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姓氏族谱

四川井研姜姓族人入川发迹始末

元代:红巾军起义,战火连续20多年,家处湖广省(今湖北,湖南)麻城县孝感乡的姜汉、姜海二公,带领全家躲避战乱。

明代: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姜汉、姜海二公爬山涉水,风攴露宿,历尽千辛万苦,來到井研城北姜家冲(现名)落业。(当时井研属仁寿管)。

洪武十三年(1380),恢复井研县,当时地广人稀,全县仅363户,2650人。

正德七年(1512),农民起义军廖惠、喻思俸进入井研。姜姓族人受到干扰。

嘉庆二十七年,井研县大旱,粮食无收,餓殍遍野。姜姓族人人口大减。

清代:清世袓顺治二年(1645),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国。孙可望部佔领井研,杀死城南天王寺500多名僧人,并血洗县城。姜姓族人死、伤无数。

康熙十二年(1673),吴三桂在云南反清,四川巡抚投降吴三桂,次年井研归吴管辖,六年后反正。

康熙三十一年(1692),姜族人:姜崧荐为贡生,任九姓司训导。

康熙四十三年(1704),姜族人:姜維岳中贡生,任命为彰明县训导。

雍正十三(1735)年,姜姓人:姜蘅参加并完成《雍正井研县志》,时任副总纂。

乾隆八年(1743),姜维岳编纂完成笫一部《姜姓族谱》。

嘉庆二十年(1815),农民白大武在井研分全乡聚众起义,姜族人家产受到严重损失。

咸丰七年(1857),李永和农民军进入井研,姜族人躲进深山老林避难。财产多受损失。

同治十年(1871),井研大旱,知县煮粥救飢民,翌年,猪瘟流行,民间猪栏空空。

光绪八年﹙1882),大旱,两年后又大旱。饿殍载道。

宣统三年(1911)9月,同志軍首领秦载赓占领井研,清朝灭亡。10月,井研宣佈独立。

民国元年(1912),井研痢疾流行,死亡甚众。

六年(1917)六、七月,川军与滇军作战,在井研县城进出频繁。两个月内,双方委派知县达七人之多。姜族人深受苦难。

十四年(1925﹚,杨森**,与乐山陈洪范激战,拉丁派款,姜族人深受其害。

二十年(1931),刘文辉的24军统治井研,粮税一年四征。提前预征22年的粮税。

二十一年,刘湘、刘文辉叔侄二人在井研激战十日,姜族人财产被劫一空。

二十六年(1937),天大旱。日军入侵。井研开始抓壮丁,姜族人中不少青年被抓去当兵。流血沙场,为国损躯。

三十六年(1947),井研伤寒,疟疾大流行。

三十八年﹙1949﹚12月9日,国民党胡宗南所辖二十七军三十一师进驻井研,九十一团布防竹园,于13日被人民解放军歼灭。

十四日下午,人民解放军三十师八十八团解放井研。

中华人民共和国﹙暂略﹚。

姜族自楚入蜀,落业井研,繁衍生息数百年,人丁兴旺,枝繁叶茂。初住姜家冲和姜家场。以后又分居罗江嘴、香炉山、宋家坡、大佛寺、陈家冲、金魚桥、凤嘴、堰坎、黄连扁、柏二沟等地。

姜族历代辈数排行:

始祖:姜汉。

一传:姜万台。

二传:姜大芝。

三传:姜世臣。

四传:姜宗禹,姜宗锡。

五传:姜登俸

六传:姜维岳、维翰、维城、维岐。

七传:单字辈。

八传:绳字辈。

九传:本字辈。

十传:从字辈。

十一传:天字辈。

十二传:肇字辈。

十三传:中字辈。

十四传:兴字辈。

十五传:自字辈。

十六传:尚字辈。

十七传:师字辈。

十八传:三字辈。

近年,姜氏居地:源远祠,姜氏宗祠,翠竹园祖居,維岳坟等地,均被大佛水庫淹没。

下图:姜氏族人旧居

乐山姓氏族谱_第1张图片

下图:井研大佛水庫淹没了部分姜氏家族宗祠、墓地、袓居:

