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县语文学科中心组2019年课标学习心得选编

  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任县第二中学  董立芹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以来,我一直都在认真学习体会。通过学习,我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积极运用这些理念和方法转变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也意识到很多问题:

1、教学目标的膨胀与简化

教学目标的膨胀表现为两点,其一是对三位目标理解和把握的偏差,不能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不能把三者有机融合。还有就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就深不就浅,就多不就少,甚至深挖洞,附加很多教学内容,使得教学目标和任务膨胀,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教学目标的简化,主要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之对“有效教学”的片面理解,因而导致追求即时性的教学效果,忽视三维目标,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2、“对话”的形式主义倾向

这种形式主义倾向表现为:简单的理解“对话”,老师设计好一连串问答,一问一答满堂问,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情况比较普遍;合作学习成为简单的过程,甚至是摆设。

教学过程中,学生、老师、教材、教材编者等构成了多重复杂的对话关系。对话的基础是民主平等,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主体地位;对话的前提是问题,激发学生去思考与解决;对话的核心

是探究,要让学生主动地、合作的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老师参与对话、组织引导对话。对话其实是人与人心灵的沟通与交流。如果老师仍然是控制学生、控制课堂、控制教科书的志高无上的权威,如果忽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真正问题,如果学生的学习仍然是被动简单地应付与完成老师的问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没有探究性的学习,那么,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3、综合性学习目标难以落实

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普遍重视不够,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做,或者做的很少,也有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倾向。

4、需要进一步重视学生读书与写字

“少做题,多读书”的要求,仍然需要大力倡导,学生阅读趣味与品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应建立相应的指导、考核和管理制度予以保障,提高必要的阅读资源予以支持。学生写字需要进一步重视,提高写字质量。

5、教师的语文素养需要进一步提高

教师必须掌握正确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育方法、先进的教育技术。除此以外,语文教师还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现在比较重视教师的说话、写字等语文文字的基本功,这很重要,但教师的学养也很重要,课堂上有许多问题是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不确定而造成的。

此外,社会转型期的各种思潮,浮躁的社会风气,舆论的炒作,也不是的影响与干扰着课程改革的实验。地区之间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大量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和教师水平相对薄弱,也影响了新课程的实施。

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和梳理,更有利于明确我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着上述课程理念,我在教学中努力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每一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我都会以这样的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巩固、课外拓展。课前预习具体让学生做到: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手中的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提前解决。

2、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

3、熟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思考自己那些地方还没有读懂。课内探究过程中做到具体解决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学生问题解决的前提下,再解决老师提出的学生尚未想到的问题。此环节的实施,关键要做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合作探究学习为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从而做到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课后巩固就是要求学生做到对当天学到的内容进行及时巩固复习,在教学中我采用课堂随堂检测卡的形式。课外拓展就即咱们平常所说的以一篇带多篇,通过学习一位作者的一篇文章拓展、激发学生去阅读这位作者的其它文章;通过学习一篇文章推荐、激发学生阅读其它相似的文章等。

二、拓展学生的阅读,以名言警句、优秀诗文、中外经典等引领学生的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阶段目标中指出第三学段的学生在阅读中要做到“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对于我们有55人的这个大班怎样完成课程目标中的这些要求呢?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名言警句背诵、古诗文诵读、中外经典品读三管齐下的办法。具体操作如下:

1、名言警句背诵

名言警句用简短的话语向我们昭示了许多学习的方法、做人的道理等。因为它比较短,容易背诵,而且蕴含的道理让人一读就懂,所以深受同学们的喜爱。鉴于此,我在班里组织了进行名言警句积累的活动,上课铃一响,同学们便依次站起来背名人名言,全部背过后,再进行新课的学习,此活动从我接这个班开始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2、古诗文诵读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文教局对我们五年级古诗文诵读篇目的要求,怎样让学生的古诗文诵读做到扎实有效,为此我想尽了办法,因为我班人数比较多,如果在课堂上依次检查学生们的积累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后,我采取了运用古诗文积累过关卡的形式。即在课堂上随机抽取人员背诵,发放过关卡,有他们再去检查他们组其他成员的背诵,并且负责发放过关卡。过关卡积累到30张就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学士,积累到40张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院士,积累到50张就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博士,积累到70张则被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博士后。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积极性,我还采取了与学生共同背诵的形式,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目前,此种活动的方法还在积极探索之中。

