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黄静2021-3-8中16坚持分享第601天
今天是三八女神节,刘老师专门为老师们准备了一场《相约女神节,答疑共成长》活动,针对老师们的问题一一进行解惑。
1.共情是需要一辈子去修炼的,终身练习,在生活中时时处处去学习,去修炼。
2.怎么算接住别人的情绪?就是没有更大的反应,比如爱人朝我发火,能稳稳在那儿,不暴跳如雷。咨询时被说咨询水平太差,你没有太大的反应,依然能探讨是什么让你有这样的想法。当然情绪不是都能接住,咨询时能尽量接住就可以了,生活中接不住就接不住,训练自己能更多的接住。接纳现状,不苛责自己,不是学习心理学了,就是圣人了。能接纳症状,症状反而会减少或消失,学会与问题共存。
3.怎么发现问题背后的目标和动机?聊开,不要那么快的去探讨目标,要花时间对事情有足够的好奇和了解,不要太快的去推进,初学容易太快去推进,聊慢,聊透,即使是焦点依然要去搜索信息。多浸泡,身上的灰很多,泡透了就能搓掉了。慢慢的去泡,去聊。
4.咨询过程的无为怎么把握?先有为,有为训练的多了,慢慢的就可以无为。学武术先学各种套路和招式,和同门师兄对练,熟了就开始有创新实战,实战的多了,对于武术有更多的自己理解和融合,慢慢就可以无为了。先有为,再无为。先背技术,非常熟练,才能应用自如。
4.来访者实在不知道怎么办咨询师能否给建议?这是来访者在诱惑咨询师卷入,突破规则,让咨询师表达自己的东西。尽量不这么干,可以沉默,微笑的看着他,沉默几秒之后可能就会有新的话题,不是所有的话题都要有回应。不管说什么,都能接得住。当来访者攻击咨询师,能否稳住,不能帮助对方是否会感觉自己无能,当急于想帮助对方时会负重,会突破规则,这对来访者不太好。
5.对于小学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来咨询,怎么更好的处理?孩子小,可以做家庭咨询,探讨妈妈怎么看的,最后留一些时间,跟妈妈做一些交流,做教练的工作,前提是让家长感觉到不是在否定她,挑她错,咨询关系要到位。给孩子做咨询,家长是陪同者,咨询师不能既给家长做,也给孩子做,以孩子为主,和家长做一些探讨,如果妈妈来做咨询,就不能给建议了。如果做孩子工作,不和家长联系,家长不知道怎么出力,家长不会配合,孩子容易回到解放前,咨询容易脱落。
6.咨询中总是夸会带给对方压力,有些虚假,对方要的不是夸,不是赋能,是能给他带来真正的思考。即使是焦点学派,也不主张太多的赞美。中国文化相对含蓄,可以一边赞美,一边共情。语言赞美多,来访者会有意识的说咨询师赞美的地方,其他的会无意识的少说,有的来访者会讨好咨询师。
7.中长程咨询如何给来访者布置作业?关系到位,想布置就布置好了,顺势布置作业。回去做什么尝试这样的家庭作业由他自己设定,接下来做什么对他有帮助,不是我们感觉他应该干什么。焦点解决不主张主动问家庭作业做了没有,以免尴尬,如果他没做,可能不需要做,情况发生了变化,当事人有她的道理,可以问这周有什么不同呀,他自己可能会说做了没有。
8.焦点不主张更多的引导,引导的是去弄清楚他自己,陪伴对方弄清楚他想要的,想聊的,怎么看,怎么想,比较看重哪一块,接下来希望有什么变化,付出过哪些努力,有哪些优势资源和尝试,重要他人,相关的关系等,陪伴着弄清楚更多的东西,不引导他去看我们认为对的东西,焦点没有不合理信念,如果你认为对方有,没有在焦点里工作,去好奇是什么让他有这样的信念,怎么看,带来了什么,怎么对待这个信念,是否需要改变。坚信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道理,世界多元,各有道理,没有不合理信念,他的信念、言行有特定的情况,把自己弄透,接下来怎么做会有更多的思考,双专家模式,不是专家模式。
9.如果觉得某方面重要,可以多次问,换种方式问,聊一会跑了,回来再换方式再问,也可以用其他人的视角来问。
10.你说的发呆是什么样子?是什么让你对发呆感兴趣,问发呆想收获什么?发呆就是闲待着呗,在公开场合还是别问别人一系列的问题,如果是咨询师,会回应,在这样的场合,是不愿意表达的。生活中,我们会一不小心就会把心理学的东西带出来,一不小心成了咨询师,位置和角色变了,所以要去觉察。在生活中保持觉察,什么角色下就用什么角色来交流,会更顺畅,朋友之间可以给建议,别太过火,爱人问建议,没有,也不太好,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当然要有期待呀,没有期待孩子会感觉是不是放弃我了,不关心我了,不同角色做不同的事情。
11.孩子想去训练营,不知道怎么说服他。作为助人者,完全不了解情况,即使了解,也不敢随便给建议,因为给建议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如果孩子咨询,可以探讨是什么让他想去,是什么让他不同意父母的观点,在家里是否也有类似的情况,双方都想说服对方的话,结果是什么?是什么让你想说服他?说服之后会怎么样?聊的更细一下,来访者自己会有答案。