乐山姓氏族谱_第2张图片

乐山姓氏族谱_第3张图片

乐山姓氏族谱_第4张图片

乐山姓氏族谱_第5张图片

乐山姓氏族谱_第6张图片

乐山姓氏族谱_第7张图片

四川井研范姓入川发迹始末


明代洪武四年(公元1371)。范姓先袓觉仁公,随带其子应龙、应虎、应彪三兄弟,千里迢迢,移來四川。

历经展转,暂居眉州青神县月台乡。明洪武中期,闻荣邑(荣县)较偏僻安宁,耕地余宽,应龙公同其弟移居荣邑(县)來牟铺。


数年后,应龙公定居桐油林大屋沟,应虎公定居垕屋沟,应彪公定居高州滩菜冲沟,“各落一契”。同时将觉仁公改葬于卧龙沟乙山之阳。坚持以农为本,勤耕简食,子孙繁衍,家业扩大,学业也逐步有成。经崇训公、可喜公的努力,家业较富,学识有名。


清初,应龙公八传之孙,可喜公它子继舜、继禹“平寇有功,一则受勅封为援剿总兵,一则刺封参将总兵”。当年并在“庙搅寺石风山塑像,修庙以享祀典”。“厥后又建一祠于狮子嘴之南,合族捐资,公立名流”。


继禹公之子仁逵公为七兄弟,宗亲倍增,家业扩展,从來牟铺一支发展到井研:“杨沟上至盐井湾五里和胡家店(今集一乡)等地”。另一支发展到犍为县三江乡,马踏井(1953年后属井研县)等地。


清乾隆初,继禹公曾孙明佑公扩展到张家埝左上湾(后称老房子)。


随着范姓支系增多,于乾隆十五年(公元1785年)由明佑公之侄廷范公修谱,增订公议字派二十字:仕,有,明,廷,曰,必,兴,文,光,宗,友,正,忠,孝,纯,先,世,一,家。续传子孙。


清嘉庆初,继禹公的五代孙廷范公病故,葬于观子庙。其子有四,于公元1796年分家,长房范曰奇世系居于团墩坝,石牛湾,长山埂(观子庙)等。二房范曰仲世系居张家埝左上湾等地。三房范曰发世系居张家埝,下湾等地。幺房范曰有世系居肖井湾、曾家坝等地。


清同治时,曰奇公之子必应公买下张家堰右上湾,周家沟,新建住宅。之后必应公的笫六子兴颜公迁居其地。属井研县集益乡六保六甲。……


以上世系子孙在井研各地繁衍生息至今。


刘氏(我们这一族)来峨眉的经历 

刘氏(我们这一族)来峨眉的经历

我们这一族刘姓同来峨眉的刘姓一样,都是系“湖广填四川”来的,所不同的是被押解而来的。先到成都的一个小地方叫踏水桥,在那里建有祠堂,族谱等。大约几代人后,迁有一部人来峨眉东路刘巷巷(现胜利镇光荣村2组,当时还没有建黄葛庙)。这族人发展很快大约一百年后成为一大族人,每年都要选派一些人到踏水桥参加祠堂会。直到1940年因为抓壮丁才不敢去,而断了联系。这族人最早的叫刘世玉,张真常。

因为发展得快而成为了一大家族:有房屋一大坝,大小天井二十六个,有主房,厢房,偏房等,形成一个大巷巷。故称为刘巷巷。是做庄稼的,有田土二千余石,又有长短工二十多人经常雇用。家中经常养肥猪九头。由于房屋大,土匪,盗贼都不敢进去。田地多,刘姓赶燕岗不走别人的田坎。

这族人如何衰败;1是家中出3个半天昏(晕),上午在家喝酒,醉昏了。下午把银子装在口袋里。提到田坝中去见到薅秧的人就甩去打,薅秧者就喊:大老辈!没打倒再甩吧!一直把口袋中的银子打完才回家。第二天再去,天天照样。

