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在这里记录一下我扭转认知所做的努力,那就是读书。读书切切实实对我抑郁症的好转起了帮助作用,所以想把我的克服抑郁的经验分享出来,可以帮到更多处于痛苦时期的朋友。
在我抑郁症能量重建的过程中出现了两次“春天”,其余的一些小的只有半天起色的就先不说了。这两个“春天”分别是19年的8–12月和20年的4月至今。我分为两篇文章来写,可以关注我,接着看我下面发的第二篇。
第一个春天:哪些书导致了自己的第一次好转。
1、《我们内心的冲突》、《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卡伦*霍尼 著
这是我刚从极度抑郁中恢复了一点最先看的两本书,我抓着这点有精力的小机会一口气把这两本书看完,我怕不抓紧会再次陷入深渊。
《我们内心的冲突》解答了我的很大一部分疑惑,让我明白我的很多病态的想法是很多人都有的,让我不再孤单,不再像以前一样觉得只有自己是不正常的,我的很多想法只是神经官能症的具体表现,如果我不患有神经官能症,那么我也会有很多正常的想法。
看完这本书我只想感叹:没有人再比卡伦*霍尼更了解我们这部分群体了,她真是我们的知心朋友。这本书让我从极度抑郁中几乎是彻底抽出,我欢呼雀跃,久违的欢乐之感终于涌现出来。可是,不知道这种豁然开朗能持续多久,紧接着我需要巩固我的这种成果,我需要卡伦*霍尼的指引,因此《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被我认真翻阅,再次刷新我的认知。
很多具体内容我忘记了,我只说我的感受和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我了解到文化也和神经官能症之间有关系,比如加班文化、全职妈妈文化、一个社会对于心理障碍患者的宽容度以及其他一些生活文化、社会文化、国家层面的文化等等,我了解到每个国家每个地域的文化是不一样的,我在这个地域中受这种社会文化的影响,神经官能症愈演愈烈,但是我在另一个地域就不一定了,文化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
所以我觉得这中间的变量实在太大了,如果我了解的更多,我就不会拘泥于我所处的环境。这本书让我第一次从文化的角度去思索自己的抑郁症,在认知突破方面是很有意义的。
总结:
(1)《我们内心的冲突》,找书中的观点,类比自己,剖析自己。
(2)《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用一些新的角度思索自己的抑郁症。
2、《为何家会伤人》 武志红 著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苏珊*福沃德 克雷格*巴克 著
这两本书把我从过分的自责中拉了出来,让我明白我现在的性格缺陷并不全是自己的错,很大一部分都是由于原生家庭,我直面我的原生家庭,发现我的家庭亲情淡漠,氛围让人感到窒息,家庭观念等很多东西都是有问题的(这些后期会仔细剖析)。
我此刻又难过又如释重负,难过的是果真像我怀疑的一样,如释重负的是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责任。但是我没有把握好这个度,在后期我的认知和行为都走上了歪路,把一切都推到原生家庭上面,觉得自己一点责任都没有,既然都怪原生家庭,那我也没什么好改正的。
千万别学我,我是大概最近才正回来的。所以在这里我想提醒一下,现在很多原生家庭决定论的观点不可取,如果所有的锅都让原生家庭来背的话,会被别有用心的人解读为:都是原生家庭的错,我一点责任也没有,我学业不好事业不好婚姻不幸都怪原生家庭。这样的结果就是忽视了变量,时间在变、阅历在增加、父母也在变,如果自己一成不变的话,很难成长。
总结:找出关于家庭的原因,但是眼光放远,避免停滞不前。这时候又可以参考《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这本书,可以把眼光放到时代去思索。
3、《边缘型人格障碍(具体忘记是哪位作者所作)《为何爱会伤人》武志红 著
根据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具体表现(我不确定自己是不是,只是很多症状都是重叠的),我比对了一下自己恋爱中的表现,高中遭受失恋的打击很大一部分是极度缺爱由此产生了很多病态的心理和行为,甚至丧心病狂的要求:比如别人都得爱我,都得围着我转等等,当这些达不到的时候,陷入了严重的抑郁症。
