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教学用书,成就专业发展

2017年4月,作为滑县学术技术带头人参与了苏教版教材的教学用书培训,犹记得张荣照局长的“是经典,就从不会退出历史”“我们走得太久,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不忘初心,方能砥砺前行”;5月,参与了全县阶梯攀升人员的教学用书考试,犹记得考前的紧张和考后释然的100分;7月,参与了全县阶梯攀升体系的首届名师考试,内容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说教材和专业答辩。在说教材过程中蹊跷地出现一个小插曲,在总分稍有落后的情况下成功晋升滑县首届名师,至今记得课件“花屏”导致文字、图片都变成了黄色的“太阳花”,我仍然能淡定自若做到脱“课件”流畅应变。

时隔两年的今天,我们又开始了《语文――教学参考书》的培训、出题、考试。不同的是自2017年下半年,全国统一了部编本教材,教学参考书也随之更新。2019年4月4日,同样在进修学校的教室里,我重新翻开来看她,依旧亲切,如同初见时的“饥饿人扑在面包上”。

把记忆的网撒得远些,犹记得学生时代,借用老师的教参书就是这种,封面设计很简约,正文的字体大气,里面有许多新鲜的,老师未曾讲到的东西。比方《我的叔叔于勒》,老师大肆的批判了菲利普夫妇的冷酷无情唯利是图,而教参上却给出了另一种值得认可和同情的解释:植于金钱至上的社会土壤,加上拮据的家庭背景,夹缝里的这对小市民对于于勒的期盼和躲避也有他们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和悲凉。就是大致的这一段解读,给了我新鲜的认知思维,我开始尝试思考,在遇到新问题时,可不可以有另外一面独辟蹊径?

刚刚参加工作,学校配的教参大抵也是这样厚重的一本。备课之初,我开始认真的去研究参考书上给出的所有内容,单元目标文本解析课时安排教学建议补充材料等等,我从不敢落下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方才敢有所取舍。上课的时候未必会面面俱到,但我会结合教参规矩而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近几年来,她却在案头销声匿迹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些新鲜的面孔,而且还颇受年轻人青睐。比方鼎尖教案,一个课时就会有好几个教学设计,还配有学案、课时作业等,备课的时候,参考非常有针对性,拿来主义就行。而教学参考书就显得过于原汁原味,而且也不能紧跟时代发展,凸现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再加上我们学校教导处的几次搬家,那种烙印时代的老古董渐渐消失在我们的办公桌。直到有了“教学用书的培训和考试”,她又重新被重视起来,在配发和使用率上,较往年可谓掀起了一个“学用”大高潮。随着教材的改编,配套的教学用书也基本达到人手一本,但在使用上仍需要专业的引领和用心解读。

归纳一下我眼里的她,特点如下:

1.具有权威性,要认真学习,仔细阅读。 教师教学用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因而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在各种教参、教案等资料争宠的时代,无疑不是为了考试服务,为了应试而生。不单单是讲公开课的时候,才想起这个“宗”来,她给我们的是最本质的源泉,也是更广阔的创造空间。为此我们必须排除各种应试资料的干扰,真正把教师教学用书摆在教学参考资料的第一位,所以今后应该再次掀起“学习教学用书”的掀高潮,才能真正解读部编教材,从而,顺应时代教好语文培养学科素养。

2.具有实用性,要正确借鉴,合理运用。 现行其他教师教学用书具有根强的实用性,大有“包办”备课与教学之意。正确的备课流程是先研读文本,再读教参,再来设计;而不是拿来教参,照搬。我们还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考虑自己所面对的班情学情。所以我们要正确借鉴教师教学用书提供的建议,合理运用教师教学用书所提供的资料。

3.具有知识性,要全面掌握,不断提高。 《教师教学用书》在编写的过程中,能够准确诠释先进的课程理念,涵盖了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等。理念、课标才是每单元每课时嘴应该吃透的东西。作为语文教师,正确使用好《教师教学用书》,把握教材的内容、阶段目标、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使教师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活动。

4.教学参考书,是方向、是参考,但绝不是模板。教参上的所有模块及内容都只是给我们教师的建议和参考,所有不切实际的拿来,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我们现在倡导“生本课堂”,主角是学生。所以我们教师要在研读的基础上弄清哪些是可以“参”,哪些是可以“用”,哪些是“本宗”,哪些是“建议”,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性的做出自己的教学设计,上好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总之,她是教育的“灯塔”、教学的“桥梁”、备课的“帮手”。

教参什么时候用?如何用?我的一点浅认识是:

一、全册书备课前,研读《教师教学用书》前言部分《教师教学用书》前言一般分为: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特点、学习目标、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几部分。《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教材的编写要求全面有序地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注意体现基础性和阶段性,关注各个学段之间的衔接

二、单元备课前,解读《教师教学用书》每单元前的简析 通读教师教学用书就是帮助教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以便更好地使用教材进行教学。《教师教学用书》结合教材,对每单元的主题、每课的主要内容、课文的表达方法、修辞手法、课文的编排目的都进行了介绍,解读好单元简析,就是对本单元的所有课文的脉络有认识和把握,在教学时就可以围绕单元主题,将本单元学生所需掌握学习的目标清晰地分散在每一课,将知识点进行纵向的链接。

三、课时备课时,精读《教师教学用书》中每课的所有内容 《教师教学用书》中对教材每课的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建议、教学设计举例、相关链接等内容都做了很详细的诠释,因此教师在进行课时备课时,必须明确本课内容对于学生学习目标有什么要求、重点要教什么、结合教材内容,教学时的难点在哪里,结合目标、重难点,到底怎样设计教学,这就是解决为什么而教,要交给学生什么,用什么方法教,如何确定学生学会了几个问题。

四、复习检测前,结合《语文课标》的要求,重温《教师教学用书》中每课的知识点对于我们每位教师来说,每次期末考试前,都会带领学生将本册书所教授的知识进行一个全面复习巩固,为学生理清脉络,让学生清楚自己本期学了什么,每课重点在哪里,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利用好《教师教学用书》,带领学生将《教师教学用书中》强调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保证学生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性。

还有一个问题是使用教参的时间先后问题。备课时,是先看教材呢?还是先看教参呢?这是正确与错误的分水岭。前者是正确的,后者是错误的。 同理,要使我们的教学有效、高效,我们的老师应该首先独立自主地去研读教材,吃透教材,“独立自主”是语文教师走进教材的必由之路。要有“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的深入教材的意识和觉悟,直到自己读懂、读透、读出教材的意蕴,使自己真正走进教材。 如果课文还没有读懂,就将教参上的有关材料一古脑儿倒给学生,这样的备课是不负责任的,当学生多问两个为什么的时候,教师就会哑口无言。拿着这样的教案去讲课,不可能有广度和深度。 教参是一个方向,一个补充,是一个手杖,而不是模型。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程颐说:“学者,先要会疑”。教学用书上,也体现了这种理念;我们也应培养学生这种读书学习的习惯和方法。教师如果不积极思考,不善于发现问题,在教学上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同样,在高效课堂背景下,这样的老师也很难培养出出类拔萃的学生。那么这是违背教参的初衷也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仍然借用当年张荣照局长那句话,“经典的,就不该退出历史”;重温教学用书,依然如初亲切,使用教学用书,备觉充满力量。

说于教学用书听――我们愿,与你同行,且行且美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解读教学用书,成就专业发展)