12.所有咨询都是先建立关系,然后才是其他,关系第一,有了关系才有其他,婚姻中,夫妻没有良好的关系,很多的沟通会很困难,所有与人打交道都是关系第一。他好奇什么,喜欢什么,特长是什么,他的朋友,他感觉比较不错的地方,从这些对方着手详细聊,先建立关系,再慢慢聊其他的。容器能容得下他。
13.一个家长对孩子转学要建议,我会直接说不知道,我怎么会知道要不要转学,如果说转,出现不适应,会怪咨询师,确实转了好,转了就不出状况了?两口子离不离会有很多状况,这个我也不知道,可以听听孩子的想法。直接给建议是对方的不负责任,陪着做梳理,自己做决定。梳理完之后,他可能就能有些决定。有的时候梳理完还没有,没有就没有吧,这就是生命的常态,不要神化心理咨询,不要神化心理咨询师。生活中提建议看情况,分关系,至亲闺蜜可以说一说,有时候至亲也不能提意见,远一点更不能说了,这属于人情世故。
14.想判断是否为抑郁症患者,需要对抑郁有充分的了解,三低三无三自:情绪低落,意志减退,兴趣丧失,无用无助无望,自责自罪自杀,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体重减轻等。动不动哭,没有动力,自残自伤,哪怕想做辅助,也要服药的同时做,签好协议,签好危机告知书,知情同意书,感觉有典型症状,要去医院看一看。想走专业这一块,需要学习症状学、伦理学、案例报告的书写等,参考三级技能书,学习诊断、咨询技能,很多老师缺最基本的东西。基本功没有训练过,所以地基要打牢。
15.如果孩子出状况,家长希望孩子改变,孩子不愿意来,不接。家长一般会很急,想通过咨询作用到孩子身上,很难。孩子愿意聊,怎么都能聊下去。不愿意聊,那太困难了。
16.如何赞美?你感觉欣赏就说呗,不欣赏就不用说了,把感觉了不起的地方表达出来,没有这种感觉,专心的听,用心的理解,把他当回事。不管是好好听,给对方尊重,还是共情理解,汇集到一起就是把人当回事了。语言赞美容易让人找到漏洞,可说可不说,就不说。
17.遇到自伤的孩子如何聊才会让情况没有更糟糕?可以好奇是什么情况让他这样去做,划的疼不疼,咨询师去思考过去的咨询经验。
18.孩子要退学打工,要如何做?可能机会只有一次,是很大的挑战,不好办,天大的本事一次也不会有什么效果。打什么工,做什么,怎么想到做这个,将来的打算,他们的反应,好奇,去探讨这些,一次能怎么样,不知道。临时灭火,通过一次咨询就去上学了,这是相当困难的,焦点强调接受生命的限制,但绝不放弃,聊到哪儿是哪儿。这样的咨询不是一次两次的事情,需要很多次才会有些变化。打好预防针。
19.咨询是需要从多方收集信息,避免信息不真实。五年级的孩子有没有家长、老师陪同?前期咨询以建立关系为主,不要戳破,假设来访者说的是真的,继续聊。等关系到一定程度,可以温和的面质,不是一两次三四次就能进行的,先装着不知道,看透不说透,关系稳固之后再进行面质,咨询是过程,需要时间。
20.在学校进行学生心理疏导,第一要预防自杀,必须学习危机干预,学做咨询记录,两套,一套纯客观信息,另一套自己保留,个人成长用。可以主动出击,和咨询不同,学校里面叫辅导,有老师的角色在,当然能做咨询做咨询,如果咨询对象是小学生,咨询师需要学习沙盘,通过沙盘结合焦点进行咨询。
21.了解孩子具体情况,是什么让家长感觉孩子有轻度抑郁,而不是直接建议去医院就诊,要做更多的了解。
22.非心理学专业如何通过系统学习成为专业心理咨询师?市面上都不是国家认可的,可以把本科生学的读读学学,想更系统,可以考心理学专硕,研究生,教师资格证也可以考,那是法律认可的。
23.孩子休学后回到学校仍然是既往的模式怎么办?继续陪伴孩子聊下去,不要期待几次来访者就学会新的模式,先让旧模式松动。
24.约练中不同的角色就会有不同的感觉,这不是人格分裂。
25.来访者可能有强迫思维,咨询师要能兜得住,容器容得下,不要试图改变他,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用基本功陪着他,几十次可能会有变化。
26.来访者在情绪里面出不来怎么办?什么样的情绪?是不是抑郁,如果只是一件事情的沉浸,有没有危险,对来访者有更多的允许,安静的陪,也可以问来访者希望怎么陪。
27.对于抑郁患者,慢慢聊,做好持久战的准备,一旦不想做这个咨询,咨询就脱落了,慢慢聊,更多的东西会呈现,有时候看着开朗,可能也有很多的东西在。
28.大量的咨询约练会增加重新建构的能力。
29.少问封闭式问题,多问开放式问题,如果是消费型来访者,一问一答的很少。
30.休学、辍学孩子的咨询一定要和家长说清楚,要有持久的心理预期,不然咨询师压力太大,不容易出效果。每周咨询可以聊聊这周的情况、变化、感受以及周围人怎么看,怎么说等。
31.心理咨询没有办法直接告诉来访者怎么办,要确认知觉,对某件事的感受想法是什么,想到了哪些?
32.家长希望孩子戒除网瘾,首先孩子愿意吗?孩子不愿意免谈,如果孩子认为不是网瘾,那就不需要咨询。孩子不愿意聊不接,咨询费劲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