2是刘家有两兄弟出去玩耍,就在黄桷庙下面一个店儿上打玩,适缝这天赶峨眉。有两个妇女,赶峨眉回家,在店儿上坐在一条长凳上休息。这两弟兄打玩时把凳子跘到了,两妇女倒下戳在旁边桃兜上的强鑖上,把大腿戳条口子,结果告到县衙判了死刑,穿上红衣等待秋后问斩。为了救命!家中多次卖田,把田卖光了交到县衙,重判撕掉红衣,再判无罪释放.回家后九头肥猪相继死去,只剩下一坝空壳壳房屋,长短工结帐走了,这族人只好靠劳动维持生存,不几年,余大蛮造反,来到刘家,不敢进屋去,只好一把火把房屋烧个光,余大蛮走后,这族人回来,无处可住。只好把这族人分为三大房,各屋建房,立了三个大天井,每座房距离五尺,以表示都在坐西向东,分三个门进去,在建房前迁走了几个。

胜利镇十里村二组大坡嘴,峨秀湖北岸,刘明贵(已故)有刘芝伦,刘芝清,刘芝万。

胜利镇十里村六组罗巷巷,刘顺安,有一子刘某某 

现在这三个大天井的:

左边一道龙门有四大户:

(一) 刘盛海:其子刘明星,其孙刘芝俊,刘芝伍(又名刘盛伍),后人刘兰全(刘盛海龙池教书的,刘盛伍龙池做生意的)。

(二、)刘盛钿(又名三裁缝)其子刘明安,其孙刘芝泽,刘芝红  。

(三、)刘子明(明字辈)其子刘芝荣,其孙刘兰茂(四川省交通厅厅长已故)刘兰森,刘四黄(兰字辈)刘魁毓,刘富毓,刘毓俊,刘翰忠。

(四、)刘(三烟客不知名)这房人,有在峨边大普成做生意的刘子镜其子刘德亨(芝字辈)下有五个子女,据说,有一女在峨眉还未联系上。

罗目镇有一户外号破义口刘芝华有一女,在胜利镇光荣村三组童成联的弟媳。

右边一道龙门(大地坝)有三大户:

(一)刘跃连(盛字辈)已绝。刘续安夏荷村一组(已绝)

(二)张老么抓壮丁一去无回。刘明有的大哥,刘明仲(已绝)刘明科、刘明禄其子有刘芝清、刘芝华、刘芝林、刘芝富、刘芝有   。

(三)刘明方抓壮丁一去无回,刘明福,其子刘芝伦。

另外还有一户,就三道龙门前隔一块田(塘坎上)。刘子清(明字辈)刘子安当兵外出未归,刘子见(又名四木匠),其子邓云忠(因母改嫁到邓家,改名为邓云忠)其子有邓开平等。(刘子清,刘子安二房已绝)

中间一道龙门有两大户:

一、刘盛铸(武秀才)已绝。刘盛文二太爷(又名刘波成),迁到洪雅县高庙乡行医,其子刘汉培(有后人住高庙),刘盛章(已绝),刘盛楷(已绝),刘盛模(已绝)。

二、刘辅应(处三个朝代即清,民国,现代)。幼时帮人,成人后成家立业,为人正派,当过保证(县以下单位)独子。一生勤劳买有贰拾石租。其子刘盛华独子,约父亲死后在20担租的情况下自耕。每年在自耕田坎上种白蜡树,生产白蜡,每年约产百来斤,当时白蜡出口价格高,加上自养五头肥猪(有粪、有田、有粮)。两三年后就可买20石租。十几年内就有200多石租。其孙刘明伦也是独子。有五子:刘芝泉,1946年病故(死时系四川大学中文系学生)有一女,刘兰友(峨水子弟校退休教师);刘芝栋,胜利镇光荣村五组,有二子:刘兰凯,刘兰庆。一女刘兰辉(光荣村四组);刘芝广已病故,有二子侯(刘)恩贵,刘忠,三女刘建平,刘蓉,刘虹;刘芝达,有四子,刘兰初(峨眉山管委会),刘兰懿(胜利镇小学校),刘远平,刘伟(峨水);刘芝彬已病故,有三子,刘兰金,刘兰贵,刘兰有(桂花桥镇前进村十组)

