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2000年),那时我在乡下一个普通的中学教书,因为住校,没有手机,没有电脑 ,也没有电视机。平时工作压力不大,有很多闲暇时光,尤其是冬天的夜晚,感觉时间特别漫长。为了打发那些寂寥的日子,我就看书。
看的书大多是在县城图书馆借的。
因为我上班的学校离县城的家比较远,每星期回家一次。每次回县城的家,不是去逛商场,而是去逛书店,去图书馆。当时县城的图书馆在县政府右边临中山街的一栋楼的二层楼上,挂牌名字叫读者俱乐部。也是当时偌大的杞县城唯一一个免费提供读者阅读的图书馆,还可以办理图书证借阅。每星期我可以从图书馆借到三本书带回学校。
当然因为旧城改造,这个图书馆早已搬迁了,现在连楼房也不存在了。但我的阅读习惯却保留至今。
在乡下教书的那几年里,我读了大量的书籍,尽管物质上有欠缺,但我却拥有了充实而丰富的精神生活。偶尔也写几篇文字,发表于《开封日报》,《东京文学》等报刊杂志上。虽然文笔稚拙,稿费寥寥,却也收获了诸多的开心和快乐!是书籍给了我力量,滋养了我,在那些平淡而寂寞的时光中,我内心坚定执着。一边教书,一边还自修了汉语言文学,拿到了本科毕业证书。其实那些读书的日子如今回忆起来却真的是幸福而又值得怀恋的。
后来回到县城工作,物质条件好了,有了手机,电脑,我还专门买了一个电子阅读器kindle,阅读的途径越来越广泛,但我还是比较喜欢阅读纸质书籍。
现在买一本纸质的书也是很贵的。“书非借不能读也。”还是去县图书馆借书比较划算。如今咱杞县城也有政府建立的豪华图书馆,就在文化广场的综合大楼一楼层。这里环境清幽安静,书架上书籍门类齐全,冬夏都有空调开放,读书的桌凳整洁舒适,方便一边读一边做笔记,实在是寒暑假星期天读书的理想去处。办一个借书证只需缴100块钱押金,就可以终身免费阅读,对于心疼买书贵的读者来说,去图书馆借阅书籍实在划算。
盘点这些年来读书的收获,它不像金钱和物质,看得见,摸得着。读书是内在的,隐秘的,书籍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的力量。在你迷茫时,在你走投无路时,书籍能照亮你前行的路,指引你人生的方向。因为有书籍相伴,我很少沮丧过,性格一直是开朗乐观的。
书读的多了,自然而然的就想表达些什么。你想表达的,用文字记录下来,这就是写作。
曾经我用一篇文字参加县电视台举办的一次征文大赛获得二等奖,奖品是价值五百元的微波炉。现在是自媒体时代,在网络上我也有自己的写作平台。从2017年建立自己的写作平台以来,我陆续写了三十多万字的文章,也收到了一些读者的打赏,尽管不是什么大钱,但这是读者对我的鼓励和肯定,我已很欣慰了。有时也把自己的稿件投到其他的公众号上发表,像咱县的金杞校园栏目,同样获得了有名气的编辑们的认可和赞赏。这些成绩虽然微不足道,却极大的鼓舞了我,让我认识到人活着的内在价值和意义。
对于读书,对于写文,它只是我平凡生命中的一种点缀,我不能拿它谋生,也不能拿它谋爱,但它却让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让我坚定不移的在读书写作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份。由于新冠病毒的肆虐,我们度过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漫长而又揪心的寒假。蜗居在家不能出门,响应国家号召,不出门,不聚集就是为国家做贡献。
在这人人自危,恐慌而又焦躁的日子里,我反而很淡定,因为我有了大把的读书时间。我的日常,除了洗洗刷刷,督促孩子学习,就是沉迷于读书中。疫情阻断了交通,阻断了各行各业的运行。不能到图书馆借书,也不能网购新书。长时间看手机电脑又损害眼睛。这时我的kindle派上了用场。
在kindle上我读完了一本长篇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儿》,共计147.3万字,5953页,在那漫长的白天和黑夜,无数个夜以继日中 ,我重新认识了那些个陌生而又鲜活的历史人物:于谦,张居正,海瑞,杨涟,王阳明,戚继光,袁崇焕……走进他们,熟悉他们,了解他们,读他们的故事,在文字里感受他们不平凡的一生,我的心情也随之跌宕起伏。读这些历史人物,被他们的精神和事迹深深感染,鼓舞我,振奋我。我在思考中,审视我自己,反观我自己,从而更加坚定了我的内心世界。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它不但照射出社会王朝的兴衰,也见证了人性的善恶和美丑。
有人说读史,能明辨是非,我深以为然。读这本书时,我做了大量的摘抄,也写下了自己的思考和评论。我不知道读这些书,对我影响有多大,但至少我清楚了,不管眼前或者以后我人生的道路上有多少风雨,我都会无所畏惧,勇往直前。读完《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距开学时间依然遥遥无期,我又选了一本历史小说《大秦帝国》。这本书共420.2万字,内容气势恢宏,大气磅礴。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波澜壮阔,每一个历史人物读来都令人荡气回肠唏嘘不已。秦孝公,商鞅,苏秦张仪,白起,蒙恬,孟子,庄子荀子,吕不韦,战国四公子,纸上谈兵的赵括,老将军廉颇。金戈铁马,刀光剑影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在历史的画卷上纵横驰骋。那生动曲折的情节,那清晰的历史场景,一幕幕浮现在我眼前。至今这本书我也没有读完。读书,尤其读自己喜欢的书籍,真的甘之如饴,如置身仙境,乐而忘忧,乐而忘俗。兴致所起,不禁也会大发感慨:生活中如果没有了书籍,那该多么的乏味无趣啊!
顺便说一下,在这个特殊的寒假中,不但疫情阻挡了我们的出行,而且我的右脚由于意外骨折而不能动弹,更是书籍排解了我身体的疼痛和苦闷。让我没有因为失去了自由而压抑和疯狂。感谢我阅读的这个好习惯。
在当今这个喧嚣而又浮躁的社会,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在那些物质至上的人眼中,读书是多么的不合时宜啊,很多人宁愿刷抖音看快手也不愿意读书。读书需要静下心来,沉淀自己,不为外界所干扰,内心恬淡安静。
做为一名老师,读书也是职业发展的必然需要。通过读书可以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胸襟。与时俱进,不读书思想就会落伍,何况知识更新这么快,社会发展这么迅速,孤陋寡闻,知识老化,如何能满足学生求知的眼神?
老师自己不但需要读书获得新知识,尤其语文老师还要指导好学生阅读写作,引领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论辩能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应试的需要。
每年的4月23日被定为世界读书日,就是提醒人们要重视阅读。作为老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把每一天都当作读书日,书常读,常常新。我们的大脑里就犹如注入了绵绵不断的知识活水,滋润着我们的心灵和头脑,我们自己也变得澄澈明净,而不是俗不可耐。
宋代黄谷山说:“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我诚不如古人那种对读书的痴迷,也达不到古人的那种读书境界,但读书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并将伴随我终生。
读书如春之禾苗,不见其长,却日有所增。短时间内我们感受不到它的好处。可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如果在少年时期就打下丰厚的阅读基础,那他未来的前途将是不可限量的。古今中外哪一个杰出的人物不是从读书开始一步一步踏实积累知识的!
阅读的好处,也许只有置身其中的人才有深刻的体会吧!不但孩子们要多读书,就是我们大人在闲暇之余也要多读书。希望通过读书提高和发展自己,在成长中遇见更好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