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与邦——读《道德经》第五十四章

原文: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译文:

天下有形的东西,容易别拔去;有形的执著,容易被取走。唯有善于建德持道的人,建于心,持于内,也就不能拔去取走了。若能世世遵从这个道理而行,则社稷宗庙的祭祀,必将代代相传不绝。

拿这种道理贯彻到修身,必定内德充实,不需外求;身既具备以道理,再贯彻到治家,则比德化家人而有余;以此德行贯彻到治乡,必能德化乡人而受尊崇;以之贯彻到邦国,必能德化邦国而丰盛;以之贯彻到天下,也势必能普遍地德化天下人。

德行既修,便可以我一身观照各人;以我一家,观照其他各家;以我一国,观照其他各国;以我现在的天下,观照现在和未来的天下、至于谈到我何以能够知道天下的情况呢?那就是由于这一道理。

引语: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善于建树的人不会被拔除,善于把持的人不会脱落、为什么?因为他以众人的建树为建树,以众人的把持为把持,没有私自的利益,因此也不会有个人的损失。

道家和儒家一样,都强调修道先要从自身做起,然后由远及近,由内向外推广。《大学》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并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后人概括为“修、齐、治、平”,成为儒家修养论的基本公式。老子在这里强调修道先要从修身开始,然后修家,然后修乡,然后修邦,最后修天下,使大道逐步普及,流泽天下。修身是根基,根基不来,则枝叶不繁,为国为民会成为一句空话。

你可能感兴趣的:(身与邦——读《道德经》第五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