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两位作者阿比吉特·班纳吉(AbhijitV.Banerjee)和埃斯特·迪弗洛(EstherDuflo),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教授。凭借一本书在经济学领域获奖,对社会的影响肯定是很大的。

为什么贫穷,为什么穷人摆脱不了贫穷?这是《贫穷的本质》这本书探讨的主要问题。

感谢江老师的讲解,对人性的深度解读。为什么贫穷能作为一种基因在家庭中传承下去?自身是不是有限制自己发展的因素在里面?听完老师的讲解,是对自己的行为的一种调整和帮助。哪些行为让我们过的好,哪些行为导致我们贫穷。把这本书分享给大家,并不是说去抨击谁,去褒扬谁,客观的分析一下我们的性格里有多少性格让我们走向富裕,有多少性格阻碍我们走向富裕。

基于让大家受启发这种初心来分享,贫穷的定义:贫是指心里匮乏(知识,认知 理想)的状态;穷指物质匮乏(收入,资产)的状态;贫穷指心理和物质的双重匮乏状态。举个例子,一个人做生意赔了,不能说他贫,他的内心很强大,很充盈,所以还是会东山再起的。一个人一夜暴富,有钱但是贫,没追求,不学知识,目标性不强,早晚会会到穷的状态。单贫会生穷,单穷会生贫,会形成恶性循环,相辅相成。

乔治•奥威尔说过:贫穷的本质是消灭未来。一旦进入贫穷的状态,你不会想未来,只想当下缺什么,你就一直想缺的那部分,把你所有的能量,水平聚焦于你当下的时候,你就不会有长远的想法,不会有长远的追求了。也就是经常讲的,每天都对了,一不小心一辈子错了。撒切尔夫人讲:贫穷是一项人格缺陷。把贫穷当成一种人格去看待,穷是人格有问题,虽然有贬低人的意思,但是还能流传这么广,肯定有他的道理。

接下来举几个例子:失恋男孩的故事

一个小伙子跟一个谈了七年的女朋友分手了,小伙子就大吼,你就不能再给我一次机会吗?你就非要找个有钱的吗?难道我们的感情就那么不值钱吗?难道你以前都是骗我的吗?各位听完这个故事觉得这个女的这么拜金,怎么这个样子。这个女的就跟他讲 七年了,我给了你多少机会,你现在连房租都交不起,房租的钱都是我挣的,我还要再给你多少年机会,我有多少青春要等,这个女的是这么来回复他的。大家来想一想,这个东西他怨谁呢?你说一个小伙子去奋斗,他稍微拼搏一点,稍微勤快一点,稍微努力一点,他还能交不起房租?你房贷可能挺困难,但是你房租总归没有那么多钱吧,对不对。所以你连房租都交不起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你自己肯定有问题的。

鸡蛋的故事

有一个人买了两只鸡,想多下鸡蛋,他媳妇就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多鸡蛋。这个人就说鸡蛋多了就能换小羊了,小羊多了就能换牛,牛多了就能多盖房子,那时就能再娶一个了。听到这,他媳妇直接把鸡蛋打碎了。穷人幻想着由一个事物能够想到未来,当这个鸡蛋打破后就破灭了。

穷富大作战 —香港电视台很有名的一期节目

节目组找来了很多有钱的富人,给他们五天时间每人15港币,能不能找到一个脱贫的方法。一个叫艾瑞克的富豪加入了五天改变命运之旅,刚开始信心满满。到晚上就睡到公园的躺椅上,枕着纸箱子,盖着报纸,这是穷人的标配,半夜被蚊子咬的睡不着觉。到上午找了一个送外卖的工作,下午就被辞了,太慢,老板给了他100港币。然后他就一直考虑吃饭和睡觉问题,在哪里睡觉,吃什么,这种挣扎中就没有精力 没有时间再去考虑未来了。有几个富豪三天就撑不下去了,退出。他撑了五天彻底走向崩溃了,贫穷的根源就是贫穷,也没办法想理想,哪有功夫想理想,都被现实给制约住了。这个时候天天不是这事就是那事,哪有功夫想理想去。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一旦进去就很难突破出来,就很难走出来,所以说,穷变富是相当难的一件事。

