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述往· 天津最早的吹填造地

行者无疆tj 文

津门述往· 天津最早的吹填造地_第1张图片

(吹填造地(示意图))

曾有报载,海河综合开发十大基础工程之一的海河清淤采用先进、环保、封闭三位一体循环往复式清淤法,用水陆两用挖掘机和挖掘船清淤装船,运至堆泥场,凝固后填埋造地,预计可增300万方土地储备,为海河改造开发提供土地资源。回顾海河改造历史,河道疏浚和淤泥处理,有着许多宝贵经验,吹填造地就是其一。

津门述往· 天津最早的吹填造地_第2张图片

(1897年,中国第一家专业疏浚机构--海河工程局在天津成立)

天津地处九河下梢,历史上河患频发,而泥沙淤积是顽症之一。开埠以后,海河内河航运繁忙 ,中外轮船穿梭其间,各国码头遍布两岸,停泊的外国船只有时竞达四百余艘。由于海河过分利用,疏于治理,淤积加剧,给航运带来困难。

津门述往· 天津最早的吹填造地_第3张图片

(上图,1902年,海河工程局从荷兰购进我国第一艘链斗挖泥船“北河号”;下图,1909年天津自主建造的第一艘内燃机动力“金钟河号”挖泥船)

1897年时海河水深仅两米多,船只停航。1898年直隶总督荣禄上奏朝廷,要求治理海河。后在海河的陈家沟、军粮城、西大沽三个支渠渠口处建闸,使河水涨落差增加1.8尺,冲淤开航,但收效甚微。二十世纪初海河已到非治理不可的地步,裁湾疏浚加快进行。

津门述往· 天津最早的吹填造地_第4张图片

(上图,海河上李鸿章的帅字官船,海河淤积,木船吃水很浅;中图,被洪水围住的天津麦肯齐医院;下图,1895年,望海楼前的海河很窄很浅)

历史上海河栽湾疏浚七次,最早的裁弯工程,是在1901年10月21日开始的,地点从挂甲寺到杨庄子,长2、4华里,消除了天津湾、火柴厂湾和东河区三处河湾。前三次受条件所限,使用人力,后四次使用挖泥船、吹泥船等机器施工,效率大增。海河裁弯改造,共缩短河道26、3公里,使航运状况发生根本变化。

津门述往· 天津最早的吹填造地_第5张图片

(民国初年航拍裁弯取直后的三岔口)

文人张涛在《津门杂记》中对挖河船有着精彩描述:“浚河机器之状如舟,大亦如之者曰挖河船,以铁为之,底有机器,上有机架,形如人臂,能挖起河底之泥,重载万斤,置之于岸,旋转最灵。光绪初,天津机器局造成试用,曰‘直隶挖河船’。”

津门述往· 天津最早的吹填造地_第6张图片

(上图,裁弯疏浚的施工场面;下图,专供河工吃饭的饭摊)

海河裁湾疏浚时,随之而来的大量淤泥需要处理。天津成为通商口岸后,英、美、法三国强迫清政府划天津城南紫竹林一带为租界,外国轮船驶入海河,天津市的重心渐渐移向海河两岸。

津门述往· 天津最早的吹填造地_第7张图片

(围埝式吹填造地所用的浮筒)

当时,海河两岸满目荒凉,洼地水坑、沼泽淀塘比比皆是,属未开发城外荒地,而租界为了建设的需要,必须填土造地。因此,曾经被视为无用之物的裁弯废土及疏浚河道后的淤泥,成为填坑造地的宝贝。仅第一次裁弯,从新河道的河床和裁弯处挖出的淤泥,竞多达上亿立方米,这些淤泥被运到英租界扩展地,垫到了今日五大道一带。它既拓展了建筑土地空间,又孕育了异域风情的建筑文化。

津门述往· 天津最早的吹填造地_第8张图片

(裁弯取直并吹填造地后的英、德、法、日等租界,货轮穿梭,码头繁忙,楼宇林立)

海河清淤初期,淤泥处理是人挑车载。1916年,首次采用世界先进的挖泥船进行吹填工程,天津引进的自航耙吸式挖泥船“中华号”和 “快利号”,在疏浚吹填中居功至伟。1907 年还建立中国第一座泥泵站, 续写了利用疏浚泥浆吹填造地的新篇章。当时吹填造地方法有两种:一是吹扬式,挖泥船将疏浚淤泥吸至船舱,然后吹扬到坑塘苇洼处,此法多用于城郊。二是围埝式,此法多用于市区。先在吹填地方用土围成土埝,吹泥船停在河中,从船上伸出粗管置于吹填地,机器开动后,泥沙和着河水变成泥浆灌入土埝中,灌满后船工将管道移至下块。长此以往,块块相接,待泥浆沉淀,水分蒸发,大约两年后,这些土埝中的泥浆沉淀成坚实的土层,就可以在上面修路盖楼。

津门述往· 天津最早的吹填造地_第9张图片

(1.五大道上的界碑,EME表示英租界推广界,吹填造地而成;2.五大道位置图;3.民国年间的大小营门一带,吹填造地后的街区)

据史料记载,现在的河东、河西、和平的大部分低洼地区都是依靠吹填海河泥沙垫高的地面,为建筑地基和开辟市政道路创造了条件。例如吹填于英租界达520万立方米,平均垫高1、4米;德租界为181万立方米,垫高2、6米。解放前,吹填量占挖泥量的90%。因此,疏浚河道与陆地吹填相结合,是海河两岸改造开发的重要举措。

津门述往· 天津最早的吹填造地_第10张图片

(1.裁弯取直后的海河英租界一侧,早期码头的木桩岸壁清晰可见;2.宽阔的海河畅通无阻)

你可能感兴趣的:(津门述往· 天津最早的吹填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