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客家小吃与“金刚葫芦娃”

​至今仍记得自己第一次吃上杭客家饭菜的感觉,满桌子的鸡鸭猪肉,wtf?连一道青菜都没有,这让我这个从福州而来的犯了大难。所幸在拥有了一位客家媳妇后,习惯在改变之时,口味也在日异月更。

偶然间查找资料之时,翻到一篇文章是这么形容一位上杭老婆的:娶1位上杭老婆 = 拥有7个葫芦娃。这不正是金刚葫芦娃吗?仔细琢磨了下,似乎还真是一回事。客家女性应多数能冠以“传统”的标签,这样的传统指的则是:家庭观念。如果有人采访我身为应如何评价自己的妻子?我会这样讲道:“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勤于工作,体力超强,外表柔弱,内心刚强,缚鸡无力,遇流氓喊,一代红颜,伉丽情笃。”

上杭客家小吃与“金刚葫芦娃”_第1张图片
w.x:四方文舍

认识客家文化,可以从饮食口味和人物个性入手。吃是比较容易反映一个地区文化内容的,尤其对于外乡人而言,这里的“内容”是格格不入的,是需要时间理解并接纳的。我曾经不是特别理解,为什么内人做菜总喜欢加野菜或者草药之类的食材。上杭的客家人大多以山为傍,百草为邻,所以很自然的利用山间野菜、花卉、野果作食材,树根、藤蔓为辅料,来创造餐桌食物。药食同源,是最大的特点。

比如,鱼腥草煲鱼、鱼腥草煲黑猪肉、清炒珍珠菜、灯芯草蒸猪心、红菇炖鸡汤等等。

上杭客家小吃与“金刚葫芦娃”_第2张图片

内人做菜是个杂家,风格与我则是大相径庭。平时绝不肯轻易下厨,若是偶然操动几下刀具,定是今日心情大好。你幻想如她下厨今日必有齐人之福,她必然要让你打个下手,说:“这处理一下,那处理一下。”就俨然一副戏台名角的模样。客家菜她其实做的不多,常见于家常菜单上的无非几样:酸菜炒笋、辣炒上杭萝卜干、酸笋炒大肠以及各种草药煲个汤。姜是她特别喜欢用的调味食材,却是我最不喜欢的调味食材,以致于在遇到诸如蒸鸡、蒸肉、蒸鸭等盘菜,如若加入了大量的姜丝时,我心里就逃之夭夭了。

这还真是要从小就养成的味觉。

上杭客家小吃与“金刚葫芦娃”_第3张图片

满桌子的常规上杭客家盘菜要是吃不惯,但客家风味的上杭小吃,不管你出自任何地方的味觉,食后都会对其赞赏有加。上杭小吃我最喜欢的是这三样:油炸糕、兜汤和肉甲子。

上杭客家小吃与“金刚葫芦娃”_第4张图片

上杭油炸糕油炸后的形态,就像一朵绽开的小型向日葵。每逢回到上杭,我都必和内人说要吃油炸糕,因为只要一想到那个香气扑鼻、油而不腻的风味,确实会忍俊不禁。关于油炸糕的做法,据闻主料是适成比例的大米、黄豆,浸泡后磨成乳白的浆水,将大蒜白质部分以及捣成肉碎子的瘦猪肉或牛肉投入浆中。再将浆水盛入圆形薄铁皮瓢中,摊成碗口大小三四分厚,加少量的猪、牛肉碎子浆质涂盖,投入滚开的油锅中约炸三五分钟,至色泽金黄捞起来使油滴干。

油炸糕作为早点最佳,起床洗漱罢,配稀饭或兜汤食之,令人精神大爽。

上杭客家小吃与“金刚葫芦娃”_第5张图片

肉甲子,但上杭话里念“捏甲勒”,有些怪异的名称。它的形状与饺子相似,外皮是用大米浸泡在米果柴树(又名倒吊树)灰水中,磨成浆水后在熟锅中搅拌煮成淡黄色的灰粄皮子。而馅基本选用瘦猪肉切片捣烂,配之以特产香菰丝、冬笋碎丝,油炸尤鱼丝和少量切细的葱白,再加微量薯粉,制成馅心裹在皮中,捏成一个个椭圆形的包子。大火蒸十五至二十分钟,熟了端起即可食用。

上杭客家小吃与“金刚葫芦娃”_第6张图片

肉甲子表皮光亮富有弹性,最好就是趁热吃,配上生抽陈醋或者辣椒酱,一口咬下皮滑肉香。

上杭客家小吃与“金刚葫芦娃”_第7张图片

兜汤可算作是上杭小吃里最具有代表性的。11年我第一次去上杭,内人就曾带我去吃过兜汤。家里也曾做过几回,但吃过几次对比后就发现街上卖的还是好吃过家里煮的。刚出锅的兜汤滚烫滚烫,喷香喷香的,口齿留芳。

上杭客家小吃与“金刚葫芦娃”_第8张图片

客家话里的兜汤被称为“端在手上的肉汤”。由于有“猪兜”和“牛兜”两种,呈现出来的口感也完全不一样。猪兜,取猪瘦肉切成指头大小,拌入食盐、味精、酱油和香油,下芡粉用力搓匀,直到两者紧密“和谐”为止,然后将芡粉肉放入锅中,水沸略煮,加盐、味精、麻油、姜片、葱末即成。猪肉部位上等与否,会直接影响最后的口感。最佳的口感便是,当用汤勺装上一片猪肉送入口中,不用上下咬动,肉自然滑入食道,嫩得像豆腐。

牛兜做法和猪兜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作为主材的牛肉必须煮烂。夏季吃碗兜汤,可以和饥饿告别;冬日来碗兜汤,全身容易暖起来。

上杭客家小吃与“金刚葫芦娃”_第9张图片

福建美食名家张建华先生曾说道:“以兜汤随处可兜,无处不兜的特性,冠以“社交明星饮食”的名头最为合适。这做法如何,味道如何,都不如兜的如何,能够兜得精彩,兜得够味,正是人间一大快事。

这最后一句,实乃深得我意。

你可能感兴趣的:(上杭客家小吃与“金刚葫芦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