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命二运三风水,
四积阴德五读书,
六名七相八敬神,
九交贵人十养生。
系列文章第十篇《人生的密码》,今天要说道说道如何交接贵人。
一,人生不易,生命各阶段都需要别人支持。一路走过,生命中给予支持的人都是走进我们生命的贵人
年少需要养育保护的时候,父母是最先的贵人,还是人生第一导师。人出生六个月,离不开别人的怀抱,不能自己进食。在这个人生最弱小阶段,每一个小心翼翼呵护婴儿的人都是婴儿的贵人。等到蹒跚学步、呀呀学声,成长过程中有多少人施以援手?这一阶段,围绕家庭成员组成的亲友团亲戚团是你的贵人。
等到入学,老师和同学是你的贵人。到了中年,你的朋友帮你渡过事业和心理的难关,也是贵人;老年之后,交往越来越少,行动越来越不便,需要依赖的子女和照顾你的人是贵人。
人生每一阶段能否遇贵人投缘?俗语说,百年修得同船度,千年修得共枕眠。茫茫人海,究竟是什么机缘巧合,让你与贵人彼此相遇相处?也许就是前世人海中多看了一眼?
此生与贵人,真的需要好好相处,不能凭自己意气用事。
一路走来,人生也许最需要的是对生命各阶段给予我们扶持的贵人,报之以感激之心。用感恩和感激的心,与父母、妻儿和朋友相处,不仅是对以往帮助的感谢态度,或许还会赢得贵人的更大支持。
二,人生苦短,能够做大事的机会不多,在关键时刻助我们一臂之力的人,都是我们人生的大贵人
张良与黄石公的故事是司马公最为经典的美谈之一。
①在《史记.留侯世家》中,有这么一段描述:
良尝闲从容步游了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疆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之,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张良熟读黄石公所赠《太公兵法》之后,胸中自有百万兵,辅佐刘邦成就两汉四百年霸业。可以说,神龙不见首不见尾的黄石公是留侯张良一言点石成金的贵人。
老板怎么评价张良?刘邦曰:“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②张良未遇到贵人之前干什么呢?张良因韩国亡国破家之恨,意图刺杀秦始皇。
张良曾在淮阳学礼,到东方见到了仓海,共同制定谋杀行动计划。张良弟死不葬,散尽家资,找到一个大力士,为他打制一只重达120斤的大铁锤(约合60公斤),然后差人打探秦始皇东巡行踪。按照君臣车辇规定,天子六驾,即秦始皇所乘车辇由六匹马拉车,其他大臣四匹马拉车,刺杀目标是六驾马车。
张良带着力士回到了国内,当张良得知秦始皇要出行的时候,就开始寻找埋伏的地点。最终张良选择了博浪沙(博浪沙在河南省原阳县东郊)。博浪沙的当时地理位置优越,路面沙丘起伏所以秦始皇的车队的速度就会降低,而且北面是黄河,南面是官渡河,芦苇丛生,便于逃跑。
秦始皇的马车是用六匹马拉的"天子六驾",大臣"四驾"就很容易区别。但是秦始皇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早早准备了多辆副车,每辆都是由六匹马拉的,为的就是混淆刺客。
秦始皇的车架临近博浪沙,张良与大力士就做好了狙击秦始皇的准备。但最终击中的是伪装的车驾。秦始皇大怒,下令全国缉捕刺客。
历史上有记载的刺秦只有三次,唯有张良在行刺失败后成功逃脱,并且逃过秦始皇"大索天下"的追捕。
由此可见,张良行事机密,以区区几个刺客单挑当时世界上强悍军队和国家机器的始皇帝,而最终能够逃脱,绝不是凡夫俗子。但仅此而已,不过是一个心思缜密的亡命徒而已。
如果,张良遇不到黄石公,没有得授《太公兵法》,会不会有后来人生成就?还真的未必。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除了官方书籍,涉及用兵韬略的书籍流传民间的还真几乎灭迹。所以,黄石公的提醒激励和《太公兵法》,张良就成了一个有准备的宰辅之才,还真是张良能够成为汉初三杰的绝密武器。
③怎么就正好是张良遇到黄石公?历史上推论很多,苏轼认为是贵人黄石公在等待点醒张良,为苍生准备人才。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材,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之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在这片著名策论中,苏轼提出一个观点:不是张良偶遇黄石公,而是黄石公观察了解张良的才能,故意遇见他,故意考验刁难他,然后经过考验确定遇到的人是张良,确实能屈能伸能成大器,然后才倾囊相授。
如果是别人?黄石公是不会看到眼里的。也就是说,你的贵人,也是因为你有可贵之处才与你相遇的。
三,人生坎坷曲折在所难免,能够帮助我们脫危济困的人就是贵人
人生实苦,生老病死处处愁城;人生曲折,步步惊心,成长的过程和职场到处是坑。
佛家说的有八苦。生苦:人在母亲肚子里很苦,出生时也要经历痛苦;老苦:人老的时候,有气力衰退、身体老化之苦;病苦:人在生病时身体和精神都遭受很多痛苦;死苦:人在临死时要经历身体上和心里不愿意死的身心痛苦;
还有爱别离苦:相亲相爱的人往往不能长相厮守,分别时心里很痛苦;怨憎恨苦:有怨仇、看不顺眼的人偏偏要在一起打交道,心里也很苦;求不得苦:不论贫富贵贱都有自己所追求的一些东西,虽然各不相同,但往往不可能全部满足,求不到时很痛苦;
五阴炽盛苦:色、受、想、行、识这五种东西遮盖住了人本有的智慧,引发人产生贪、嗔、痴之心,这三种心又反过来牢牢执著这五阴,像干柴遇到烈火一样炽盛燃烧,从而造作恶业,感召恶果,受种种苦。前面七种苦皆由此苦而来。
人是社会动物,需要通过与人交往得到心理归属感。同时,人需要别人的支持才能渡过坎坷难关。那些帮助我们脱危出困的人,都是我们的贵人。
