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野武曾经是日本的一名相声艺人,他在电视节目中口若悬河、言辞犀利。但是转入电影行业后,他的表现一反常态,沉默寡言、目无表情。日本电影行业对北野武褒贬不一。一方面,北野武曾针对日本评论界放话,“我是日本电影的癌症,大家快驱逐我吧”;另一方面,他在国际影坛又有着很高声望。他凭借自导自演的《花火》,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蒙特利尔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是日本历史上获此殊荣的第三人。就连日本“电影天皇”黑泽明,都将北野武视为日本电影的未来。
北野武与黑泽明
北野武的电影,有着“暴力美学”的标签。电影的主人公几乎都是孤独的社会边缘人,他们的命运大多以死亡告终。有评价说,“北野武电影的主人公对这个世界透出一股绝望和蔑视,骨子里渗出一种不屑同流合污的超然与悲剧。仿佛跨越生死之界,反而是摆脱污浊、残暴和污秽人间的幸事”。这颇有一种日本武士道“无畏而死”的精神。
但是,当北野武亲历生死之后,他的电影中又多了一份对生的留恋与渴望。1994年夏天的一个夜晚,47岁的北野武骑着重型摩托,遭遇车祸。手术后,他的半边脸永久瘫痪。对死亡的恐惧始终萦绕心头,他开始重新审视“活着”这件事。
1999年,北野武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作品《菊次郎的夏天》上映。一改之前的暴力、血腥,这部喜剧电影显得格外温情、明朗。虽然影片中仍然有一丝哀伤,但是不乏希望与戏谑。北野武不仅展示了社会边缘人的生存困境,更是在探讨如何让生命获得更大的价值。
以孩子的视角,描绘一段寻亲之旅
在《菊次郎的夏天》中,北野武运用低机位的拍摄手法,模拟孩子的视角,描绘了一段儿童寻亲之旅。他将影片的叙述,仿照暑假相片日记的形式,分成了9个章节。
小学生正男,是个总是一脸委屈的小男孩。他走路时一直低着头、嘟着嘴。暑假来临,他决定带着妈妈的相片和地址,独自去远方寻找从未谋面的妈妈。正男的邻居阿姨不放心,就安排游手好闲的老公陪正男一同上路。
有了“成人主角”的参与,影片的主题也更加深刻。为了体现孩子对成人世界的理解,影片还穿插了正男的四个梦境。
与正男一同上路的大叔,刚离开老婆就直奔赛车场下注。正男预测的号码,帮大叔赌赢了一笔钱。随后,大叔带着正男去小酒馆消遣。晚上,正男的梦中充斥着赛车场急促的敲钟声,陪酒女不关心正男寻亲的事情,反而极力称赞他赌赢了一笔钱。孩子无法理解大人对金钱的迷恋,也对大叔找陪酒女的行为感到困惑。
次日,大叔赌输了所有钱,晚上在酒馆喝酒时,把正男留在了店门口。正男险些受到猥琐男的欺负。正男在委屈中入睡,梦见大叔后背上狰狞的纹身和猥琐男的形象含混地扭曲在一起,正男被绑在柱子上,妈妈在一旁默默流泪。影片中的配乐古怪又恐怖,展现了正男内心缺乏安全感,对大叔心存芥蒂,同时又渴望得到远方的母爱。
两人正式上路后,虽然大叔一路上惹了不少麻烦,但还是搭上了顺风车,到了目的地。可是,正男妈妈已经组建了新的家庭,有了老公和孩子。正男在远处背过身,抹着眼泪离开了。
大叔内心受到触动,尽力安慰正男。但是由于在夜间嘉年华上贪便宜作弊,大叔被小混混带走,留下正男在原地等候。正男在长椅上睡着,梦中两个小混混化身妖怪,跳着诡异的舞蹈。正男对陌生人感到害怕和戒备,又因为大叔的离开而感到缺失。在正男的心中,已经对大叔产生了依赖。