3、中外经典品读

对于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我则主要利用学校图书室的资源,分期分主题向我校的图书室借阅图书,并且保证每本书抽出两课时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内阅读,其余部分在课外进行阅读,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加强综合性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是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为此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有意识地布置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品德。

1、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平常的教学中,我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开展课题研究作业,如:挖掘传统节日课题研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课题研究;单元整体推进课题研究、主题学习实验、经典诵读实验等,在研究过程中,我通过调查、分析,明了了实行这些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组撰写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并且根据各个课题的特点,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研究活动。例如,在挖掘传统节日方面,我根据各个节日的特点,每次活动的开展,主要分以下几步进行:

(1)查阅有关节日的资料;

(2)围绕节日的特点开展一次活动,写出活动日记;

(3)看有关和活动节日的文章,根据年级特点摘抄或写读后感

(4)搜集与该节日有关的名言或俗语等;

(5)写出节日活动感悟。并且,每次活动之前,我都以他们居住的远近划分成各个组,选出组长,组长带领组员写出详实的活动计划,活动结束之后,写出详实的活动总结。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进行了充分挖掘、探究,孩子们对这些节日的由来、意义有了充分的认识与了解,并且我们以挖掘传统节日为契机,对平常的节假日进行了拓展探究。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内功,学生的综合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

2、布置主题教育作业,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会做人。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确实是,有时一味的说教,讲大道理,不如让学生亲自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感悟,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为此在平常的作业中我经常布置一些体验性的综合性作业,例如:今天我当家,我被冤枉了,考试时我的钢笔没色了,……通过这些作业的完成,学生体验到了父母的艰辛,体验到了应该学会包容……并且做到了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一举两得。

3、鼓励学生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

在活动中,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审美,结合活动,学会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对于《语文课程标准》,我还需继续学习,切实地做到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任县第二中学  李玉静

  说真的,新课程实施已经多年,但我并没有认真地去研读过新《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上也是浑浑霍霍,这个学期以来,我摆正了心态,挥手告别过去,认认真真,真真正正地研究教学,以求自我专业的发展。因此,带着疑问,我认真地学习了这个新课标,再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以下心得体会:

一 、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

2、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二、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要积极主动合作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智力发育低下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生理缺陷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激励每一位学生,面对学生的活动成果,教师应喜出望外、赞叹不已:“科学的发现总是属于孜孜不倦、顽强探索的人”;面对学生的创新想法,教师应不耻下问:“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应热情引导:“换个角度想想,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呢。”同时还特别应处理好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学习内容中的知识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的气氛中,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新课程实施,而教材和教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角色,新教材仅提供一些简单的素材,因此,还要我们教师细心揣摩发现与教学背景相关的素材,挖掘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日渐完善,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充实自己,不断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课程的实施中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只要我们勇于实践,不断探究,我们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不断发生的问题,真正做到“用科学深思的目光、追求真理的激情去感染学生,用聪明智慧的火花点燃每一位学生”。


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任县二中 谷晓勇

近日,我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我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现将自己的感悟总结如下:

一、 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因此,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是必须的。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的。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体会语言文字之美。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   

四、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课文中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上,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任县第四中学 邴国安

通过对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仔细研读,让我对语文的概念和作用有了全新的认识。语文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提高人的内在修养和文化底蕴的重要手段,甚至对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当今世界,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同时也在要求着人类必须与时俱进,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以下就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重新认识语文的重要性

 一位教育大家曾经说过,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而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进行全面的剖析,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

