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哲学与阳明心学》每日读书

2.21

在工作生活中总是容易遇到各种困难和波折,并且我们的情绪会将这些困难波折推进为可解决与无法解决。既然已知艰辛却自己还要决定去做,那么就要抱着积极的心态去努力,而不是抱怨牢骚满腹。积极的开动思维去破解还有一线希望,被动的随波逐流就只能任由事态向自己所埋怨的最坏情况发展。如阳明先生一般的随遇而安,并不是随便的对待生活,而是乐观的展开生活的画卷,苦中作乐。前路总是充满了各种未知,我们无法预测痛苦或者不幸何时到来,但是我们可以时刻准备着,做最坏的打算,用乐观的态度去迎接每一天。

2.22

忍耐,是因为真相并没有被大家所知晓,所以需要我们对外界的批评的声音听过却不能在意。因此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见识与大局观,不能狭隘的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要锻炼自己站在更高层次去看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远见卓识,能够有足够的眼光和耐心,去长远的看事情的发生,当周围有人发出激烈的反对时,无需过多的解释,那样只会让自己陷入对方的短视思维陷阱中,我们需要坚守本心,按照正确的方案去执行,最终结果才是最好的解释。

2.23

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历练,能够达到的最高层次就是“动机至善,私心了无”。但是往往,我们自己的出发点是私心,正是因为以私心为出发点,我们的动机无法一直保持初始,它会随着我们的私心让我们前进的轨道逐渐偏离,并且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认可自己的私心。因此才有了稻盛先生花费半年时间去逼问自己的动机。致良知就是一个洗去内心污垢的过程,通过反复的扪心自问,真实的去解读自己内心的想法,直面私心,破除它。

2.24

每日的生活,每天的工作,甚至是每日的锻炼,都是我们的修行,而且修行是没有时间空间限制的,我们活着的每一天,睁开眼的新一天,都是我们修行的道场。发生在我们周围的每一件事都可以让我们有所得,前提是我们需要去思考自己的行为,去探究我们作出这个行为的背后是带着怎样的目的。致良知,需要我们时刻保持思想上的警惕,因为我们会不自觉的从个人的角度去权衡得失,而不是像稻盛先生,“从善意出发去思考”。时刻对自己提醒,纵使现在做不到无私利他,也能让自己在修行路上更进一步。全神贯注,全力以赴才能不辜负我们自己。

2.25

现代的世界拥有庞杂的信息,无数的知识汇集在互联网,很多时候让想要学习的人无所适从,因为人的贪心会促使我们即想学习这个,又想学习那个,最后导致学什么都片面,学什么都不精通。我们总是希望自己博闻强识,但也总是忘记少即是多。从小学到高中,我们的学习内容是多种多样学科一起学习,但是到了大学,我们开始接受专业化的教育,这是一个从广泛到专一的逐渐缩小的过程。在专业化学习的后续阶段,我们的核心是学习如何从实际中追根溯源,从源头去解决问题,脱离以利害得失作为判断基准,将是非善恶作为行动准则。

2.26

致良知是从最日常的行为总结而来的思想纲领。日航转变的原因是稻盛先生身体力行,让员工从内心开始认同自己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奋不顾身的投入工作,让“致良知”简单的三个字渗透到每天的工作中,最终整个团队齐心协力,创造令人惊喜的奇迹。如果我们做每一件事情去叩问自己的良知,或许会觉得的特别麻烦,一开始会有抵触的情绪,但是当我们的出发点不仅仅是为内在的小我,而是扩展视野向外看,我们会认识到,我们的工作的价值所在,会从心底产生一种责任感和前进的勇气。