亚马逊的创始人贝索斯问过股神巴菲特一句话。你投资这么厉害,为什么不是所有人都向你学习呢?巴菲特就回答了很经典的一句:不是所有人都想慢慢变富。巴菲特90%的财富都是在他50岁以后才积累起来的。

我们做的事少,但是想要的回报却特别大。也就是说,喜欢动心,不喜欢动脑,这是影响变好的根本因素。人动不动就能动心,但不是每件事都能让你动脑。

贫穷的原因:

1.大多数穷人试图通过生育更多子女,婚姻安排,借高利贷来规避可能出现的养老,自然灾害,疾病等风险事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病致贫,因灾制贫等等。

2.不做长期投入的事情,比如教育和学习,希望把钱花在立杆见影的地方。比如零食,爱学习的穷人,用学习满足自己对抗未来焦虑,恐惧的心理需求,并非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自我提升。教育和学习的回报周期很漫长,不喜欢在长周期回报的事上做投资。有系统的学习,而不是满足心里需要。古罗马的皇帝是哲学家,有一次号召国家的经济学家研究经济的本质是什么?经济学家费了很长时间整理资料总结了一句话,叫: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3.穷人基于自身的认知而无力(无能力,无意志力,无控制力)进行改变。因为现状是他们的舒适区,如果不是舒适区早就脱贫了。一则后果究竟如何难以预料;二则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实践,甚至要付出很大的勇气。所以安于现状是最舒服的选择。穷人喜欢把自己的前途寄托在自己的假设上,寄托在自己的幻想上,不会做长期收益的事。有一下子脱贫的吗?有,要不然就不会这么做了,他把这种偶然事件当成大概率事件来看。富人想资产升值,穷人想满足当下。

贫穷是一个舒适区,在里面待久了也就习惯了,要是去奋斗,万一不成功怎么办,奋斗需要克服很多困难,需要克服很多问题。这个时候又需要很大的勇气,还要受折磨,想想还是穷比较舒服。穷最可怕的地方是穷还挺舒服,还穷的开心,形成舒适区了,一改变自己前途不可预料,改变自己很痛苦,想想还是这样吧。一个人如果穷受不了,他会立马变得不穷,正是因为他还受的了,才还一直穷。

眼前缺乏什么就去在意什么,大部分人想的是我能干点啥,很少人讲我能成为啥。to do的人多,to be的人少,目光被定格在自己缺乏的东西上。

贫穷是一种家庭基因作为传承,从小到大父母给我们讲的就是好好学习,将来找个好工作。家庭中几乎很少给我们讲过这样的话,好好学习将来找几个人为你工作;从小就给我们讲,那东西太贵了,我们买不起,一开始给我一种配不上 家庭传承是我们配不上;出去小心点,别被别人骗了,很少这样讲被骗不要紧,长经验就行,吃一堑长一智。就是我们配不上的思维从小就是不行的思维,从小就是提防世界的思维。所以说跨越社会阶层何等难。

今天我们生活在同一时刻,我们活的不是同一时代。

农业时代讲究的是勤劳致富,肯干,能干,多干。

工业时代讲究的是保障,找一份好工作,铁饭碗。好工作的标准:事少钱多离家近。30年前一个家庭出个双职工,这个家庭百分百被人羡慕。

商业时代就是挣差价的思维。

信息时代是兼职创造,是能力放大器,品牌放大器。你有一个能力通过互联网无限放大。以前一个世界五百强要几十上百年,现在不到十年就可以做到。

共享时代是万物不归我所有,但万物却归我所用,我讲究用,不讲究有。

时代不一样,就很难聊到一块去。你跟一个农业时代的人讲钱生钱,他就说你是骗子,因为他没活在这个时代,没有活在这个圈里。

你想获得初级满足,放飞自我就行;

你想获得高级满足,就必须自律;

你想获得顶级享受,就要经历自我煎熬。

最后,总结一下别想着让自己做点什么,先让自己成为什么。人动不动就想眼前缺乏的,眼前再难,也别忘了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目标。临事练态度,相信有未来。我是凌晨五点的独孤行,我们下期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