如果教师的思想观念不转变,即使是制订了再完美的新课程标准,也执行不了。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认为语文教学重在工具性,但我个人认为:新课程标准除了肯定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语文的人文性。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转变观念。在转变观念时,有些教师认为应该彻底否定原来的教学观念,我不赞同这种看法。强调要转变观念,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全盘否定,而应该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扬弃。

三、语文教师要学会转变角色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从教导者转变为服务者,强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都是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陪伴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主角,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一定要围绕学生的学服务。这样,教师要转变为服务型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三备”,一备学生、二备教材、三备教法(包括教具)。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比较科学的教案,为学生所想,想学生所需,解学生所难。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四、提高评价建议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在考试中对人才选拔,而忽略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培养。而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现在社会不仅仅要求语文人才具备一手好字,一手好的文章,更需要的是,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

语言文字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在当今社会各种文化的相互冲击下,语文课程标准给语文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当然与之并存的还有新的挑战,对于此,我们教师与学生都必须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的修养,促进自身精神的成长。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任县第四中学 张思

走出大学校门成为一名语文老师已三年多。作为学生时,有老师的指引,我们知道学什么,该如何去学;而初为人师,对于“教”有着数不尽的迷茫。这三年以来,更多地是凭着自己学习中的知识积累与自身的情感态度来传递给学生。通过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我对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课程目标与内容,都有了更清晰,更具体的认识。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到哪种程度也更加明确。今后,不能再单凭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感性的认识来进行教学。

课程标准课程性质中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通过学习使我更加明确,语文课程要学习的是“语言文字的运用”。想想我们每天学语文,到底是为了什么?归根结底是为了“运用”。这才回到了语文的本源。比如我们每学一篇课文,或教学生学生字,或教学生学词语,或教学生学阅读,或教学生学习作,我们教来教去,最终目的还不是让学生把这些生字、词语、阅读的方法、写作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吗?这也正是说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恰恰只是就书本而教书本,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语文的实践性和工具性,学生总是学这样空洞的语文,兴趣自然是提不起来。

课程设计思路中也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在课堂上,多一些小练笔,作业的布置也要多一些知识运用的题目,而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语文课堂也就不再是那么枯燥乏味,老师的话也不再是催眠曲,使学生一听就想睡觉。

学习中收获很大,也依然有疑惑。转变教育理念是我们一直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每一位老师都清楚地知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却无法真正实现,尤其面对来自农村的这些孩子们,基础薄弱,社会实践经验极其缺乏,情感单一。更是难以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当自身接受的思想理念难以达到效果时,索性采取更生硬的实践,我说你听,我念你写,深陷师生都很畏难的泥潭。

学生时代,我们无休止的学习。作为老师,我们依然不能停下学习的步伐。最后,用印度圣雄甘地的一句话来自勉,去学习吧,如同你将永远活着!


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任县永福庄中学 孙会芳

通过这次培训,对我对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下面将我的学习心得小结如下:

一、 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中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教学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四、多鼓励,多表扬、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课改要求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训活动是短暂的,但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专业上,对我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提高。专家及名师结合自身的成长给我们做的一场场精彩讲座,为我们教师的健康成长又一次指明了方向,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己,时时处处都要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并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初中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

                          永福庄中学 王玉霞

不知不觉间已身为第一线的老师任教十年了,从课改理念的学习,到深入课堂进行课改实验,本人从中受益匪浅,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教学的思考促进我的专业成长,也让我尝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语文新课标从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这对老师是一次机遇、一个挑战、一次考验,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运用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中?