为什么称为贵人?因为你遇到困难的时候,真实施以援手的人不会多。心理学上有个旁观者效应。旁观者现象是一种社会心理学现象,指在紧急情况是由于有他人在场而没有对受害者提供帮助的情况。在紧急事件中由于有他人在场而产生的对救助行为的抑制作用。旁观者人数越多,抑制程度越高。由此看来,贵人对你重要就在于你遇到困难的时候稀缺,所以贵人的出现格外珍贵。
有时,贵人可以使一言之善,一行之见,救人于水火之中。许多抑郁症的病人,就是负面情绪和自我负疚螺旋式压迫,最后钻入牛角尖,似乎只有一死才能解脱。这个时候,如果有贵人能够一言入耳,或许就能够点醒梦中人。从而救人一命,甚至救人几命。
四,敌人是药石,人生的对手和不同政见者是你事业成功和成长的重要贵人
①人在一帆风顺的时候,往往自大自傲,这就为失败埋下伏笔。能够在你自大自傲顺风顺水的时候,给你泼一瓢凉水让你清醒的人,是你的贵人。
刘邦和项羽的例子。“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当时,在刘邦自己带兵失败丢盔卸甲,而下属韩信却一路高奏凯歌的时候,作为下属的韩信得寸进尺乘机邀功。作为一般老板都会发怒,刘邦也是一样。但是刘邦有张良,是张良分析局势,只有满足韩信的要求,才不至于把韩信推给敌人项羽。所以,刘邦的贵人是张良。
项羽百战百胜,有一亚夫范增而不能用。最后,在刘邦的步步围攻中,兵败乌江。杜牧有诗:胜败兵家事未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批评项羽为什么不肯渡江?实际上,不能容人不会用贵人的项羽,在善用贵人的刘邦面前是没有机会了。
②贵人是诤友,自大自我膨胀的时候,良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魏征与唐太宗是皇上纳谏和臣子直言敢谏的典型。魏征死后,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有魏征们犯言直谏的功劳。
③对手是药石,也是贵人。柳宗元有一篇著名的敌戒,文章短小精悍,值得铭记在心。
“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
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訑訑乃亡。晋败楚鄢,范文为患;厉之不图,举国造怨。孟孙恶臧,孟死臧恤,"药石去矣,吾亡无日"。智能知之,犹卒以危,矧今之人,曾不是思。
敌存而惧,敌去而舞,废备自盈,祗益为愈。敌存灭祸,敌去召过。有能知此,道大名播。惩病克寿,矜壮死暴;纵欲不戒,匪愚伊耄。我作戒诗,思者无咎。”
如果能把对手和敌人,当做激励自己奋斗的药石,可保人生和事业永远砥砺前行。
五,你自己才是自己真正的贵人
①贵人是助攻者,自己才是主攻手。
再看张良和黄石公的故事。如果张良行事不密,或许在秦始皇的追捕之中就已经被逮住了,也就没有机会辅佐刘邦。
如果张良没有通过黄石公的考验,一个路人竟敢要求贵公子下河去捡鞋,一般常人都会拒绝;偏偏张良忍了。说是晚上见面,故意刁难,一般年轻人走就扭头走了,而张良还能三番五次忍住老头的刁难,忍耐力非同一般。
最后,老头留下的不过是一部兵书而已。对于不识货的人来说,不过一卷竹简而已,哪里能够蕴化出胸中百万雄兵和推翻不可一世的秦天下的格局?
说到底,你才是自己的贵人,张良是自己人生的主攻手,黄石公就是那个恰恰好的神助攻。
②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拒之;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黄石公为什么肯点醒张良?因为看中了张良的禀赋,也就是欣赏张良。从《史记》和苏轼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黄石公是有备而来。
显然,他是了解张良以前的行为的,也悄悄对亡命天涯流浪到圮上地方的张良进行了观察。只是还不能确定,所以才引出了桥上偶遇的一出千年大戏。
如果你是付不起的刘阿斗呢?你怎么能够指望深信“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的人才来辅佐你呢?
贵人可遇不可求,关键在于你自己能否透露出自强不息的禀赋特质,关键在于你有没有成才办事的气场。有了,有可能遇到贵人;没有,贵人与你擦肩而过,那是别人的贵人。
③怎么才能让自己做成事,怎么才能遇到那个恰恰好的贵人?
还在于你自己。要保持开放的系统,做成长型得人而不是固定型的人,兼容并蓄,吸纳一切有利于自己成长的元素。
为什么要开放?木以虚而受物,人以谦虚才能听进别人的良言相劝。如果太过自负,装满了自己的成见,那是没有办法纳谏的。
一个人如果按照日新其德,苟日新日日新,识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有“三日不见,非复吴下阿蒙”的故事,说的是《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吕蒙为东吴大将,缺少学识,为人所讥:"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 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 ,过蒙言议,常欲受屈。 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鲁肃之后,推荐吕蒙担任东吴主将。鲁肃是吕蒙的贵人,但鲁肃对吕蒙的原先认识并不好,有成见,认为不过是一介武夫。等到吕蒙读书苦学之后,见识谈吐有大的提高,才让鲁肃刮目相看,扭转了看法。
可以说,吕蒙是靠自己的努力,争取了自己的贵人。
说了这么多,一个人只有始终自强不息,始终厚德载物,才能够不断成长,把事干成。在干事的过程中,你的贵人才会出现,才会施展助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