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时,朋友说起最近的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两篇文言文都是《狼》,现代文则是《猫》和《斑羚飞渡》,附加题还提及了“狗·猫·鼠”,甚是热闹。
抛弃考点考纲不说,一直以来,名人名家对动物的笔绘墨画,本就不在少数。除了表达喜爱,或者厌恶,也多有发人深省之作。
例如贾平凹写的《云雀》一文,写了隔壁的老头养了一只云雀,关在了笼子里。“我们”觉得云雀失去了自由,无法飞向天空,发哑的鸣叫,像是“在唱一支忧郁的歌”。于是,我们偷偷地将它放走,并觉得自己做了一件“伟大的事”。不料,几天后这云雀自己飞回了笼子。看它吃东西的样子,像几天来一直饿着、渴着。
在贾平凹的笔下,这是“一个奇妙的现象”,“一直到现在,我已是垂垂暮年了,但仍还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大作家又怎会不知,或许只是想让读者自己去说出这不难理解的原因罢了。
印象中,张雨生的《虎皮鹦鹉之死》入选过语文课本。
文章写了这样的一个故事:邻家的一只虎皮鹦鹉,平日里娇养之至,后来逃出笼子。我们都认为它“飞到广阔的世界”,应该是幸福快乐的事情。不料,后来却发现它死了。剖开尸体,胃空空如也。原来,这只鹦鹉“饿死在秋实累累的林子里”。
《虎皮鹦鹉之死》,故事简单,文字精练。观点易见,却又发人深省。
静下心来想一想,其实,动物也好,植物也罢,它们也只是遵循着自己的规律,走过生命的历程。
平凡、普通,浮浮众生。只是人的心境与思绪不同,看着它们,也便有了更深层,更有内涵的理解了。
像狐死首丘、乌鸦反哺、飞蛾扑火,或是树大招风、李代桃僵、叶落归根等等,便是如此。
名家有他们的生活沉淀,有他们的思想境界,于是能将平凡、普通的东西,写出了特别的味道。我是写不出这样的文章的。
但作为一名父亲,用我母亲的话来说,太“纵容”孩子了。老人家说的,就是指我对待女儿想养宠物的事太过放纵。
之前是因为女儿想养仓鼠,被她妈妈拒绝之后,偷偷买了一只,养在了床底下。后来那仓鼠偷跑出来,寻不见了,女儿才向我们坦白了事情。
或许也“因为如此”,我们家养过不少的宠物。像仓鼠、小鸟、小鸭和鱼,都已成了回忆,而乌龟、荷兰猪、小狗,还在家里凑着热闹。
自然,我也拒绝过女儿的一些要求,比如想把一只流浪小猫带回家养。
有朋友听说我家里有很多动物,表示奇怪。我说只是想让孩子尝试一下而已。
一朋友则表示极不认同:这世上动物很多,难道都要养一遍?
我笑着,不想争论。事实上,我自己也不能说明白:为何“纵容”孩子养宠物。我只是知道,我小的时候也想养宠物,而现在女儿也想。
有的事情,对与错,是与非,其实也不过像那些动植物一样,平凡、普通,毫不重要。只是人的心境与思绪不同,有的偏执地坚持自己的看法,而又想让别人认同罢了。
话说回来,有时饭后与孩子坐着聊聊动物,也挺有趣的。
像那乌龟,天天不紧不慢,不急不躁,所以往往长寿,自然也就失去了那份活泼与可爱。那荷兰猪,不管把它们抱出来,放在大厅的哪一个角落,给它们爱吃的食物,它们都会不管不顾,只往笼子的方向跑,那是它们的家……
聊完了,就让孩子喂它们,或是清洗笼子去。别不情愿,是你要养的,自然你得负责任。
我想,都是这样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