族谱:万国登朝世    金坚辅生明

芝兰毓翰秀   玖有宪功启 

世代还祖

乐山嘉州四谏安磐后裔寻踪


  在乐山新广场的石雕群像中,有一尊安磐雕像。安磐,乐山人。明代“嘉州四谏”之一。另外还有徐文华,程启充,彭汝实三人。这四个人因直言敢谏,为国为民不畏权贵,不怕挨板子,下大獄,丢乌纱。峥峥铁骨,为后人称道。他们在现今的乐山还有后人吗?荅案是肯定的。

这里说说其中安磐的先人來川始末和后人今在何方:

在四川老一辈的人中,都听过“湖广填四川”的种种传说。那是因为明、清两代的朝代更替,兵燹不断,加上自然灾害,四川人囗鋭减,田地荒撫,朝庭不得不釆取“徒民实川”的政策。出现了多次大规模移民。这些移民大多來自湖广。因此便有“湖广填四川”一说。

据有关资料载:“嘉州四谏”中安磐的先人原本是山西人,在明代洪武年间,官榜有名,圣旨不敢违抗,在“路邑催逼”之下,“奉旨分丁”,驱车泛舟,肩挑骡驮,举家由山西迁至湖广省麻城县孝感乡一带。在这里住下不到十年,又在“移民实川”的诏令下,转迁西蜀(四川)。途经陕西汉中进四川广元,过剑门关,披星戴月,日夜兼程,到了劍阁县,便在此落脚,休养生息……。大约在明英宗正统年间,安姓人又被官府威逼,由一个叫安佑的人带领南下,经成都顺岷江而下,落脚在嘉定州西门昆山下的虾蟆口(现嘉州宾馆滨河路一带)。安磐就出生在这里。安磐仕于明,追贈少卿。殁葬安山(今市中区剑丰乡共和村九组)当地人称安大坟。

安姓在虾蟆口大渡畔繁衍生息至七代后,时逢明末世乱,清兵入关,南明抗清,战事连年。安姓人也遭遇劫难。为躲避灭门之禍,不得不分支分房,别异离亲,弃城避祸于乡间。其中长房一支三兄弟,沿临江河上行,移至顺江场。(现市中区临江顉)。长兄安恆山一房住上安坝(今白土坝)。二房、三房住下安坝(今游坝村)。上下安坝相距五华里。安姓在此落腳后,随着时序增进,战乱平息,社会移定,族人丁口渐旺。传至十三、四代,上下安坝已有四五百人口。今安姓己传十八、九代。人丁更为兴旺。……


﹙本贴依据相关资料和《安氏族谱》﹚

据此。现市中区临江鎮上、下安坝居住的安姓人便是安磐后裔。


犍为《陈氏族谱》


据《陈氏流宗族簿》載:

字輩:世绍文开远大光,明良喜啟正荣昌,家和忠厚多洪发,万代兴隆庆吉祥。

_____自行学习同一样,辨礼勤俭有国章。继续维高强力量,得见升平福寿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统二年大簇月上元望日谨书族谱后序重订

嘗闻承:本于守成而立家,先于继述:自祖脉从江西而來,于潮州而成籍,自海物復去揭阳,于长乐琴江故土历迁肇业,皆为子孙计也。予当成祖宗之家,不可思念祖宗之勤劳哉。于戏予生不幸遇乎变乱之秋,屋煨田蕪,人不聊生。通乡入寇,十亡八九,予亦为天地守真心为上袓承祀,宗独带妻子逃难长乐和平十余年。或行傭以自给,或买卖以养身,逮于隆庆四年开县永安积草聚粮,蒙上动兵洗平世界,众聚回乡安业。惟幸湎谷有阳春之象,安邑有和会之风至后邑主物土化均图版籍,承上赖朝庭,恩笼中缵先人之绪户和十釆输至万历甲戍年祀祖于元霄之期,见谱书残藞,谨议斋戒端洁息对天心焚香,照依旧本重新抄录,以遗后世廣乎昭穆之典,传于万代而无穷也。

