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生活需要仪式感,到底是矫情还是必要?

都说生活需要仪式感,到底是矫情还是必要?_第1张图片

说到仪式感,我虽然很赞同,但也有点不以为然。什么西方情人节,520,七夕,圣诞节,万圣节,似乎每一个节日都能成为朋友圈撒狗粮晒幸福的理由。看多了也腻了。什么节不节的,不都是矫情?

不过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却使我彻底的改变了想法。起因是儿子的一件事,让我特别自责和愧疚。

都说生活需要仪式感,到底是矫情还是必要?_第2张图片

没有仪式感,得了金牌失了开心

刚刚过去的全国跳绳联赛,儿子一不小心得了个金牌。我和孩子爸都很替他开心,可是他自己一直闷闷不乐。仿佛这个奖与他无关一样。

比赛当日是周六,他的赛事安排在下午,是一个四人速度接力。比赛完回来后,他就说自己卡了两次绳,可能没戏。我想着毕竟是第一次参加,赛前特训的那段时间刚好生病耽误了,能够继续参赛就不错了。

晚上,跳绳老师在群里说明天下午3点半要到学校参见颁奖典礼,我也没有多放在心上,只是催着孩子把老师布置的文化作业赶紧写完。下午一点多孩子们就开始睡午觉,三点闹钟响了,我叫儿子起床,他动都不动,我问他要不要回学校参加颁奖典礼,他也没吭声。我想就算了吧,反正咱孩子也没得奖,颁奖典礼也就是个仪式而已。

都说生活需要仪式感,到底是矫情还是必要?_第3张图片

到了下午五点,才看到一个同学妈妈的信息,“怎么还不来学校领奖呀?”这时我才懵了,一打听,原来儿子他们团队得了金牌,可是领奖的时候,少了他一个人,金牌和证书都在老师那里。群里老师发出来的集体合照,唯独没有他的身影,他特别伤心。

第二天放学,儿子才从老师那里拿到金牌。金牌扔在书包,回来都没有拿出来秀一下,一点也没有冠军的喜悦感。

现在我们似乎已经被各种文章洗脑了,“生活要有仪式感”,“没有仪式感的生活只能叫活着”等等。不过这一次,我懂了也信了。

全国性比赛的颁奖典礼,对于孩子来说是他第一次参加的大型比赛,这么大的舞台,我却因为自己的疏忽,而让孩子缺席了。缺少了颁奖典礼这个仪式,得了金牌却失了开心。和金牌相比,我觉得孩子的开心更重要。我相信即使孩子没有得奖,能和同学们去参加颁奖典礼也会特别的开心。因为比赛这个事终将在他的童年记忆里留下深刻的美好的一笔。

我在心里一边自责自己是个失败的妈妈,一边想着要怎么让孩子在心里找点补偿。后来,我们特意全家一起去外面吃了一顿饭,美其名曰给儿子庆祝得奖,他的心情总算有些好转,终于肯和金牌拍照留念了。

之前微博上有说南昌某大学的一名毕业生的父母专程请两天假,从青岛赶来参加他的毕业典礼。这位父亲在被参访时说,这是女儿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要一起见证。我当时还感慨,只能说这孩子家里不差钱。现在看来,我自己是多么的浅薄。

经历这一次的事件,我想,以后孩子的任何重要时刻,我们都不会再缺席了。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而仪式感,让这个告白变得与众不同。

都说生活需要仪式感,到底是矫情还是必要?_第4张图片

仪式感,细化幸福的感觉

一天,儿子跑回来跟我说,“妈妈,星期六是小Z的生日,他给我发了邀请函,说要在鱼店(小区一家环境优雅的餐馆)办一个生日趴。”

“这么正式,那很好啊,恭喜你接到了好朋友的邀请函。”到了约定的时间,我们准时到达鱼店,发现包间里还精心布置了一番,挂满星星形状的彩灯气球,加上硕大的“Happy Birthday”字面气球,场面温馨热闹。那天孩子们玩得特别开心,大人们也相谈甚欢。

后来有一次小Z的妈妈跟我吐槽,为了给孩子办这个生日趴,还和老公吵了一架。老公说小孩子家家的,过什么生日,定生日蛋糕也就算了,还专门花钱去餐馆里弄一个包间,这么小就这么奢侈,是不是有点过分。今年办了生日趴,那明年是不是还要玩个更刺激的。

可是小Z妈妈却不这样想,生日一年也就一次,女儿对这个生日期盼的太久了,生日装饰也是老早就中意的了。为什么就不能满足一下,让她开心呢?

小Z爸爸在女儿的甜蜜攻势下妥协了,这才有了这个生日趴。不过办完生日后,连小Z爸都觉得孩子发自内心的满足感,让他特别感慨。过生日还是有一些仪式感的好。仪式感就是让爱的表达细节化,真实化,让对方实实在在接收到爱的讯息,更能体会到幸福的感觉。


都说生活需要仪式感,到底是矫情还是必要?_第5张图片

记得《小王子》的故事里有这样一段对话:狐狸建议小王子每天在相同的时间来,“如果你下午四点来,那么我从三点开始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接近,我就越幸福。如果到了四点你还没来,我就会焦虑,这就是幸福的代价。但是,如果你来的时间飘忽不定,我就不知道该在什么时候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

小王子问,“什么是仪式感?”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仪式感,不就是把平凡的日子过得不平凡吗?


都说生活需要仪式感,到底是矫情还是必要?_第6张图片

仪式感,是一种生活态度

很多人跟我之前的认知一样,觉得仪式感是有钱人玩的游戏。比如情人节送999朵玫瑰,得多浪费呀,吃顿饭多划算。儿童节带孩子去迪士尼,多折腾呀!到处都是大人孩子,吵闹不堪,浪费钱又浪费时间。

其实,仪式感和有没有钱真的没多大关系。新疆作家李娟小时候和外婆、母亲生活在荒凉寂寞的沙漠里,生活物资奇缺,居无定所。可是这样艰难的日子里,妈妈却用一个玻璃小缸奇迹般地养着几条金鱼,这些金鱼就像黑暗里的光,点亮那段穷苦的日子。

李娟曾在《冬牧场》里说,人之所以能够感到“幸福”,不是因为生活得舒适,而是因为生活得有希望。

仪式感,不就是能给人带来希望的小细节吗?

都说生活需要仪式感,到底是矫情还是必要?_第7张图片

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也是可以被各种仪式感填满的。我的朋友圈有位妈妈天天晒给孩子做的早餐,几片面包,一小碗粥,两块水果,不能再简单的食材经过了精心的摆盘,变得特别精致。吃着妈妈牌爱心早餐的孩子,一整天的心情都是美美的。

我们或许没有那么细致,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精心准备,但仪式感是可以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比如早上上班前给孩子一个拥抱;周末早晨带孩子跑步打球;陪爱人一起去菜市场挑选新鲜的食材;睡前给孩子讲绘本故事;陪爱人聊聊今天发生的事。

仪式感并不是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和精力,需要的只是多一点耐心。仪式感,是一种生活态度。注重仪式感的家庭总能把平淡无奇的生活过得充满诗意,好好享受过程,捕捉幸福的瞬间。

仪式感,谁说不是必须呢?愿每一个家庭,都能在小小的仪式感中收获幸福。

-END-

作者简介:Amy,80后二宝妈,带娃一起成长,不断给自己贴标签的素人妈妈。和孩子一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公众号:如月如徐

你可能感兴趣的:(都说生活需要仪式感,到底是矫情还是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