2.27

日常的我们总是重复着每天类似的工作,很多时候会抱怨自己怎么没有创造力,会埋怨周围的环境导致我们陷入每日机械的一遍又一遍中。用稻盛先生的话术“所谓科学,不过是现阶段所认知范围内的事实,它既不可能正确的解释一切事物,也不代表唯一的真实。”其实是我们已学习到的既定的知识成为了我们的束缚,我们的思想停留在已经吸收的事物层面,并未对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进行提炼,就算有新的事物进来,我们的接受程度也很低。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增强想要进步的强烈愿望,让它作用于心灵,以此激发灵感。

2.28

我们周围发生的雾霾、环境污染其实其根源都来自于自私,“只要不发生在我周围,不发生在我身上就好。”秉承着这种观念,许多企业为了节约废物处理的成本,偷偷摸摸的做着违法乱纪的事情。即使一时看不到对自己的影响,但是我们始终生存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无法脱离,这些污染会以其他污染方式入侵我们的生活,使用废弃医疗垃圾的一次性餐具,排入大海的垃圾被鱼类食用,最终人再食用鱼类。我们的科技创造了无数奇迹,带来了大量的可实现财富的机会,同时也制造了无数了废弃物。在无数的诱惑下,我们需要不断以良心为准则做事,不被污染,时刻警醒,谦虚而努力。

2.29

良知从来都是由心自发的纯真感情,不是我们权衡个人利益之后的选择,而是第一时间出现在大脑的情绪。它可以是善良、同情,也可以是嫉妒、贪婪,唯一的区别在于,我们的心之所想是利己还是利他。正是因为我们会不断的产生负面情绪,因此我们更加需要去锻炼内心,通过一次次的自我解剖,破除过度强烈的物质欲望,让我们的内心回归原本,遵循良知本身。

3.1

“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最大的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句话,我们曾经在很多的书籍或者新闻听到过。虽然这个民族的梦很大,但是它是由每一个中国人的梦融合而成,所以它也可以分割成无数个小的梦。而作为一个个个体的我们,不断的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追求个人在事业的成功与生活中的幸福。同时,我们在逐梦的过程中,最应该,也最必须的就是保持初心,不忘始终,不能以个人梦想为借口,扭曲是非基准,去做出违背良知的事情。以此即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国家的贡献。

3.2

学习就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我们通过老师讲解的一个一个真是发生在社会上的案例,去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然后总结归纳,得出一个抽象的结论。就像数学里面的论证,每一个步骤都是片面的,但是把每一个片面的步骤按照逻辑串联起来,就能得出正确的答案。我们的每天的工作和生活都是修行与磨练,从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然后从工作中总结实战经验,与我们所学的知识融合,然后在不断的思考的过程中,改进工作的方式,提高工作的效率,这也是知行合一的一种。

3.3

每一个哲学家都有其不同的时代背景,他们依据自己生活的社会、经历的事情,不断思考,总结反思,才有了今天丰富的各种理论。虽然并不是一定需要全部拿来使用,并且社会的每个阶段也不一定实用,但是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有选择的去理解,去吸收,再根据我们自己的身处的时代背景,重新赋予它们新的解读。与此同时,我们生活的社会也是我们自身去践行某个道理的实验室。我们不是孤独的某一个,我们周围关联着无数的人、事、物,让我们的心融入到整个集体中,突破自私的自我,层层挖掘拥有良知的真我。

3.4

作为稻盛先生倡导的“员工第一”理念,更加合乎企业的长久生存。员工是企业根基,所有的齐心协力、尽职尽责、发明创造都源自员工对自身工作的认同,同时在获得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满足后,创造出来的价值为企业更好的服务于客户与社会做出了不可忽略的贡献。纵使大家的目的包含着利己,但是同时企业给社会提供的产品又是一种利他。稻盛先生的经营哲学非常朴实的从自身已经实践过的案例中给大家启发,将“作为人,何为正确”这个哲学命题,通过谦逊的学习、不懈的坚持与努力,以良知为判断基准去处理面对的生活和工作,让我们从通俗中理解深奥。

你可能感兴趣的:(《稻盛哲学与阳明心学》每日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