仰观先代以來,合以九族。凡于谱书载之间,多有善者均为富显之辈,恶者均为亡绝之人。今我子孙可无鉴于前耶。予录此书所以砍后世知善可观行者悌以重人伦,知恶当戒去人砍以存天理,夫己天理存人伦重则恶可以修身齐家亦可以沼国,亦使学问之功以加文章有其本,何患功名之不得爵禄之不自至,亦是盖不知惟知善恶之劝戒,亦知宗袓所源流。人之生身必由于父毌,而人之成家不外乎天地,知父母则知天地,所当尊则知宗袓,所当敬也已願子孙世世相承,代代相继。则千载一心,万古一道,斯可于是乎谨录。岁万历三年黄鈡月朔旦陈应康订书。

又康熙五十八年巳亥岁上元赐福旦日将旧谱重新謄録,记载历代祖考,以遗后代使览。陈维平转謄于质。下元戊辰年六月。

先世始祖公:陈显四郎,弟兄九人。显一郎官居州判,显二郎官授郞中,显三郎官居知府,显四,五,六,七,八,九郎六人同流广东潮州府海物县。

四郎生子陈参。四郎,三,九郎二人承业安居,为人厚重,爱弟兄如宾客,近官府如友契。好义敬贤。六人共耕合,赏協志同谋,各以颁白而后分居,所亦敦行礼叉之士,乡党称赞之曰,张公艺復见于陈世之家。又何香再遊张公之门也。

陈参九郞生下伯一,二郎,参三,四郎参九郎,陈显四郎之子也。参四郎承买田业在海扬县,籍系发派,陈状元之族也。

陈白一,二郎係九郎所生之子,为人忠厚,富豪敏达,储蓄作监商,移居海阳县后充潮州户使,多征收銭粮雀角而废也,亦人中杰士也。

一世袓:陈千三郎,妣萧氏。

二世祖:陈辉法园,妣何氏。

三世祖:陈纲法兴,妣黄氏。

四世袓:陈伯贵法全,妣周氏。生二子:长陈念,次陈滿。以此分为两大房也。其屋场在广东省惠州府永安县双约龟湖村。

五世祖:陈念满郎,名法才,妣叶氏。生一子名法成。

六世袓:陈法成,妣何氏。生二子:长应德,次应邕。

七世袓:陈应邕,妣:陸,刘氏,生二子:长维清,次維祥。

八世袓:陈维祥,妣刘氏。生二子:长自球,次珍球。

九世袓:陈自球,妣:张氏,黄氏,生二子:长王烈,次王漠。张氏生一子王猷,王猷妻张氏生一子名陈王烈,即为入川始袓也。迁居四川上南道嘉定府犍为县紫云乡上村老屋。

_________斯时共赞之诗曰:後杰行为甚机权,乡邦共颁天资全,服人以义超迈众,俭持家置百压田,国学堪称鸿儒士,经营可並端木贤。

波碧佳成诚自备。乐总优遊酒家眠。

十世袓:陈王烈,妣温氏,生七子:长世英,次世峻,三世扬,四世先,五世荣,六世华,七世兴。

十一世袓:陈世荣,妣林氏。生五子:长绍华,二绍云,三绍高,四绍辉,五绍先。

十二世祖:陈绍先。妣潘氏,黄氏。生三子:长文科,次文星,三文章。公于乾隆乙未生于四川下南道叙州府屏山县青云乡石板沱。于道光癸巳年五月二十八日寿终。享年58岁。

十三世祖:陈文科。比黃氏,刘氏。生二子:长开牟,次开寿。生于戌辰年二月二十,亡于咸丰八年二月十日。上南道嘉定府犍邑紫云乡上村老屋。

十四世祖:陈开真。妣王氏。生四子:公生干嘉庆戍午年正月十八日辰时。系宜邑山外乡秦家沟生长人氏,亡于同治十三年正月二十日,享年77岁。

十五世祖:陈国贵。妣鈡氏。生六子。公生于道光癸卯年九月二十一约。系叙州府屏山县青云乡后村沟生长人氏。。亡于戊子年七月二十九日巳时,

十六世祖:陈世贵。妣黄氏。生四子。

十七世祖:陈大禄,生于壬午年七月二十三日酉时。系屏邑青云乡柑子垇生长人民氏。

十八世祖:陈光喜,妻候氏。生二子。公生于民国二年癸丑岁五月二十七日未时,系宜邑三尖凸生长人氏。

十九世祖:光喜公次子陈明全,生于丁酉年腊月十三日末时,系宜邑光明乡新桥沟火烧屋基生长人氏。

二十世:陈良远,陈良有以下从略。

------------------------------------------------

以上录于《陈氏家谱》。该家谱系手抄本,字迹僚草,没有标点。且记录也不祥全。但该谱从眀代正统年续修至今三百多年,陈氏族人代代相传,脉博明晰。不失为一本研究地方历史的好资料。