回程的路上,镜头展示了停在花朵上的蜻蜓、池塘里的青蛙,还有荷叶梗上的毛毛虫。这些有趣的细节,正是儿童眼中的夏日景象。它既描绘了孩子的好奇心、对大自然的向往,也让观众的心情为之放松,重回孩童游戏的心态。
正男和大叔在遇到旅行作家、重磅先生和光头先生之后,大家一起快乐地度过了三天的夏日露营时光。虽然嘴上说着“一起玩吧,为了那个孩子”,可这四个大人也得到了片刻的欢愉,暂时走出了社会边缘人的阴霾。正男在河边的帐篷中睡着,终于做了一次美梦。他梦见,星空下大人们变幻着夸张的造型,笨拙地陪他玩“一二三,红绿灯”的游戏。此时,久石让的经典配乐《summer》,烘托着欢快的气氛。这也意味着,寻亲之旅结束时,正男逐渐克服了内心的自卑,重新找回了孩子的天真与乐观。
正男与大叔分别时,他站在桥上远远问道:“先生,你叫什么名字?”大叔闪着狡黠的目光回答, “菊次郎,他妈的,滚吧”。
至此,观众恍然大悟,原来菊次郎不是男孩的名字,而是那个吊儿郎当的大叔。导演北野武猝不及防地抛出了影片最大的一个笑料包袱,同时也点明了更深刻的一层主题。
旅程结束后,成长起来的却是一位大叔
《菊次郎的夏天》作为一部“旅途电影”,自然离不开“终极寻找”的主题。影片中,开头的菊次郎形象就是一个迷失自我的无业游民,而一路上的经历让他重新找回自我,走出困顿。这一切的契机,就是正男的寻亲之旅。
菊次郎在出发之前,听妻子安排时,他和正男并排站在镜头前,同样的眼神空洞、神情呆滞。这不禁让观众担心,这样一个不成熟的人,能安全护送孩子吗?
果不其然,菊次郎挥霍了妻子给的钱后,硬生生把旅途变成了囧途:他明明不会开车,却偷偷把出租车开走,磕磕绊绊直到车冒着黑烟坏在半路;本来不会游泳,却逞强栽进泳池,为了挽回面子,回来又趴在桌上学游泳姿势;搭顺风车被拒,就砸坏玻璃,溜之大吉;一边说着“大人要为孩子牺牲”,一边背着正男偷吃饭团,结果摔进草丛...
菊次郎可气又可笑的无厘头举动,一直延续到被正男的身世触动心弦。夜晚在路边的候车亭,正男枕在菊次郎的腿上熟睡,菊次郎自言自语:“原来他跟我一样”。找到正男妈妈的住处后,菊次郎看到门牌上赫然写着“吉村”的姓氏。他没有像往常一样横冲直撞,而是不知所措的像个犯错的孩子。也许,菊次郎的生活经验告诉他,结局并不美好。
正男亲眼看到了妈妈的新家庭,伤心不已。菊次郎领他来到海边,又独自返回想去质问。但最终菊次郎放弃了,他带着抢来的天使风铃,回来蹩脚地安慰正男,“那个女人不是你妈妈,你妈妈搬走之前给你留下了这个风铃,只要不开心或者遇到麻烦就摇一摇,会有一个天使来帮你”。
北野武的电影中有许多定式的存在,他将这些事物都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来诠释电影的内涵。比如《菊次郎的夏天》中,大海是心灵的慰藉,风铃则是成为了一种爱的符号。北野武认为,人类的创伤体验促使人类自我疗愈。如果现实不能满足愿望,就需要一个精神寄托。就像菊次郎将母爱寄托在风铃上。风铃不仅代表正男对母爱的渴望,也代表了菊次郎对妈妈的思念。
回程中,菊次郎与正男的爱护和依恋,让菊次郎的父性回归。他感受到亲情的宝贵,也正视了曾被母亲抛弃的事实。在养老院,他隔着玻璃看着仍旧高傲孤僻,却又垂垂老矣的母亲,内心却得到了一种久违的平和。
