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的反思,认知与行动隔着什么?-杨毛一【2019.3.22】

为什么写作一直进步很慢?
为什么写作总是像流水账一样?
为什么有正确的写作认知,却没用正确的方法写作?

读写说的重要性

今年要养成的习惯除了读书之外还有写作,现在越来越发现“读、写、说”三个能力对于个人成长太重要了,这三项能力强一定会越来越有价值,也就一定会越来越值钱。

开始真正意识到读写说重要性,是由于今年1月参加猫叔的剽悍行动营,剽悍行动营的口号是“干掉懒怂拖、提升读写说”,随着对猫叔个人经历的深入了解,愈发认同猫叔的很多个人成长观点与方法论,比如猫叔就非常重视读写说能力的训练与提升,做剽悍行动营的目的也是为了帮助更多人养成读写说的习惯,从而提升读写说的能力。

回顾过去一年写作的问题

从去年3月开始加入了全国最大的写作社群“007不写就出局”,007写作社群的口号是“7天写一篇文章,7年后一起去南极”,到现在为止加入007马上一年时间,在007社群提交的文章近50篇。

时间飞逝,现在回顾这一年,其实真正用心写作的时间次数很少,大多数时候都是为了完成7天一篇的任务而写作,有时甚至偷懒去摘抄拼凑。深度思考、写前梳理框架结构的时候很少,基本都是大概想个方向上来直接就写,在写的过程中想接下来该写什么,这样的写法很容易写不下去,而且文章没有逻辑性可言,读起来就像流水账一样,此时的这篇文章,看到这里你也许也会有这样的感受。

认知与行为差异的自我矛盾

你可能想象不到的是,我在指导别人写文章的时候,经常告诉对方不要上来直接动笔,要先梳理文章的框架结构,要写哪些模块,每个模块下又有哪些子模块,先把整篇文章的一级主干和二级分枝的框架结构梳理出来,这样再去写文章的好处是,第一,文章逻辑清晰;第二,按照框架去填充文字,写作速度会更快;第三,不会让自己写着写着就不知道写什么了。所以我告诉别人写文章时,经常建议对方先使用思维导图工具,将写作的框架梳理出来,这样写的速度和质量都会更高。

虽然我每次给别人这样讲,但换到我自己写作时,我却依然在一直用我认为错误的方法写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自我矛盾的现象呢?我反思有如下原因:

1.过往固有的惰性思维习惯

虽然我清楚的知道写作前先梳理框架很重要,但是在过往近30年的人生中,一直没有这样的写作习惯,从小不擅长语文和写作,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所以虽明知道理方法,但在真正实践写作时还是会优先选择过往熟悉的写作形式,因为改变固有习惯会带来不适和痛苦,人都喜欢舒适想逃避痛苦,所以不想改变。

2.大脑认为深度思考会大量消耗精力

写作前梳理框架结构,需要静下心来深度思考,深度思考需要全心投入,所以在进行深度思考的初期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与脑力,当进入深度思考后其实很快就能适应,并且开始享受深度思考的过程。

但为什么每次写作前不去深度思考呢?我觉得原因是被大脑释放的信号吓到望而却步了,大脑认为深度思考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与意志力,是一件费时且困难的事情。当大脑做出如此判断时,就会给自己释放后退信号,让自己迟迟不能行动。

知识-能力的心法:知行合一

很多时候我们有了正确的认知,但不一定会采取正确的行动,从认知到实践看似很容易,中间隔着的是过往固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改变思维和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是短时间能快速改变的,这需要不断的刻意练习,深度反思,坚持践行,才能最终优化升级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只有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将知识转化成融入血液的能力,但大多数人往往是知道了但没有去行动或没有坚持践行,最终的收获与成长就会微乎其微,这也就是韩寒说的很多人“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本质原因。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写作的反思,认知与行动隔着什么?-杨毛一【2019.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