一、加强理论学习。

经过十年的教学实践,我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以“贯彻以学为主的基本思想——即把学生看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新课改指导思想。比如,在教学课文之前我经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读课文后根据本人制定的学习目标再讨论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作业也可自主确定。这样,就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还参与了目标的制定和作业的布置,从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可以在自学阶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成就感。

二、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

我们都会这样认为: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这种健康的学习情感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比如七年级五班的学生何雨晴,语文基础差,是属于基础差的学生,我本着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的理念,经常发现他的优点,尊重他,表扬他,而且利用课堂上的潜移默化,让这位难教的学生从心里接受一些好的教育理念,结果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他第一个交家庭作业,课上经常举手发言,对语文的兴趣日益浓厚,慢慢地开始看课外书籍,期末考试从不合格提升为63分。有效课改教学在他身上得到体现。

三、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新学期伊始,介绍学习方法,如:什么叫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善于利用校内、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提出学习要求,如:每周要背诵并默写“课外古诗词背诵”其中的一首。一学期内要阅读完“名著导读”中的所有作品,并写好读书心得等。

语文是一门交际工具的学科,是人类语言的基础,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本人特别注重对学生字词句的积累,这是学生理解说话写作的基石。针对那些放不开手脚,腼腆害羞,知识面窄,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加强诵读,特别是现代文的诵读,优美的语段的背诵,古诗文的背诵等;加 强造句练习;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特别是课前 5 分钟演讲,既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实施了有效教学。学生敢说了,逐渐会说了,也提高了作文能力。 再次,认识到实施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

总之,在改变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尝试着新的方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己在专业上发展和人生的成长。


课标学习心得

            任县第三中学  熊洁

近期,我学习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感受颇深。新课标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我认为,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但长期以来,我们往往只重视研究教法,而忽视了学法的研究。其实,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是我们研究教法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

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强化两种意识:一种是民主意识,即语文教师要创设课堂氛围来保护学生作为对话人的主体地位,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另一种是人本意识,既然学生不是承纳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那么,教师就要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同时,加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教育,全面发展其情感要素和能力要素,促进学生去求知,进而乐学,这样,学生以兴趣为动力,以自主学习为习惯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将得到可靠的保证。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由教科书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新课程的创造者,大胆鼓励学生自学。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再引导,要把教师讲解的时间缩减到最低限度,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放宽到最大限度,这样才能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奠定基础。学生可根据自己学习的程度确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利用课本上的单元提示、课后探究练习等理解课文,甚至有权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我在教学《狼》一课时,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登台表演,同学们利用各种各样的道具,表演得惟妙惟肖。在准备的过程中,他们充分自学了课文内容,这样的学习过程让他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而且自学后的效果往往比教师讲解要好许多。更重要的是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有了提高。因此,教师要真正解放思想,充分相信和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行民主化教学,放手让学生去学习、体验、思考、探究、交流;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自己选择学习方法,自己探究课文内容,自己感悟文章主题,自己收集整理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最后达到拓展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但教师也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在必要的时候,教师应该适当引导点拨。   

引领思维方向,使学生多角度获取信息,摸索“学法”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手段。语文学习过程,重在总结规律性的认识,每上完一节课,学完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一册课本都要让学生整理总结,这样,学生可以不断地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学习方法更科学、适用、灵活,再用这些知识、方法去解决新的实际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功效。这样语文能力才可以提高。例如,我遵循整体感知――局部赏析――整体总结的规律,从文体角度引领学生思维方向,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摸索学习规律。通过一个单元的教学启发,有一位同学在自己的考点本上这样归纳“记叙文的分析方法是:把握主要的人和事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段落、中心、层次,品味妙句与中心的联系,篇章构思;写作启示,语言特点。”这样的归纳对学生今后自己分析记叙文肯定有极大的帮助。可见教师只有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多角度获取信息,才能促使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规律,提高自学能力。   

