “有趣”,

才能让孩子实现阅读活动;

只有实现了阅读活动,

才能实现“有用”。

这本书的目录,我以图片的方式给大家呈现。

大家可以在目录上找找,看有没有哪些问题也是你亟待解决的。如果有,那就捧起《从“小”读到“大”》这本书,继续读起来吧!

老师们,各位书友们,读一本好书,就像遇见了灵魂的故友。我始终相信,阅读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让我们在阅读中不断地遇见美好,越来越好!

老师们,我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主持人的精彩主持,感谢各位老师书友的美好相伴,让我们一起读书,一起跟着尹建莉老师,做优秀的阅读点灯人。谢谢!老师们晚安!


20210115《从“小”读到“大”》阅读分享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115《从“小”读到“大”》阅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