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的本质》解读

大多数人在童年时,对未来都充满了美好的期待,梦想也都是五彩斑斓。等真正长大后,经历了生活的艰辛,大多数人的梦想变得越来越雷同,几乎可以用四个字概括:一夜暴富!


然而实际情况呢?中国有6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们平均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我们政府脱贫概念是:

两不愁——不愁吃,不愁穿。

三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就医,住房安全。


贫困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贫穷的本质》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产生的。本书作者阿比吉特和埃斯特两位都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又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而且还是夫妻。这样强大的学术背景下的作品,深度思考阅读也算是精神大餐了。


《贫穷的本质》这本书只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生活案例”,作者列举了几种典型的贫穷现象,站在穷人角度,以穷人视角去思考问题,去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第二部分“慈善机构”作者又换了一个立场,深刻理解政府,金融机构运作模式,成为有效沟通的桥梁。


贫困人民的生活面临着:饥饿,健康,教育,这几大问题。

全球还有许多人处于饥饿状态,吃不饱饭哪有多余的精力和财力去顾及健康?要想富,不止要种树,更要读书——教育对消除各种形式的贫困都有重要意义。


那么应该如何应对贫困问题呢?


01发展教育

政府采取强制措施要求适龄儿童入学,引导家长对教育有足够的重视——家长看到足够的回报率才会主动送孩子上学。


02金融支持——小额信贷和穷人保险

书中讲述了“马太效应”:贫穷陷阱,手头的资源少,无法利用有限的资源,获得额外的收益,导致了穷着更穷,富者更富,赢家通吃。

小额贷款用多余的钱去撬动一个新的机会,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很多穷人都愿意尝试,而穷人保险被穷人当做诈保骗保行为——穷人保险成为一场失败的尝试。


03规范生育

有一个普片现象,稳定的中产,谨慎地要孩子,而穷人对生孩子这件事,没有太多的顾虑,穷人本身资源有限,孩子就是家庭新的生产资料。

著名的“印度铁娘子”英帝拉甘地在1975年强制推行大规模绝育手术,后被强化执行,而且与政策挂钩。


要想改变贫穷的状态,必须先改变思维,找到贫穷的本质,以及应对措施。穷人之所以陷入困境,是因为缺乏信息,信念不坚定,还有拖延症。从源头上改变,才能有所突破。

《贫穷的本质》解读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贫穷的本质》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