“新课标”的实施给日常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们的学生越发活泼与可爱,并且不乏思想上一次次的灵光闪现、不乏一些对生活、社会的深层思考,同时也在浑然不觉之中感受着知识的滋养。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限度,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放宽到最大限度,这样才能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奠定基础。学生可根据自己学习的程度确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利用课本上的单元提示、课后探究练习等理解课文,甚至有权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我在教学《狼》一课时,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登台表演,同学们利用各种各样的道具,表演得惟妙惟肖。在准备的过程中,他们充分自学了课文内容,这样的学习过程让他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而且自学后的效果往往比教师讲解要好许多。更重要的是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有了提高。因此,教师要真正解放思想,充分相信和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行民主化教学,放手让学生去学习、体验、思考、探究、交流;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自己选择学习方法,自己探究课文内容,自己感悟文章主题,自己收集整理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最后达到拓展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但教师也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在必要的时候,教师应该适当引导点拨。   

引领思维方向,使学生多角度获取信息,摸索“学法”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手段。语文学习过程,重在总结规律性的认识,每上完一节课,学完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一册课本都要让学生整理总结,这样,学生可以不断地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学习方法更科学、适用、灵活,再用这些知识、方法去解决新的实际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功效。这样语文能力才可以提高。例如,我遵循整体感知――局部赏析――整体总结的规律,从文体角度引领学生思维方向,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摸索学习规律。通过一个单元的教学启发,有一位同学在自己的考点本上这样归纳“记叙文的分析方法是:把握主要的人和事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段落、中心、层次,品味妙句与中心的联系,篇章构思;写作启示,语言特点。”这样的归纳对学生今后自己分析记叙文肯定有极大的帮助。可见教师只有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多角度获取信息,才能促使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规律,提高自学能力。   

“新课标”的实施给日常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们的学生越发活泼与可爱,并且不乏思想上一次次的灵光闪现、不乏一些对生活、社会的深层思考,同时也在浑然不觉之中感受着知识的滋养。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学习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任县第三中学  邓伟伟

只有在不断学习中才能进步,这正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了新课标后教学思想更明朗了。

首先,我的教育理念又有新的发展,教学思想有了进一步的更新。我明白了现代教育对教师成长发展提出的新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我对教学技能和方法的探索又有了新的理解和发展。新颖独特的教学理念,娴熟实用的教学技巧,适合当代初中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新课标的学习让我的教学定位更准确了。通过背景介绍、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机智点拨等,让学生体验到了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新课标对议论文、散文、小说、说明文的教学建构思想,无疑是给我们在一线从事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教学方面的新的思路和要求,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不竭的活水。我深深地感到:作为老师,不能只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上,应是一个教育科学的研究者,不断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关注社会,关注学科的发展;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经常进行案例研究,把教学看成是一种艺术,一种追求,让自己拥有先进的课改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丰富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运用讲座中的科学方法指导自身的教学工作,争取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其次,深入研究新课标,使我教学眼光更高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就应该是全面系统的语文学科本位知识。在学习中,每一天都有感触,每一天都有收获,每一天都有惊喜,我获得了思想的重生和心灵的洗礼。通过课标的引领,我进一步领会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初中语文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思考;通过参与学习、反思体会,我准确地把握了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各类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的重难点,认识并掌握了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在全体语文教师共同研究课标的这个平台上,我们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尤其是在大家共同讨论和交流的环节上,让我知道了现在语文这门课在全国大背景下的现状和发展。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重新提升了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把握,极大地开阔了视野。

第三、学习新课标,把握教材和设计教学的能力有了提升。以前的我,对教材研究不够,教学设计不精,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待改进,对课堂教学改革建议中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理解片面,致使有的课堂教学环节安排不科学;旧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教学过程注重于教而学的重视不够;结果学生的语文思维训练不够,能力提高缓慢,情感熏陶不深入。现在我真正了解了现行教材在内容教师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更需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只有进行个性化的整合与重组,才能使教材的使用得心应手。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认真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学习目标,根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习环节完整,联系紧密,衔接自然。课堂教学要能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解决什么问题”,注意对学生加强训练,数量要合理、梯度恰当,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总之,通过本次学习新课标,更加坚定了自己立足课堂教学,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的信念,让我明确了自己今后课堂教学中需要改进与努

你可能感兴趣的:(任县语文学科中心组2019年课标学习心得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