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女孩,她靠一本日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1942年,为了躲避德国人屠杀的安妮·弗兰克,藏身于密室内,为了纾解心中的恐惧与苦闷,她每日坚持写日记。

1947年,她的日记被整理出版成《安妮日记》,一经发行,全世界为之揪心、震撼。

求学女孩,她靠一本日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_第1张图片

因为日记,往往传达的是主人最真实的心情与渴望。

但我们今天要讲的,并不是一个令人痛心的黑暗故事。

而是一个求学女孩,因为日记而改变命运的故事。

“学校没有书了,你先喂羊羔,等把羊羔喂大,把它卖了,你再去学校就有书了。”

马燕是宁夏西海固同心县预旺乡张家树村的一个普通回族女孩。

她所生活的地方——西海,是中国最贫困的地方之一,1972年就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认定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

求学女孩,她靠一本日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_第2张图片

在这样的地方生活,无异于开启了人生的“困难模式”。

当地的大部分女孩,在上到小学三年级时就只能辍学回家帮工务农,到了十五六岁就被父母安排结婚生孩子。

在马燕三年级的时候,家里已经无法负担她和弟弟的读书费用,按照当时重男轻女的传统,只能是马燕辍学。

马燕妈妈骗她说:“学校没有书了,你先喂羊羔,等把羊羔喂大,把它卖了,你再去学校就有书了。”

求学女孩,她靠一本日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_第3张图片

小小的马燕选择相信妈妈,每天辛勤割草、干活、给家人做饭,闲下来就蹲在小羊羔前面,只盼着它快快长大,小羊羔在她的陪伴下茁壮成长,可她的求学心愿却停在了原地。

每当她都站在家门口眺望同学们去上学的背影,她就泪水涟涟。

在离开学校的之前,她的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

“妈妈,如果我上不了学,我的眼泪一辈子都流不干。”

为了打动母亲坚硬的心,她想方设法的把从小学四年级起坚持写下的4本日记让弟弟送给妈妈,以读的形式转达给不识字的妈妈听。

幸运的是,白菊花并非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当听到孩子稚嫩的声音念到:“妈妈,如果我上不了学,我的眼泪一辈子都流不干”时,白菊花终于决定借钱让女儿上学。

求学女孩,她靠一本日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_第4张图片

可按照马燕家穷困的家境,即使借钱让马燕继续上学,也只是朝不保夕,她随时都可能再次失学,一想到这里,幼小的马燕心中常常压满了焦虑和苦恼,但她从不懈怠,反而更加积极的学习、努力的面对生活。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2001年,命运女神的眷顾来临。

法国解放报的驻华记者比埃尔·阿斯基来到马燕的家乡进行采访,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读到了马燕的日记。

求学女孩,她靠一本日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_第5张图片

比埃尔被日记中质朴的文字和强烈的心愿所震撼,作为一个记者,他感受到这个女孩身上不肯屈服的精神,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帮助这位顽强的女孩把书读下去。

2002年1月14日,《解放报》以两个整版的阵容发表了比埃尔撰写的《我要上学》的长篇通讯。马燕的故事一经刊出,立即引起法国民众的关注。

求学女孩,她靠一本日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_第6张图片

2002年《马燕日记》图书在巴黎首版,其后迅速被译成5国文字,并跻身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和日本等国畅销书排行榜首。

以马燕求学故事为原型的国产影片《上学路上》还获得第24届金鸡奖4项提名。

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人纷纷捐款,彼埃尔·阿斯基利用捐款成立了“阿斯基-马燕基金会”,马燕也捐出了2/3的稿酬用来资助预旺乡的孩子,并且顺利的完成了学业。

马燕对于读书的强烈渴望,最终打动了全世界。

或许她本来是不幸的,贫穷遮蔽了她的天空。但她也是幸运的,在许多双陌生的手的温柔帮助下,她最终触摸到了人性灿烂的星光。

为了能让更多的“马燕”能够顺利上学,尚学去针对贫困中小学生教育领域进行1对1扶贫,关注儿童心理健康,为贫困学子提供资助渠道。

让每一个不肯屈服的孩子,不会陷入独自抗争的困境。

因为我们相信,只要能循着爱的回响,在旅途的前方,必能找到光芒。

你可能感兴趣的:(求学女孩,她靠一本日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