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最近,家婆又开始折腾:四处联系熟人、打探消息,想要帮我们买学区房。
我很明确地表示:1.我们没有能力买,因为二套房70%的首付我们付不起;2.我们不需要,在我心中,学区房并不是孩子教育的必需品,更何况作为家长,我只需要为孩子提供能力范围之内的必需品即可,为了学区房砸锅卖铁全家勒紧裤腰带真没必要。
面对我的义正言辞,家婆很是痛心地说:这是为你们买的。那语气和表情,就差没说:你这个不知好歹的白眼狼。
好吧,我确实是不知好歹:有这样心甘情愿帮我们掏钱买房子的老人别人偷着笑还来不及,哪有像我这样一脸嫌弃的样子。
是的,这又是一次家婆以“我这是为你们好”的名义想替我们办事情。这也是我之所以不想他们张罗操心“学区房”的第三个原因: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何必麻烦您们老人家?
二
和很多80后一样,有了孩子后,我们不得不请家里老人来帮忙带孩子。家婆的到来,确实解决了我们带孩子以及一日三餐的大难题,可谓是我们家不折不扣的大功臣。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冲突。其中之一,就是大包大办,喜欢给我们做决定。
老公是独子,三代单传,家里非常宝贝。而且虽然生在小乡镇,但从小学习优异,一路都是上的重点学校。在九十年代初时,家婆就当陪读,从小学到高中,在学校旁租房子照顾儿子的生活。至于上什么大学读什么专业,虽然我老公也说他们征求了他的意见,但在我看来,估计也只是告知我老公而已。这样无微不至地关怀,导致老公结婚后在家里根本就没有分担家务的概念。在我的强烈要求下,这种状况才有所好转。
家婆来了之后,老公又故态复萌,但我也无话可说,因为家婆把家里的洗衣做饭等家务都包干了。不过,当孩子出生后,问题就来了。比如,我叫老公来给孩子换尿布,老公沉迷在游戏中,头也不抬地说:等一下,还有两分钟,打完就来。还没有等到两分钟,家婆就已经上手麻利地换完了。等老公过来时,家婆挥挥手:弄好了,你该干嘛干嘛去吧。此时我就很无语,因为我的本意其实是要通过给孩子换尿布,让老公参与到孩子照顾养育的过程中来。
孩子出生后,我们不想再租房,打算买房稳定下来。平时我们工作忙,只有周末和晚上才能看房子。家婆就以十二分地热情每天去看房子,我也不好打消他的积极性。等到房子定下来要装修,我网约了几家装修公司,打算先看看情况。结果家婆又十二分热情地投入到装修事业中,而且在谈了第一家装修公司后,很快擅自签订了合同,因为是老乡!结果,合同中的很多漏洞让之后的装修中无辜地加了很多钱。装修后之后安装家电,家婆坚持要把空调外机装在围墙外面。我认为这样非常不安全,强烈反对。但是反对无效,在我上班时安装师傅来了,家婆还是让他安装在围墙外。
买房装修是我们这个小家庭成立以来的大事,然而整个过程老公似乎都是局外人,家婆把他应该做的事情几乎全包了。这固然有他在外地工作的原因,但是家婆似乎也没有意识到,很多事情应该是他们儿子操心的,而是自然而然地接手了。整个过程中,纠结的人只有我,不能提出很多意见,否则会打击老人的积极性,而我确实需要他们的帮忙;但另外一方面,我并不想让老人过多地介入我们的生活。
三
其实,虽然我和老公有稳定的收入,但我们是不折不扣的“啃老族”:第一套房的大部分首付是老人支持的,我们的生活离开老人的帮忙就要乱套了,除非我辞职,但这是不可能的,老公的薪水除去房贷已经所剩无几。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不敢理直气壮地和老人说“不”的最根本的原因。你害怕把老人惹毛了,然后自己的生活就有可能一地鸡毛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
另外一方面,有些老人为什么会“自然而然”地介入到成年孩子的家庭生活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国的父母责任心太强了,他认为孩子遇到什么困难,帮助他们是自己的责任。这样的“责任心”充满了我们的孩提时代,一直延续到我们成年,甚至结婚生子。这样的父母,造就了一大批温室里面的花朵,也造就了一大批“巨婴”。
要我说,老人们不觉得累吗?辛苦了一辈子,退休了可以四处看看安享晚年生活,何必还要给孩子做牛做马还讨人嫌?实际上,有时候老人“管得太多”,过多地介入到成年孩子的家庭生活,有一部分原因是,闲得慌!退休了,一下子空闲了,没有事情做,也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好难受。所以就会对孩子的家庭生活指手画脚,各种建议和意见。所以婆媳矛盾才那么突出,因为有不少母亲一辈子就做两件事:上班和管孩子,退休后只剩下一件事情,就管孩子,没有婆媳矛盾才怪。
所以,作为老人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孩子已经结婚成家,遇到事情后需要担当起作为妻子、丈夫、母亲、父亲的责任,而不是孩子家庭里面的什么事情都要插手甚至大包大办。也许你自己的孩子能安然的享受这种“帮忙”,但是也许你孩子的另一半并不那么享受,因为这是他/她的家,你的过多的介入是“侵犯”了她/他的生活、她/他的领地。作为老人还应该明白自己在孩子家庭生活中的位置,是在孩子们需要的时候,给予必要的帮忙。甚至我觉得,在孩子没有开口像老人求助时,老人都没有必要主动给予帮助。
而作为我们儿女,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原因,真的非常需要父母“帮忙”,但千万不要把这种“帮忙”当成理所当然。父母有义务养你到18岁,但是没有义务和责任在你成年后、有工作了、结婚后再帮你,你是一个成年人,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如果老人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帮”你做很多原本应该你自己做的事情,那么一定要对老人的“帮忙”坚定地说“不”!比如,最终,我还是通知安装工人重新安装空调外机至围墙内,用行动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四
有时候,看着老人在家辛辛苦苦为我们做了很多事情我们还不领情时,我就想,以后等我老了,是不是也是这样?这太可怕了!但是转念一想,其实这和是不是“老人”“父母”没有特别大的关系,而是一个人是否有“自我”有关。自我,并不是自私,而是一个人是否有独立人格的很重要的因素。传统的价值观下,“自我”向来是处于被压抑状态的,一方面表现为很多老一辈的父母一辈子都奉献给工作了,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退休后只好将注意力转移到孩子的生活。另外一方面,“自我”被压抑还表现为父母不愿意承认孩子的“自我”,没有意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人格的人。所以,在老一辈父母的亲子关系中,孩子常常处于父母的附属品,父母在孩子的事情上有绝对的话语权,这种话语权一直会延续到孩子成年、甚至成家后。最后,这种“自我”压抑,还可能会导致孩子自我的缺失,可能会养成一个大“巨婴”。
而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以及民主平等的大环境中,“自我”得到了极大的解放。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我知道我的孩子不永远是“我的”孩子,他/她会有自己的想法,有一天会有自己的生活。我需要做的,是在我能力范围内去帮助和引导,而不是替代和指责;是鼓励和安慰,而不是打击和嘲讽。
父母有父母的生活,孩子有孩子的世界,无论我们曾经多么亲密,我们终将要承认,父母和孩子其实从来都是两个独立的人,我们之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能相互理解,我们之间需要的更多的是相互的尊重,尊重你我虽然是父子/父女/母子/母女,但也同时是“一个人”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