乐山胡黎族谱(乐山地区总谱)

据《胡黎族谱》记载,我族支脉来源于几千年前的胡公满,胡公满是“三黄”“五帝”中舜帝的后裔,周武王的乘龙快婿。入川鼻祖是胡受和黎爵,在南宋末年(1270年左右),从湖广麻城县孝感乡十八社野猪沟菩提河入川,入川后胡受落籍于古犍为郡金灯山下的蟒落濠(今乐山车子镇金灯村),黎爵落籍乌尤坝,他们俩原是亲兄弟,后因战争,遭楚大乱,要排丁出师,黎爵当逃难时,逐顶母氏黎姓入川,故胡受以胡传,黎爵以黎传至今。因此,胡黎族谱上便有了胡黎两家不通婚的规定。世系从舜帝至胡公满共二十五代,由胡公满传至胡受、黎爵共六十二代,再由胡受、黎爵传至今日的排行临字辈,共三十三代,综合起来合计:一百二十代。

《胡黎族谱》甲部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出版,光绪丙申(1896年)重印,距今162年,乙部于民国九年(1920年)出版,距今92年。

据了解,目前在蟒落濠仍能找到胡黎宗祠的遗址,以及胡受落籍时居住的老屋基,现为胡家大院,先祖在入川后的几百年中,一直枝繁叶茂,人丁兴旺,但先后遇到多次大的战乱,曾有一次战乱时各自逃难失散多年,直到第20代左右时,各个支系才先后复聚,但这时字辈排序已经混乱不堪,后经族众商量,重修族谱,统一胡姓和黎姓字派,订立新的字派用到现今,字派如下:

乾、坤、师、泰、同;谦、豫、临、观、复;

咸、恒、晋、益、萃;升、渐、丰、节、济;

同时,族谱规定从25代开始各支系统一用“乾”字,26代用“坤”字,以此类推,永不混乱。由胡受、黎爵传至今天的排行“豫”字辈,已经是第三十二代。从族谱记载上了解到,如今,凡居住在乐山地区的胡姓和黎姓,只要用的是以上字派,都属于胡受、黎爵的后裔,是同出一宗;而且在《胡黎族谱》上每一个支系的先祖名讳均有记载。

以上字派由于在文革中期间破四旧运动中,很多家谱被毁,导致很多胡姓、黎姓后人不知准确的字派,于是就出现了很多如:思、太、千、玉、林等同音字字辈,还有的是跨字辈取名字,有的甚至跨高了好几辈,这些都很正常,这是历史原因造成,均属于胡受、黎爵这个支系,特此说明。

一代:胡受(入川始祖)生胡元

黎爵(入川始祖)(略)

二代:胡元

三代:胡仁钦

四代:胡天伦胡天仲、胡天奇、胡天才

注:胡天伦属长房,留守金灯山祖业;

胡天仲迁仁寿县广教寺附籍;

胡天奇迁井研县高潭溪附籍;

胡天才迁荣县天堂寺附籍,

迁走的三个支系,虽然至今也分离700多年,但现在基本上已经联系上。

五代:胡能毅、胡固泰等

六代:胡子芳、胡子昭、胡子义等

七代:胡守清胡守源

八代:胡可达、胡可茂、胡可立、胡可胜、胡可大、胡可久、胡可成、胡可重、胡可威

(从八代开始分之为九大房,主要分居在乐山、五通、犍为、沐川、峨嵋、屏山、马边、雅安、青神等地)。

九代以后(略)

另外,四传祖胡天才后裔主要居住在仁寿、荣县、井研、威远一带,也属于胡受后裔,其字派如下:

增正朝榜邦国现万子登科福兴隆

继承俊严昭先哲永庆其祥启代宗

连绵后嗣逾前贤世德厚施松柏坚

家茂族兴社稷旺诗礼传家孝为先

黎爵传续

一传黎爵(入川始祖)

十七传黎绪黎旭黎萱

十八传黎选

十九传黎春

二十传黎元仲黎元伸

二十一传后(略)

主要居住在青神、三清寺、眉山、洪雅、以及乐山的其他地区,字派均为:

乾、坤、师、泰、同;谦、豫、临、观、复;

咸、恒、晋、益、萃;升、渐、丰、节、济;


湖广填四川,刘姓先袓來到白马


距嘉城东60里,有一个白马场。

这个场鎮始建于何时,县志无载。但有人曾收有一块下款为:乾隆四十二年白马场洪都弟子贈予童加场“万寿宫”(江西会館)的古匾。书匾人为乾隆年间青神县的七品芝麻官高明之,县志载童加场建场于清代康熙年间。因此,以该古匾考证,白马场建场应在明末清初。民间传说:建场之初叫迥龙场,是因场后有一迴龙山而得名。后在场周边不时有人发现有一匹神秘的白马夜间在偷吃荘稼,但天亮后荘稼完好无损,疑为神马出现,故将迥龙埸更名为白马场。并在迴龙山头建一座通天庙,庙门前立一石牌坊,用以镇住传说中的白马。

白马场周边,以刘姓为赫赫大姓,在场背后建有一座刘氏宗祠。在清代,柏杨湾出过一名叫刘伯安的武举。房前立有石桅杆(旗杆),殁后葬于车架山,坟墓气势灰宏,石刻牌楼、碑匾、石狮雕工精美,被称之为花坟山,远近闻名。另有黄姓,王姓,李姓等也为白马大姓。其中在王燕子有一王姓人物叫王雨和,早年在外闯荡,与刘伯承等军界人物是好友,当年刘伯承等在泸州发动起义,战斗中眼部负伤,还到白马王世中家中养伤一个多月。其子王世中为国军二军的一个师长,解放时在起义,后一直在昆明云南省参事室任参事。八十年代曾返乡祭祖。

白马刘姓是明代洪武年间移民。刘氏族谱载:“考旧谱所传,始知我祖,自元末大乱之后,洪武始兴之时,系刘向忠、刘向顶、刘洪远、刘鲁温谦四袓同在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李子场牛困塘龙窝村沙树湾、桂花湾桂花林一路上川至嘉定州乐山县旧市乡,后改州为府更旧市乡为双鹤乡三甲刘家湾驻榻。向、洪、鲁、四公系姑表之谊,因异姓感怀,逐以同系同居。而更同姓共承徭役之烦。各分长幼之序,以忠公为长房,自刘明以下俱己失故。谦公乏嗣无后,惟远公枝叶茂盛。我袓顶公流派亦长。延至明末之际丁亥之年,天灾流行,人民遭厄兼以张献忠入川大杀生民,扰至嘉州,幸有杨爵主统众御寇,但兵多粮少,斗米值銀三十两,饥劳共迫,困苦逃亡。于是,远公一房仅存刘胤,顶公之房则有刘德、刘甫、刘学三人。德公、甫公奠居远方,虽然有子孙不以细考,惟学公仍还故地,其后生我九世祖刘朝臣。其时地阔人稀,配偶无人。方娶夾江县吕门郑氏,随带一子更名为金润,以作长房。后生金源为二房,金洋为三房,此近世之根蒂也。”

刘氏自入川以來,至今瓜瓞永绵,子孙繁衍。散居刘家湾、柏杨湾、笆蕉扁、老表嘴、刘冲、刘坝、慈子塘、桃子湾、陈冲潘嘴、乌魚塘、收地山、童家场、马头山、白马场、铁蛇坳、万井乡等处落业居住。……


刘姓人在现代也出过一些小有名气的人物。如乐山城里“一碗糆”___刘宗秀素糆的创始人刘宗秀便是白马刘氏后人。……


乐山姓氏族谱_第8张图片

下图为白马场街景:

乐山姓氏族谱_第9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乐山姓氏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