这部影片表面上是讲述菊次郎陪正男寻找妈妈,但实际上是曾经处于精神困顿的菊次郎,在旅途中被正男的天真善良打动,最终改变痞性、解开心结,重新找回逝去的亲情,获得生存力量的过程。这也是片名《菊次郎的夏天》的真正意义。
年过半百的北野武,以此片与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达成和解
《北野武自述》一书中写道,“《菊次郎的夏天》本来就是一部不缺柔情的电影,而且取材自我的童年。我不会假装这部电影的情节跟我的童年没有关联”。实际上,这部电影正是北野武最具自传性质的作品。北野武用隐晦、包容的方式,以此片纪念已逝的父亲北野菊次郎。
北野武的父亲是社会底层的一个油漆匠。他冷漠少言又胆小怕事,但喝完酒之后就回家对母亲拳打脚踢。北野武作品中随处可见的暴力,最初就源于童年时对父亲的恐惧。可是一旦严肃又爱摆架子的父亲出了丑,又让人觉得特别好笑,这也是北野武戏谑的原点。就像童年的北野武第一次去海边,是和父亲一起,这也是父子俩最幸福的回忆。不过,那次明明不会游泳的父亲偏要逞强,结果差点溺水。
北野武回忆,“生前好像和父亲没有说过话的记忆。可是现在回想起来,他真的有点寂寞。这次的电影有点像扫墓孝亲的感觉,这也算是供养”。
《菊次郎的夏天》是北野武与父亲的“对话”,也是为自己缺失的童年圆的一个梦。他亲自出演“菊次郎”,希望能设身处地理解父亲的处境,感受他的孤独。影片前半部分,菊次郎一塌糊涂的生活,是对父亲曾经的一种写照;后半部分,对正男的关爱和陪伴,是北野武对父爱的憧憬。
影片最后,菊次郎去了养老院远远地看了一眼母亲。这个镜头的另一层含义,是北野武想弥补在母亲重病时,不曾探望的那段时间。
北野武一生都在与母亲抗争。母亲佐纪十分要强,为了让孩子们脱离寒门出人头地,她对教育很狂热。母亲担心北野武打棒球会耽误学习,所以连看见棒球手套都会生气。在母亲的严格监督下,北野武考上了日本著名的明治大学工学院。
可是为了对抗母亲,北野武选择了退学,离开家去作一名艺人。但没过多久,他就连房租都交不起了。房东告诉他,是因为母亲默默垫付才让他一直住了那么久。与母亲的抗争,北野武一直失败。
等北野武成名后,母亲月月要钱,如果到账稍慢就要破口大骂。在北野武眼中,母亲实在是贪婪不知满足。所以,母亲生病时,北野武仅去探望过一次。甚至母亲去世,他也不想回家守孝。
丧礼结束,北野武收到姐姐寄来的包裹,是母亲留下的一封信和一个存折。存折里是北野武每月寄给母亲的钱,一分不少。信中写道:当你说要去东京打拼时,我就很担心你会变成一个落魄的穷光蛋,因此我每月从不间断地要你寄钱回家,一方面刺激你去赚更多的钱,另一方面也为了替你储蓄。你的钱就是你的钱,现在就拿去好好利用吧!
北野武与母亲
每位导演呈现出的电影风格各不相同,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生命体验与感受不同。北野武将温情流淌在寡言孤独的小人物身上,并最终把它酿成噬心的烈酒,使观众久久不能平静。也许,在年过半百、亲历生死之后,北野武选择与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和解、与自我和解。
正如《菊次郎的夏天》中那句经典台词:风景如画,旋律优美。人生就像一次旅程,沿途会遇到各种风景,但最后我们都要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