所以失败是必然的,很少有人能受得了神经兮兮的人。包括我现在的恋情,在前面两年多,我依然是没有什么进步,经过不断的磨合好了一点,但是还有许多问题存在。我自身根源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后来多次工作失败,让我开始正视自己的问题。问题发现以后,内心冲突不断,实在受不了这样病态的自己。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症状表现把我的一个个问题都摔在我的眼前,让我痛苦彷徨,拒不接纳自己,《为何爱会伤人》又进一步治愈了我,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给我带来的最大启发就是:宽容,书里陈述了我们总跟恋人有摩擦或许是对恋人要求太高了,我们喜欢的是我们理想中的恋人形象,而不是真实的,这让我学会用真实的眼光去看待眼前的人,宽容对方与自己的差异。
总结:进一步深究自己的问题,看《为何爱会伤人》,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亲密关系。
4、《自控力》 凯利*麦格尼格尔 著
这本书打破了我“人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根深蒂固的观念。
在这本书里学到了很多提高自控力的办法,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去改变自己,使自己获得进步从而更好的生活。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在外面散步几圈都能改变自己大脑神经递质的分泌,从小事入手去改善自己。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大脑是可塑的、习惯是可塑的、性格也是可塑的。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改变的曙光,看到了生命的力量。
为什么对这本书印象深刻?因为我只记得当时的感受,看完后逢人便想推荐,有机会还要再看第二遍,或许会有新的心得体会。
总结:从这本书学习提高自控力的方法,改变自己。抑郁症也是可塑的。
5、《自卑与超越》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著 《活出生命的意义》 维克多*弗兰克尔 著
这两本书第一次让我开始思索价值和意义。
在抑郁的时候生活一片黑暗,怎么也找不到自我的价值,《自卑与超越》让我获得启发,从细小的事情找出自己存在的价值,工作我做不了,但是在什么能力范围就做什么事情,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就这样,我从做家务照顾小动物开始寻找自己的价值,做家务证明我还可以做一点事,照顾小动物证明自己是被需要的,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但使我的重度抑郁有了好转。
《活出生命的意义》追溯作者亲历奥斯威辛集中营且最终幸存下来,经历了多次死里逃生,因为有坚定的某种信念支撑着自己不放弃生的希望,给了我启发,或许我能找到我生命的意义,用这个意义来把我从抑郁中拯救出去,如果有了生命的意义来支撑我,那再大的挫折也只是暂时的。
总结:意义疗法。
6、《活着》 余华
福贵坎坷的经历让我动容,地主少爷出身的他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后又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后被解放军俘虏,回到家乡得知母亲已过世,后又经历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去,经历了这么多残酷的事实,但没有泯灭善良的本性,最后与一头老牛相伴为生。
小说虽有虚构的成分,但是更多的是对人性鞭辟入里的剖析,让我们对人性有更加透彻的理解,在残酷的环境里坚持善良的本性更难能可贵。这本书可以说是一幕幕的悲剧组合而成的,读了让人感慨命运的荒诞,同情不同人物所遭受的命运。
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能显现自己的共情能力,与主人公站在一个世界去感悟生活,那时感情是互通的。这本书与我的情感流通在一起,给了我精神力量。
想实现情感流通除了看小说,感悟不同人类的命运之外还可以看电影,找个感人的电影痛哭一场或者找些搞笑的电影都可以,总比自己一个人呆着什么也不做要好的多。
总结:情感流通对于抑郁症患者的作用。
以上读书的历程是我抑郁症能量重建的第一个“春天”。在痛苦黑暗的时刻,我在书籍中找到了慰藉,找到了活着的意义。如果没有书籍,我不敢想,那种暗无天日的痛苦会持续到什么时候,我或许会一直废下去,或许会动了自杀的念头直接去执行,因为看不到阳光,也看不到美好的事物。
书籍带给我的力量让我好了五个月,康复的感觉真好,时间都变得快了,置身大自然心生敬畏,感悟大自然的神奇伟大,感悟路旁花花草草旺盛的生命力,感悟各种美好的事物,我大脑的屏障已然消失,我可以痛痛快快地去感悟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